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文学六十年集
流冰作品选
方修编
1979.8
上海书局(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81,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7.
63-C,Jalan Sultan, K. L.
Malaysia.
东艺印务公司承印
1979年8月第1版,
订价S$4.00
版权所有 不准翻印
前言
方修
(一)
流冰是三十年代联邦方面最活跃的作者之一,写作之勤,不下于张天白与林参天。但我对他的生平一向不大留意,有个长时期只晓得他姓孙,一署刘宾,一九三二年前后出现于本地文艺界,曾在加影、马六甲等地教书,并从事戏剧工作,一九四0年底(?)离马返华,如此而已。前些年编纂「马华新文学大系」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夏枫、夏风、高扬等都是他的笔名,却也不敢十分肯定,结果还是分为不同的作者处理。嗣后张曙生先生从香港来星,谈了一回,探问之下,才完全证实了我的推测。此外,我还发现一个叫做高风的,也似乎是他的别署。最近,较深入地辑录了他的一些文章,对于他的身世经历,又多知道了一鳞半爪:
——相信他是客籍人。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他提到他过去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曾在东京编写过一册「客话拉丁化草案」,可见他的方言乡音正是客语。但他却是生长在「离故乡几千里远的都市里」,只在童年时代回过乡里两次,而且一共也只住了一两年而已成年以后,就「到处漂流着」,「从这一个都市流浪到那一个都市」。(见「逃」)
一一相信他纵使不是出生于星马地区,至少也是在这个地区成长的。在杂文「奇景」中,有一段文字透露了他小时候在本地的生活:「南洋,也有喜看奇景的人们,还在小时候,时常见一群顽童一一那时候我们不知因何称他们为『三星仔』一一故意在马路上放点香蕉皮之类的东西,使担着担子的小贩四足朝天;于是他们和许多别的人就来欣赏这奇景了」。「南洋」可以是印尼或暹罗,也可以是缅甸或菲律宾,不一定是指新加坡或马来联邦。但「三星仔」却分明是本地的俚语,所以我推测他的童年生活,有一段长期间是在星马渡过的。至于成年以后的「从这个都市流浪到那个都市」,大概是指他在中国各地求学的情形。但至迟在一九三二年间,他又来到了南洋,在本地的文教界做事了。因为一九三三年初发生的关于「芳娘」、「绿林中」等几个独幕剧演出的论争中,他已有文章从联邦寄来星洲发表,替论争双方打圆场,而且对于有关人士显得颇有认识,完全不象一个刚刚登岸、人地生疏的新客。
——大约在一九三三年杪或三四年初,他又离开星马,游历上海、东京各地,而于一九三六年下半年再度回来这个第二故乡。其后发表的文章,偶或可以窥见他在这一时期的行踪。其中较可注意的有两点:一,在上海期间,他似乎参加过中国诗歌会的活动,和王亚平等人混得很熟;(见「从街头诗歌谈起」)二,除了中国诗歌会之外,其他一些文艺领域的工作,他似乎也是一个参与者,和聂紺弩、叶紫诸人都有来往。(见「忆叶紫」)
(二)
流冰的作品,篇幅都不太长,但体裁最为多样化:小说、戏剧、诗歌、小品、杂文、理论,都来一手。三十年代的马华作者,对于各种文学样式的写作,虽然没有什么细密的分工,但象他这样的全面涉猎,兴趣特别广泛的人,事实上也并不多。铁抗和陈南,算得是多方面才能的作者了,却也不是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加以尝试的。铁抗写小说论文、散文、剧本,但不写诗歌。陈南写诗歌、小说、论文、杂文、小品,却几乎完全不搞剧本。看来,情形和流冰相仿的,似乎只有一个叶尼。叶尼倒是从剧本到小说,从诗歌到论文散文等等,十八般武艺件件精熟的。
流冰的写作面既广,作品的产量也多,但却是多而不滥。他所写的东西,都是那些需要写或值得写的。就小说散文方面而言,譬如「小牛的梦」和「小茶居」,前者反映殖民地时期山村生活的穷困,连每月一两块钱学费的小学教育也成了贫家儿童寤寐以求而不可得的美梦;后者写一个咖啡店的老板,热心爱国,关切时局,自己不会看报纸,却诚恳地请求茶客念新闻给他听……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题材,值得组织成文艺作品的。至于如「黄浦江中的巨雷」、「血泊中的微笑」等故事,更是大时代中可歌可泣的史迹,自然应该大书特书的了。
就论文或杂文而言,如「站上各自的岗位」,谈论知识份子应否上前线去参加救亡;「抗曲申的侨生态度问题」,讨论如何发动侨生起来积极援助抗战……,这在当时当地来说都是些重要的课题,不是无关痛痒的微枝末节。
看了流冰的一些杂文或短论,我还发觉这位作者有一个特点:就是阅读的感应十分敏锐,很善于发现问题。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在写法或问题的提法上,有时颇有毛病,一般人常常忽略过去,但流冰却轻易地看出其错误所在,从而及时为文纠正;启人神智,实在不少。例如一九三七年初,文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笔尖的动向」的论争,后来有人加以检讨,将所谓「动向」总结成为六条;最后的一条是:「用消毒的精神肃清文坛上一些迷醉大众的创作,(如哥哥妹妹式的文学,发牢骚及一切漫骂文章,散布汉奸思想的作品。)」正文没有问题;括号内的注释,将「哥哥妹妹式的文学」、「发牢骚」的文章,和「散布汉奸思想的作品」,并列为「迷醉大众的创作」,错误却是相当严重的。