论独中引进技职教育与我国华裔前途的关系

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


论独中引进技职教育与我国华裔前途的关系
黄复生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过去曾经宣称为了使国家真正成为一个工业国,国内的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希望最终我国人口将能达到七千万人的目标。根据最近报章上发表的官方医药统计报告,长久以来在生育率方面本来就比其他种族为高的巫裔也第一次在死亡率方面比华印裔为低,所以增长速度就更快了。过去虽然政府曾一度公开鼓吹节育政策,但只有城市的居民(多为华裔)以及一些受教育较高者比较踊跃响应而实行之。但是,乡村住民以及土著则多未切实奉行。这可由政府统计局发表的资料看出。尤其是华裔在1975~1985的十年间,人口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巳从34.9巴仙降至32.8巴仙,跌了2.1巴仙。而且预测到了1990年可能再跌至29.5巴仙。但土著则可能增至61.7巴仙。如果以人口的比例,通过选民以获得政治力量来保证华裔在国内的地位的话,我们大有江可日下不可乐观之感觉。我们当然希望不致於由国内第二大民族最后因一跌再跌变成微不足道的少数民族。所以凡体格健康而经济条件许可者都应该为了族群的利益,明智地响应政府的人口政策。而且华裔智识青年男女也不宜过於迟婚或抱独身主义的态度,以免老年时候“父老子幼”或举目无亲而顾影自怜。话说回来,如果只顾生养而不教育亦於事无补。其实,我们可以更积极进行的工作应该是在族群(以至於国家)的教育事业方面去注重人民素质的提高。
    (一)国家的教育制度与华教的前途

    马来西亚是一个标榜着民主政治和崇尚自由企业的君主立宪国家,同时它也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国家。所以它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很独特和特殊的:既要顾及国家原则和整体的大前提又要顾及各方面的权利,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各族的感受。就以国家的教育制度而言:由国小国中先修班至大学全部教学皆以国文国语为主要媒介语文,英文为第二语文。占国民的三十多巴仙人口的华文华语,虽亦有母语一科,但须等待学生家长之争取始获开班教导。与此同时虽然国民型华文小学是属於国家教育主流,但所获拔款及待遇皆有鞭长莫及之感。是以华裔就必须自掏腰包一方面协助华小之发展,另一方面则以自力更生的精神维持与发展独中。但是,相信政府最终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对国内任何一个民族有益的训练人才和传播知识与技能的民间教育机构,最后还是对整个国家会带来好处的。政府照理也应该好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协助津贴与方便这些私人学府,让它们栽培更多人才来配合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政策。基於此理由华文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更何况随着世界的潮流以及东亚与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华文华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巳愈来愈重要。但是最主要的仍有赖於华裔社会能否爱护与支持华文教育,永不松懈。

    (二)独中在高中阶段应引进技职教育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必定非常缺乏工业化发展所需要之大量人材。尤其是受过技术与职业训练的技匠监工,因为每位工程师需要数十位此类助手以领导工人进行工作。不论任何行业都需要许多中级管理层的人材。我国目前六十间独中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国内外大专深造的,根据调查因个别情形及地区而不同,有七十或八十巴仙的,也有二三十巴仙或更少的。总平均约有一半以上不能升学而须就业。但除商组或文商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文员工作外其馀的都没有受过职业或技术训练。这也就是本人认为应该从速改正过来的缺点。我们巳经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技职教育组以及各方面合作和配合之下初步克服了师资课程考试升学及其他的难题。其中的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就是家长及学生以为工职课程高中三毕业后便无法再深造,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虽然毕业后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如果家境不错要升学的话,当然应该接受统一考试或校外考试获得应有的文凭就不论在国内国外都有升学的机会。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於毕业生如果要就业,因他有一技之长而能学以致用。可以说有了技职科,今后独中可用人材来回馈支持它的华社,因为人才辈出而毕业不再是失业。反而是:就业后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若以亚洲四小龙之台湾的经验而论,三十年前家长和学生也有工字不出头的观念,但经过事实证明后,大家现在都争先要考进高等职业中学和台北工专及其他工专。因为毕业以后每位学生都有三份以上的作在等着他去选择。台湾巳从三十年前高中毕业生的每十名中有技术性者三名学术性者七名,现在巳扭转过来成为每十名中技术性七名而学术性三名。不过,本人在此必须慎重声明的是高中仍保留有学术性的文商组和理组给不要选读工职组的学生就读。所以独中不会变质。至於工职组高中的语文及数理等教学问题皆由独中工委会领导研讨,所以那些认为独中三种语文加上数理及科技过於复什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技术与知识科可用母语母文教学或讲解,但为了考取校外文凭或证书可酌量采用国文或英文的备注,并不会增加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同一地区如有多间独中,还可以各办不同工职科,取得协调,相辅相成。

    (三)私人学院与私立职业学校

    目前我国许多私人学院巳有开办各种工职科高级课程而同时也有招收一些独中毕业生。但是,以非盈利性质的组织开办学院或私立职业专科学校者较少。如果能够获得政府准证(这是先决条件),华社就应该以支持独中那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去开办学院或高级职业中学。同时这种准证必须准许学院或职校能够容纳独中生而非仅收持有公共考试文凭的各族学生。并且必须认真办学好像我国目前具有规模的著名独中一样。相信必定能够吸引比其他私人学院更多的学生就读,也为独中工职科毕业生提供升学的机会,不必远渡重洋出国深造。这样肯定会造就更多的人才,也可为国家节省许多外汇。这种公立的学院或职校在收费方面应该足以维持开销的大部份而在创立初期或发展新校舍时才向公众募捐。虽然收费略高也比家长们送子女出国升学的负担减轻很多。至於家境稍差的学生则校方应设立奖贷学金由社团或热心人士支持捐助,以供他们完成学业。由华社开办的公立学院或职校在师资阵容,纪律维持,公民意识,华族传统文化,道德品行各方面当然会比普通私人所经营的院校好得多,而且如果办得有声有色也容易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

结语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不论独中或华小巳扮演了为族群培育英才的重要角色。因为人力与财力资源有限,可能作的都巳经尽力而为了。今后为了配合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我们华裔必须在协助政府办学方面从速引进科技或技术与职业教育,使绝大多数的高中离校生可能有一技之长。能够力争上游的照旧尽量争取升学成为专业人才。不能者则争取使自己成为中级有用之技术员工,同样也可以在各行业服务并接受在职训练,日后成为从事行业之佼佼者,甚至创业成为大企业家也有可能。这种务实的高中技职教育目的是要因材施教,使所有华裔子女们都有机会可以发挥其才干,不致於考不到一纸文凭就灰心失意甚至自暴自弃。只要所有华裔国民成为奉公守法有技术有学问的好公民,不怕友族不尊重我们,国家也不致於不器重华裔公民。




(见1988年2月10日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