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届大会主席演词 林连玉

《教总33年》

10届大会主席演词

林连玉

1960.12.10教总大厦槟华厅

 

    这一次举行的是教总第十届全体会员代表常年大会。有关一九六0年度的会务,已经具有书面报告,这里不再细说,现在我要提起的仅有两个问题。

 

    ()教育政策问题:在教总与董总联合提呈给教育检讨委员会的备忘录中,明白表示支持一九五七年教育法令,认为不必更改,因为这个法令承认母语母文的教育,符合于本邦宪法第一五二条的精神。近几年来,我们所不同意的是那些法令上没有明文的规定,而实际歧视华文教育的行政措施。如()不批准华人自费开办初中或高中。()华文中学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是华文,应考的却要用英文。()对非完全由公款维持的华文中学,着超龄生退学。()对华文中学生的公共考试迭床架屋等等。假如政府能够接纳三大机构的意见,问题已经早告解决了。可是达立报告书就不同了,他要:()改变华文中学的教学媒介语文,()后期小学没有用华文为教学媒介的,()强调将来以巫文为所有学校的教学媒介,()取消华文的公共考试,我们认为它完全不合宪法的精神,因此不能同意接受。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下列两点:

 

    (A)一五六年教育报告书第十二条,虽然有最终目标的说法,但在正式的法令即一九五七年教育法令中并没有『以巫文为所有学校教学媒介的规定』,这是使各民族都能接受的原因。

 

    (B)一九五六年教育报告书起草委员马华公会的代表林苍佑,朱运兴,梁长龄,李天兴,吴志渊五位中,有明白华文教育的人,并且能够尊重华人的公意,而这一次的华籍委员都是不懂华文教育的人,特别如梁宇皋先生,不但不研究教育,甚至对于教总请求为华文教育争取的公函也不肯答复,而且还公开四处散布不利华文教育的论调。

 

    记得一九五六年五月三日,当时教育部长阿都拉剎先生,召见三大机构代表十五人于教育部,我们对报告书的若干点表示异议,拉剎先生劝告我们说,在争取独立的前夕,一切以独立为第一,教育的设施,如有对华校不便的地方可以在独立后一九五九年检讨时加以修正。我们尊重他的意见,所以那一年的八月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就通过『独立第一,团结第一,教育问题,等待独立以后再谈』的决议案。这几年来,我们以极端忍耐的心情期待这一次检讨的结果,会给予我们较为公平与合理的待遇,殊不知事实的表现,恰与我们所希望的相反,这怎不使我们觉得伤心与失望呢。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下列的歪曲宣传于以纠正:

 

    第一是说,把华文中学改为英文中学,可以便利毕业生升入大学。大众都知道华校在数十年前即实行两种语文教育,在华文高中毕业的学生可以和英校的学生一样到国内外各大学去升学,我于八月十二日教总工作委员会的致词中,已经说过了。所以华文中学,不必改变教学媒介的语文,即可达到升学的目的的,至于说什么因为大学是多数以英文为媒介,所以中学也要以英文为媒介,这简直是教育门外汉的说法。须知道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本身的使命,应该完成的,不能越级而谈目标,若是说教学的媒介,中学应跟着大学,那末小学也应该跟着中学了,这么一来,岂但华文印文应该被排除,连巫文也没有用了。还有一层,依照本邦的情形,中学生与大学生的比例约略是三十比一,如果办中学只是为着培养大学生,岂不是一份成功二十九份浪费了吗?这就是说明中学教育的目标原来不是完全为着升入大学而已。

 

    第二是说,把华文中学改为英文中学,使学生学习多种语言,适应本邦民族复杂的环境。这无异于暗示华文中学是单习华文,我们不能不直斥为造谣。须知道,本邦的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多种适应本邦环境语文的只有华校而已,因为在数十年前,华文中学即已列英文为必修科了,到了一九五七年以后,遵照国定的政策,再列巫文为必修科。所以为着学生学习多种语文,把华文中学的教学媒介语文改变,不是进步,而是退化。

 

    第三是说,反对教育报告书的是少数人为着狭隘的利益。我们要指出,华人是本邦多数的公民,华文在本邦民间实际生活上应用最广;华文教育应与其他民族教育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是本邦全国华人意,决不是少数人的私意。试就去年四月廿六日全国性的华人社团代表大会,提出华人总要求时,到会的九百六十三个团体,代表一千多人,便可证明。再就这一次教育检讨报告书发表以后,各州的华人社团纷纷开会检讨,表示不能满意,更可证明。若有人敢说这个新政策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了,我敢说,除了别有用心言不由衷者外,多数人是不表同意的。

 

    ()关于召集全国华人社团代表大会检讨教育检讨报告书问题:到现在为止,教总接到促请负责召开这项大会的信有槟城,玻璃市,丁加奴,吉打,霹雳,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柔佛等九州岛岛岛岛的华人社团,无论如何,我们总得有个交代,才不会辜负华人的期望。但顾念自一九五三年以来,有关争取华文教育地位问题,都由三大机构负责,并尊重马华公会的领导,而马华公会的前任会长陈祯禄爵士及林苍佑先生,也的确爱护华人的文化,十分努力,因此,我们仍盼望马华公会继续负起领导的责任。教总及董总于九月及十月间一再联名致函马华公会会长拿督谢敦禄,请求会谈,终于在十一月三十日实现了,不过这一次会谈还未获得结论,现在定于本月十六日再度会谈,我相信马华公会要成为真正华人最高领导机构是会听取华人的公意的,接受华人公意的。

 

    华文在本邦有用吗?这是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我敢说华文在本邦民间的用途是占第一位的,不讲别的,单以精神的粮食来说,如书籍与刊物的流通,以每月平均量计算,华文的供给额就可抵得英巫印三种文字的总和。假如有一天没有华文报的刊行,本邦国民中就有极大部份的人感觉不便,这是最有力的证明。即如最近报上消息,我们派遣到刚果的部队,正在呼吁供给华文的精神粮食,据此可知华文在本邦地位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敢说华文在本邦是没有用的,我敢说这个人不但是盲了眼,并且也盲了心了。在华文中学肄读的学生有出路吗?这又是另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有如刚才我所说的,华文中学才是真正学习得到多种语文的,最能适应本邦复杂的环境,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出路是最宽的。我们办中学数十年了,以往的毕业生不曾在政府部门充当公务员,但他们个个都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不曾变成废物便可证明。即以升学来说,国内的马来亚大学不必说起了,星加坡的南洋大学的学生最大多数是华文中学的学生,国外如澳洲,日本,香港,台湾各大学都信任马来亚华校高中三年的毕业文凭,何尝没有升学的出路呢?

 

    教总是为着维护及发扬华人的文化而组织的,这在一九五一年教总成立宣言中已经揭示得很明白,十年来,我们的立场不变,态度不变,事实昭昭,在人耳目,今后也将永远如此。我们可以说,教总的命运与华教的命运分不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此华校陷于空前危机的关头,正是我们真正考验的时期,我们唯一的呼吁便是华人大团结,作为正义的后盾。

 

    最后总结我们的目标,就是华人对教育总要求的实现。本邦各民族的教育一律平等,华文教育不应被抑制于小学阶段,在中学里,华文不应仅仅占有一个学科地位,一切的一切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才能使我们安心。

 

林连玉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