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
最近我国副首相曾宣称马来西亚将于不久成为亚洲第五条小龙,进入新兴工业国家之行列,与台湾南韩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今后国家经济将着重于工业品的输出而非仅赖原产品以换取所需之外汇。
马来西亚要达成上述的愿望必须克服两个重要的难题。第一是来自亚细安其他成员国,尤其是泰国的竞争。第二则是国内所应具备的工业管理人才及科技人才与熟练技术工人。第一项是策略方面,对外的吸引投资必须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开明的政策和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最近有许多台湾投资家为何选择了泰国?我国必须深入研究以便迎头赶上。同时也不可忽略给予国内投资者与外来投资者同等的待遇,不分种族而公平施政,使内资不致外流。第二项的国内人力资源应善加培养而利用才是关健性的问题。即使是南韩,虽已成为四小龙之一,但其中级工业管理人员及高科技人才仍无法赶上急速的工业发展的需求。
马来西亚现有39间职业技术中学和六间工艺学院,但所培养的人才仍远不足以应付工业化的政策。而且占有人口三十多巴仙的华裔子弟,甚少有缘进入这些院校以接受应有的技能训练,以便为国家服务。在另一方面,我们却发觉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工市场以求觅得栖身之职,而原已人浮于事的社会因此增加失业的压力。有些大学生不得不务农或当起小贩以度日,这是学非所用,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再看看华裔子女的出路问题,除了幸运的少数有机会升学成为专业人才以外,绝大多数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少年。能自爱者尚可继续在就业的同时锻练自己打开一条出路。然而在缺乏组织与照顾的环境之下成为街边小贩及无业游民的大有人在。我们负责华裔教育的工作者,在各有关行业的商会合作之下,今后对这些国家和族群的人力资源应加以协助和培养,在各地区尽可能开办长短期限不同的职业与技术训练中心,对他们授以工业的技能与知识。这样做,对他们自己,对国家的工业化,对整个华族都是很大的贡献。
以上所提的职业技术训练计划是治标的应急办法。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政策所需要的大批科技人才及技术工人或中级管理人才,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实际的办法把缺乏一技之长的青少年训练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要长期和根本解决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加以调整。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有责任实现以下的几个计划:
第一:从独中的高中一年级开始,除了原有文理商组以外,加上工组,也就是职业技术的各种技能课程。关于这类工组学生日后升学考试及课程等详细问题应由独中工委会的技职组与各方面联络负责解决问题。我们不可以只顾学术性的课程而忽略实用的技能课程。工科生同样可以升学,此路已通,其实出路更好。在这方面台湾比我们先进二十多三十年,而巫族同胞也进步了十多二十年。
第二:有条件能够开办高中三以上大专程度的课程者,应设法开办之,以供无法出国升学而有意深造者就读。独中工委会应照顾这些班级的统考,师资与课程,以获得划一与协调而避免重复,各自为政,或无谓的竞争。但开办以前必须首先考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咨询曾办过者的意见,吸收其经验。
本人因感教育问题乃关系整个国家与族群在国内将来的前途与兴衰,故此提出意见,目的仅在抛砖引玉,希望同道不吝指教。万事起头难,但有志者事必成,盖事在人为耳。
(28-2-1988)
论九十年代我国华裔对教育问题应有的认识
黄复生
最近我国副首相曾宣称马来西亚将于不久成为亚洲第五条小龙,进入新兴工业国家之行列,与台湾南韩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今后国家经济将着重于工业品的输出而非仅赖原产品以换取所需之外汇。
马来西亚要达成上述的愿望必须克服两个重要的难题。第一是来自亚细安其他成员国,尤其是泰国的竞争。第二则是国内所应具备的工业管理人才及科技人才与熟练技术工人。第一项是策略方面,对外的吸引投资必须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开明的政策和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最近有许多台湾投资家为何选择了泰国?我国必须深入研究以便迎头赶上。同时也不可忽略给予国内投资者与外来投资者同等的待遇,不分种族而公平施政,使内资不致外流。第二项的国内人力资源应善加培养而利用才是关健性的问题。即使是南韩,虽已成为四小龙之一,但其中级工业管理人员及高科技人才仍无法赶上急速的工业发展的需求。
马来西亚现有39间职业技术中学和六间工艺学院,但所培养的人才仍远不足以应付工业化的政策。而且占有人口三十多巴仙的华裔子弟,甚少有缘进入这些院校以接受应有的技能训练,以便为国家服务。在另一方面,我们却发觉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工市场以求觅得栖身之职,而原已人浮于事的社会因此增加失业的压力。有些大学生不得不务农或当起小贩以度日,这是学非所用,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再看看华裔子女的出路问题,除了幸运的少数有机会升学成为专业人才以外,绝大多数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少年。能自爱者尚可继续在就业的同时锻练自己打开一条出路。然而在缺乏组织与照顾的环境之下成为街边小贩及无业游民的大有人在。我们负责华裔教育的工作者,在各有关行业的商会合作之下,今后对这些国家和族群的人力资源应加以协助和培养,在各地区尽可能开办长短期限不同的职业与技术训练中心,对他们授以工业的技能与知识。这样做,对他们自己,对国家的工业化,对整个华族都是很大的贡献。
以上所提的职业技术训练计划是治标的应急办法。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政策所需要的大批科技人才及技术工人或中级管理人才,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实际的办法把缺乏一技之长的青少年训练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要长期和根本解决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加以调整。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有责任实现以下的几个计划:
第一:从独中的高中一年级开始,除了原有文理商组以外,加上工组,也就是职业技术的各种技能课程。关于这类工组学生日后升学考试及课程等详细问题应由独中工委会的技职组与各方面联络负责解决问题。我们不可以只顾学术性的课程而忽略实用的技能课程。工科生同样可以升学,此路已通,其实出路更好。在这方面台湾比我们先进二十多三十年,而巫族同胞也进步了十多二十年。
第二:有条件能够开办高中三以上大专程度的课程者,应设法开办之,以供无法出国升学而有意深造者就读。独中工委会应照顾这些班级的统考,师资与课程,以获得划一与协调而避免重复,各自为政,或无谓的竞争。但开办以前必须首先考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咨询曾办过者的意见,吸收其经验。
本人因感教育问题乃关系整个国家与族群在国内将来的前途与兴衰,故此提出意见,目的仅在抛砖引玉,希望同道不吝指教。万事起头难,但有志者事必成,盖事在人为耳。
(28-2-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