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教,身体力行

胡说真言

3-05-08

爱华教,身体力行

胡万铎

 

回想80年代后期,华文独中渐走上轨道,学生人数日增,而教育法令也较为松绑不像以往严峻。于是,我建议学校提升及加强英语的学习,却被校长说我“崇洋媚外”,要办的是“贵族学校”;及后,在董总任职时,我强调多元化的教育走向,也受到秘书处的指责说我乖离华教的原则,甚至尔后有人批评我是华教的“逆流分子”“变异分子”。不管怎么说,我都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只可说是大家在办学的理念上稍有不同而已。

 

爱华教,讲究身体力行。我在华教服务多年,也当霹雳董联会主席40多年,资助深斋发展40多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华社培育英才,为华教的生存而奋斗。

 

我自认华教当下走钟灵路线没有错,目前也事实证明。自走下华教舞台,我并没有离弃华教工作。我仍是华教的热心支持者,对华教的热情依然不变。

 

我有五个孩子,都送到华小、独中接受母语教育,念高中时,才转校至新加坡。

 

我没有讲一套做一套,我不像一些热爱华教的人士,表面上打着鲜明旗帜,只会批评别人不爱华教,而他自己却把孩子送入国中受教育;甚至也有些领袖人物也是如此,把子女送入英校,在家里也不讲母语,而以英语交流。

 

老实说,我则不允许孩子与我讲英语,或其他方言,他们必需用纯正家乡话或华语和我交谈。这是我的家教。

 

孩子有事远游,必须先在祖先灵位前烧香、膜拜、祷告,回家时也亦然。这是我的家规。我这么做,是培养孩子和家庭伦理观念。这不是封建思想,而是培养他们为人要饮水思源,时刻不忘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根。

 

我不敢要别人认同我的作法与看法,但古人有云:“与人同者,物必有归焉。”我们今天也强调“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和同,需要打破门户之见,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别人,不能有私心的杂念,也不应主观太强。和同,需要道义,需要正义,不能和稀泥,要坚持大原则。

 

坚持大原则就要允许不同的意见与观点的存在。简单地说:搞华教就像犒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组织民众,最大限度是收揽人心,而不是打压去破坏一些与自己信念不同的热心人士,而使整个民族事业陷于孤立,这是不智的。

 

再说搞华教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大业,它也不是掌控在几个人的决策上。它是大家的事业,只有在大家同心同德下才能成事。

 

若一个人死抱着民族至上的狭隘的沙文主义思想,已不适合目前的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开放社会。今天,我们要的是争取教育平等的发展。我们必须掌握今天政治局势优势,努力争取发展,不要错失良机。我会与大家互相配合。

 

华教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大业,也不是掌控在几个人的)英策上。它是大家的事业,家同心同德下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