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江河万古流——伟大的中华民族

我们的这一条路

不废江河万古流——伟大的中华民族

陆庭谕

 

中华民族是个有历史的民族,有基础的民族,积五千年的文化,历久犹新。她纳天地之精英,吸日月之精华,形成了珠穆郎玛峰般巍然矗立,傲视世界;也像长江、黄河一般,无休无止,滚滚东流。

 

她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由得你笃萝附乔松,兼葭依玉树,甚至众星拱月;也任凭你舞文弄墨,品头评足,咒骂交加……。但是,最后呢?正如杜甫所说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轻薄为文,自增丑态而已!

 

虽然如此,马来西亚的炎黄子孙还是要重新认识,免受耳食而自卑,抬不起头来。

 

试想想,远的不说,单就马来西亚这几百万华裔公民吧,祖先们梯山航海,披荆斩棘,建立家园、社会,生聚教育……靠着谁来?这份自存、自立、自强与自救,不做伸手将军,不婢膝奴颜,不依赖……等的精神,于今犹在,经受殖民统治者的剥削与日本侵略军的滥杀,紧急状态时期移殖新村那种苦况,依然咬紧牙关,默默地求生存、温饱与谋发展,所靠的不就是这份祖宗一一中华民族生存力的韧性吗?

 

就由于这份祖宗的福荫,我们经得起挫折。这是完全有历史根据的。从中国本土到全世界,海水到处,就有华人。没有坚甲利兵去攻城掠地,也没有强大的政府为后盾,历尽沧桑,而有今日的成就,这种潜能或者说是民族生存力的韧性,是应该重新认识的。

 

从马来亚到马来西亚,华裔马来西亚人不论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节节败退,尤其是最近合作社与控股的“大出血”,“奇才”与“精英"或“领袖"纷纷现形而锒铛入狱之时,便发出“信心危机”或者说“对华社领袖信心危机”等等论调,甚至对整个民族的前途都失去信心,那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演进认识不够的危机,如果不加以纠正,就会悲观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对整个民族的进展是不利的。

 

“礼失求诸野”,我们有必要放眼于全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华人社会,观察他们生存的意志,那股韧性是否已经消失?又或者,他们大多数已沦为福利部门前要救济的常客了?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大马公民一分子,从经济大萧条到沦陷时、紧急状态时期,一直到独大运动、复兴独中运动以及全国各地华小工委会的活动,所感受到的,我华社的民族性是强烈的,与民族的认同感是普遍的。能自强不息的民族,长远来看,是有前途的,我读历史,我爱历史,尤其是我华族的发展史,我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要从整体来认识华社的生存韧性,不要因个别的不肖份子而以偏盖全。全人类的积极分子还是多于消极的破坏分子的,华族自不例外,否则,人类还有什么前途?

 

我在这里要引用林连玉和李光前先生的一段谈话,这是林先生告诉我的。林先生说:“有一次,李光前先生问我,凭什么争取华文教育?我告诉他,凭我华族的生存力。兴办教育是华族的传统精神,只要有立足点,就能生存,有这份能耐,就能坚持。中华文化是深入在每一个华人的血液里的。再加上民主的潮流,远景是光明的,是肯定的……”林先生说李光前先生同意他的看法。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是个多元文化与多元宗教的国家。华族是第二大的族群,是共同开国、抗暴与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同样的义务,就应有同样的权利。这是基本民权,华裔马来西亚人总有一天会得到它。

 

存在就是合理的,马来西亚不能漠视这个现实,也不能违背世界的历史潮流。关键在于华社是否存在?

 

真正华社的存在,只有血统与肤色是不够的,应该有语文教育与文化贯串其中。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华族的意志是坚强的,生存力的韧性是肯定的。经过一百六十多年华文教育的教化,加上中文电脑的普及,汉语方块字体系的亚洲几条龙都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大显身手,影响所及,华社的存在与力争上游,肯定的不落人后。

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