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真言
1-12-07
从『后知后觉』谈起
胡万铎
拜读林风兄《先行者由谁定调》一文,感触良多,我不会在乎自己在华教的工作有没有被董总或华社肯定。
我当深斋中学董事长30多年,一向竭尽所能协助发展,甚至待建校迁校完成后,也毫无要求地退位让贤,不带走一片云彩。我觉得一个人为华社及群族教育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只要无愧我心就好。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点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
我倒是对林风兄提及的“后知后觉”感到兴趣,借此作一些说明。
回溯当年,霹雳独中复兴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的时候,我们为保卫华教,唤醒华裔同胞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到处宣扬之际,而培南独中却开办“精英班”兼考剑桥文凭。
诚如林风兄所说,“毕业生出国深造大受欢迎,赢得办学优异名声”。我是钟灵生,赞成钟灵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可是在此华教面临濒危的当儿,我不能赞成此种作法。故有批评培南是“变质中学”,否则霹雳州的复兴运动便推动不起来。
至80年代以后,华文独中渐渐走上轨道,学生人数日增,教育法令较为松绑。又见以前和我并肩作战的朋友及毕业于台湾与南大的友侪,他们纷纷把孩子送入培南深造。
为了这个转变,我开始探索独中的办学方针,每一位华裔都爱护母语,这是不争的事实,提升英文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它是学习新科学和新科技,基至企业管理的主要语文工具。
我不能漠视家长的意愿与选择,我们处于东西文化交汇点,要与世界接触英文对升学与就业都不可或缺。单一语文是不合目前要求,那时我要求深斋中学应注重英文的学习,提升英文程度。可是却受到校长的百般刁难,说我“崇洋媚外",要办的是“贵族学校",结果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至1993年7月5日深斋中学的教育小组的会议通过,原本以英文教导的高中簿记课本改用中文,这令我反感;这是开倒车的做法。嗣后在1995年我考虑再三,于是在董事部就职典礼上建议:在不影响母语教育大原则下,从高中一开始采取分流,数理科班用英文本,文科班用中文本。
此建议立即引起内部激烈反对,建议尚未实施,正副校长首先发难辞职,随即7名董事集体呈辞在后,加上卫道者的口诛笔伐,一时舆论沸沸扬扬。于是,一场教育风暴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我还是站稳脚步,在多数的董事的支持下终把风波平息。
林风兄因我在培南“精英班”开办多年后,才实施分流,故讥笑我“后知后觉”。
事过境迁,不禁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