但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及此,反而是流冰从联邦方面来了反响。他写了一篇「谈牢骚文章」,表示异议。文中根据「辞源」的解释,指出表现「抑郁不平」的文章,即是「牢骚文章」,然后说:「这类文章,实在我读过的已经很多很多.尤其是近年来,国难沉重期间,我辈无刀无枪的文人,连写『日本』两个字都没有了自由的时候,这种苦心焦虑、转弯扱角来鸣鸣不平的文章便愈加多了。别的不说,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又那一篇不是充满着r抑郁不平』的气概呢?如果说,这也是麻醉大众的作品,我想,当鲁迅死时,早就会由政府拨万把块钱作治丧费了。当然,有了不平,受了压迫,如果能一声不响,忍着痛苦,站起来就干他,那是最彻底的事。但说给人压迫了,有了痛楚时,如果没有马上起来就干,那就连呻吟呼痛也不许,却就未免违背人类的本能了。譬如一个人突然地给人着实击了一下,除了是当场昏过去死于非命,不然必定会先『呀哟』一声,然后才举手报复.如果说这『呀哟』一声就是汉奸的呼喊,那么东北三千万终日呻吟的『汉奸』就可不必理他们了。
又如,一九三七年九月间,「狮声」副刊的编者张楚琨,在该刊的「传声筒」(相当于「代邮」栏)发表了一则启事道:「日来本刊又接到许多写大题目的文章,如『青年的责任』、『全面抗战』、r后方的动员』之类。说句老实话,这种文章不容易做得好,而且也没有人爱看,与其写这种人云亦云的官样文章,不如切切实实抒述自己一点日常感怀。投稿诸君,以为如何?」这则启事,原意似乎是要一般作者多写一些富有生活实感的作品,那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措辞很有点不当,特别是提问题时把「日常感怀」和抗战文章对举,差不多等于劝请「狮声」的作者去多谈风月,毛病更是不小。但发觉这一点的人同样不多,结果也还是流冰提出来商榷。他写了「我们需要什么文章」,认为张氏发言不够慎重,表示不同意所谓讨论抗战问题的文章没有人爱看,也不以为这种文章「不容易做得好」就不应该做;又指出当时(抗晩初期)的读者,需要的正是讨论有关抗成问题的文章,而不是「自己一点日常感怀」(除非与抗战有关);结尾说:「写作人目前应当以更大的努力来为抗战服务,我们只应当配合着抗战局势的开展而改进文章的内容,不应当把笔尖掉转来抒述个人的一点日常感怀.文章写不好不要紧,我们可以多数人的意见来讨论,得到正确的结论。」
此外,如「再谈打扮和体验」,纠正了有的作者把戏剧演员的粉墨登场和文学作家的生活体验混为一谈的论调,也可见出他的阅读感应敏锐与善于提出问题的一斑。
(三)
但在当时来说,流冰为大家所称道的,倒不是他的杂文或短论,也不是他的小说和散文,而是他的戏剧作品。他有两个剧作,是救亡运动初期星马一些表演艺术团体经常演出的剧目。一个是短剧「金门岛之一夜」(又名「金门岛之夜」),写金门岛沦陷后侵略者奸淫掳掠的暴行,连当了汉奸的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同样落得家破人亡。另一个是街头剧「十字街头」,背景是本地社会,主角是两个难民,一个在街头拉胡弦卖唱;一个则靠弄西洋镜糊口,由于争相拉拢观众,竟然大打出手,后经路人排解,又知道了彼此的身世,终于惺惺相惜,停止私斗,决心团结起来,共雪公仇。
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是写于一九三八年底的一个独幕剧「云翳」比较成熟些。该剧叙述废铁店的书记黄启明,宁愿自己的婴儿病死饿,死,坚决拒绝与店东陈维全合作去做由卖民族利益的勾当。剧中陈维全对于黄启明的软硬兼施、威胁利诱,黄启明在决定牺牲小我之前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作者都有颇为细致的刻划。大概这个剧本当时没有机会演出,所以不如其他两个作品那么有名。
流冰本人,在各个文艺部门中,似乎也是对于戏剧艺术比较专注.他在加影、马六甲各地常常参加戏剧活动,街头剧「十字街头」最初就是专为加影一个剧团的演出而编写的;他自己也导演过马六甲晨钟励志社游艺会演出的「金门岛之一夜」;此外,还常常从联邦赶来星加坡出席当时话剧界的一些座谈会。
关于戏剧研究的文字,他也写了不少,诸如「谈谈台词的改变」、「关于金门岛之一夜」、「怎样把一个剧本搬上舞台」、「马华剧运的进路」..等都是。「关于金门岛之一夜」是剧作者特别为演出者写的参考资料,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也谈到处高潮的方法,对于演出者显然有莫大的帮助。
流冰于一九四O年下半年(?)离马之后,动向不明。战后一度听说在香港广州一带改名从商,也许没有工夫再搞戏剧了。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四日)
目次
前言——方修
第一辑
小牛的梦(小说)
矮胡子的故事(童话)
云翳(独幕剧)
第二辑
缺陷(诗)
归国吟(诗)
东游忆语
逃
田中的悲哀
两件衬衫
被袭记
阿英
小茶居
忆叶紫
第三辑
幽灵的呻吟
通俗文学的语言问题
再谈「打扮」与「体验」
谈「牢骚文章」
对於「自私」的异议
南岛文艺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从街头诗歌谈起
我们需要什么文章?
坛外人语
关於「金门岛之一夜」
「金门岛之一夜」作者的话
谈谈台词的改变
怎样把一个剧本搬上午台
关於新文字
南洋文艺的进路
读诗小语
文艺自由论
第四辑
和平还是战争?
想到一篇报告文学
站上各自的岗位
奇景
我们应当检讨自己
望政府信任民众
请慎重发言
从意国承认伪满说起
抗战中的侨生态度问题
刽子手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