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复生民族教育言论集
第一辑 关于大马华教体系与办学方针
目前我国华文独中的历史性任务
本文发表于《星洲日报》(1-1-1979)元旦献词
我国目前在各州共有六十间独立中学,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华文独中除注重母语教育以外也兼授国英文,实施三种语文并重的教育方针;同时对於学生品德的培育尤为重视。因为办学的经费是来自华裔社会的捐助与支持及学生家长所缴交的学杂费,故此在管教方面比较认真;而董事部则代表广大赞助人行使监督校政的职权,收效甚宏。质言之,官办学校只受教育部的管理,对於社会的一般批评或可置之不理,而民办独中却不能这样,必须顾及民意,且不断地改进,精益求精。是以,近年来独中毕业生因品学皆优而出路更广,不论升学或就业都比其他源流学校的毕业生容易得多。
我国各州的华文独中因六十年代初期所受改制影响程度的不同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有所差别,大约可以分为三类如下:
㈠未受改制而在稳健环境中逐步发展者:这一类独中居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舍不断扩建,办学认真,受当地社会热烈支持,经济比较充裕,设备现代化,有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其中虽亦有一小部份因人事或其他因素,发展较慢者,但经费不成问题。
㈡曾经接受改制但已另行建校与国中分开发展者:这一类独中接受了改制之后,因国中学生增加而不得不迁出自行发展,从头做起,虽元气受损,但能够不依人篱下,独立发展,若在各方面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其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㈢接受改制后,目前依旧附设於国中的校舍,不易发展者:这一类独中招生不易,优秀的学生皆被国中吸收而致班级不齐,有些家长们对这类独中缺乏信心,幸而因独中复兴运动的鼓励,这类独中,大多迁出自行发展,目前尚存不多。但尚存者除非毅然自力更生,长久依人篱下,终非善策。
纵观各地的独中,每间有其独特的背景。上述第三类独中务须从速由国民中学的校舍迁出后自己必须拥有独立的校舍,不论如何困难亦须群策群力,自力更生,始能逐步发展。
第二类独中,已步入发展坦途,可由教学及培养优良校风方面着手,默默耕耘。人事方面,必须和谐安定,社会人士当能加以支持。若学生成绩不错,品行优良,管教严格,家长对学校就必定有信心,每年学生人数当能逐渐增加。
第一类独中的任务最重,除了提供中等基本教育以外,还应该向专业技术界进军,来为那些因种种关系而不能在国内外大学取得学额就读的高三或国中持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毕业生(能读能写华文者)提供三年制的各种专、业技术咸学术训练,开办各种专科班,为国家民族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材。这种专科班必须把高中阶段的三种语文继续提高至均能精通,同时授以专业技术与学识,且应参加各种校外考试,注重实用的技能,以符合一般上工商业界的切实需要。这类人才有时候会比大学毕业生更受雇主之欢迎。不过他们也必须被辅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与服务态度。初出校门不应太过计较或挑剔服务的条件与待遇,而应视之为实习的延续。凡经济能力许可的第一类独中,均有义务开办这种专科班以便从速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发展工商业所需人才之不足,同时也可避免有用的人材不致太多被埋没,造成了国家民族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