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大会主席演词 林连玉

《教总33年》

7届大会主席演词

林连玉

1957.12.10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礼堂

 

    今年度本会的会务已经有了书面的报告,所以在这里不多谈了,现在我所要说的是几个有关教育的问题。

 

    ()本邦教育的危机

 

    本邦虽然独立了,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长官仍未马来亚化,当权的人依旧是殖民地的官员,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纯以英文教育为中心,这有以下的事实,可以指证:

 

    A,所谓巫文中学,即是英文中学。

    B,华文中学如未申请改制,必须参加高初级文凭考试,而这两种考试是被解释为英文的考试。

    C,日间师资班,只有华文和英文两种,华校的学生四十多万,所训练的师资只有两百六十多人,英校的学生只有二十万左右,所训练的师资却达六七百人。

    D,日间师资讲师的选择,英文是主要的条件。

    E,派到华文中学教授巫文的教师是用英文训练的。

 

    从上述的事实看来,本邦现在的教育比殖民地时代更加英文化了,我不明白独立自主的联盟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驱逐超龄生的问题

 

    我们必须注意一九五六年教育报告书附录第五开头的一句话:『在所有完全由公款维持的中小学』才采取限制学龄的办法。可是华文中学并不是完全由公款维持的学校,可知他们偏偏要用雷霆万钩的力量到华文中学来驱逐超龄生是不合法的。

 

    当然,他们也可以借口说华文中学也有受政府的津贴金呀,其实这笔津贴金是微乎其微的,譬如怡保的育才中学全校学生一千七百多人,受津贴的只有八百名,平均每生每月还不到一元半,算得甚么一回事,况且这种津贴金是从前殖民地政府所给予的,未曾附有限制学龄的条件,现在政府要取缔超龄生,顶多对在籍的超龄生不给予津贴金,不是很够了吗?

 

    十月十五日各华文报有登载教育部长的文告说:『所谓超龄生已获得通知在一九五七年底之前离校,乃不确实者』,我们应该向教育部长报告,若是全部超龄生被通知于一九五七年底之前离校是不确实的,部份的超龄生被通知于一九五七年底离校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但如此,政府还要监理员、校长及家长三方面签名向教育局保证驱逐政府所要驱逐的学生,请问我们痛心不厢心呢?

 

    ()华文中学改制问题

 

    这事经由全马性大会交由十五人小组委员会负责交涉,原则上我们赞成改制,我们同时却坚持两条:

 

    ()中学生所有的考试应采用教学的媒介语来考;()所有改制的技术问题,应如一九五二年对华文小学施行新薪制的办法,由十五人小组委员会与教育部官员商谈妥当,然后决定。我们的华文教育三大机构是统一性的组织,有充份的代表陆,定为政府的谈判对手,这是毫无疑问的。

 

    顺便谈一谈小学全部津贴的接受,基本上是自由的,不申请也可以,三大机构所着重的是民族文化的关系,并不能兼顾个别学校的困难。因为华文小学眼前已经成了定型,第一,母语教育已被承认,第二,考试采用华文作媒介,第三,课程没有不合理的变动,所以我们认为可以接受,但有些华文小学,经申请全部津贴,经济反觉为难,象这种学校倒不如维持现状为佳。

 

    ()教总对学潮的态度

 

    自从十一月十四日暴发全马性的学潮以来,到现在还未满一个月,我们已经连续发表过三次的声明了,总说一句,我们主张学校秩序第一,学生应当安心求学,不应当取轨外的行动,现在我们仍愿对全马的华文中学生重新呼吁,你们既然一致公开声明拥护三大机构,请遵从三大机构争取华文教育平等待遇的三种作法,这就是第一要求合理,第二态度坚决,第三行动合法。

 

    同时我们要向政府呼吁请以父母慈爱的心怀对待年青学生,诚如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先生所说,破坏的行动并不能解决问题的。但是藤鞭与催汨弹,甚至于拘捕或监禁也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至于明明是政府硬要开除的学生却要强迫董事校长负责,这是殖民地政府惯用的统治手法,我们实在不敢恭维。

 

    此外我们更要呼吁华文中学的董事们校长们请发挥你们的权威,维持校规的尊严,须知华校的优良学风,不可遭受破坏,一经破坏,前途就不可收拾了。

 

    最后有一点要对大家说明的便是教总是智识分子的集团,这个智识分子的集团对社会的发展要负起推进的责任。去年常年大会时,我们喊出独立第一,团结第一的口号,抛独立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今后我们特别要努力的便是团结。十一月十日马华公会召集全马社团代表大会讨论推动申请公民权问题,教总予以全力的支持,就是要实现华人大团结的愿望。我们教总的总方针就是,纵使对于团结不能有所贡献,也万万不肯参加分裂的活动。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