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
READINGS IN SOCIAL THEORIES AND THE CULTURAL FORM OF SPACE
夏铸九、王志弘编译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郷硏究所
明文书局
夏铸九
1947年生
台湾大学
建筑与城乡研兖所教授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主编
王志弘
1965年生
台湾大学
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班学生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
平装一册定价四一O元
编译者/夏铸九•王志弘
封面版画/奚淞〈河畔家园〉
出版••发行/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李润海
地址/台北市重庆南路一段49号7楼
电话/3754679-3318447
传真/3619101邮拨/01436784
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业字笫1993号
印制所/永华彩色制版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中和市平和路18巷5号4楼之二
中华民国八十二年三月增订再版
ISBN 957-703-042-4
编者再版序言
为什么会编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呢?它的编辑与出版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初步反应。这个问题就是当前专业论述的贫困。
我们的相关专业(建筑、地景建筑与城市规划)长期以来一直是一应用的学科。大部份专业训练着重的都是操作性的技能与规范性的准则,欠缺硏究的传统与理论的建构来与实践相互结合,反应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挑战。在台湾,空间的相关专业论述在反应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挑战方面,尤其有其结构上的困难。我们的机构扩大了,权力也增加了,然而却没有多少容量与能力来指导空间发展的过程。因为我们往往被迫得在世界的层次上,对付众多不确定的事物。在台湾,边陲资本主义的发展展现了社会与历史的时势。依赖性与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是历史与政治地孕育在台湾的空间结构之中。这也就是说,我们得注视在台湾的社会与历史的脉络中,空间结构被安排的方式。在这个充满了冲突的社会过程中,空间被结构了,政策被决定了。所以,我们需要在经济、政治与文化问题方面提供一个解释性的看法,以期能同时掌握空间与社会,认识空间形式如何表现了物质化了的文化、经济、政治过程。为何我们必须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元素来解释空间的形式呢?因为一个专业者假如不能洞察问题的根源,就完全不能眞正地改变他在空间中观察到的倾向。换句话说,空间的问题不能空间地对待。假如我们要对现实有所改变,那么,对问题为何致此,其间的主要机制又是如何运作的具体分析,就是必需的工作了。这其实是实践所不可或缺的部份。
然而,过去二十年左右,空间之塑造与经理有关的专业一再地向社会科学借助理论,也并未产生积极可观的效果,无论是由学院中的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的借取行动均然。面对日益严重的空间领域的诸问题,它们的成果并非一无可取,但总显得见树不见林,也缺少了必要的反省与批判的力量。在知识生产的层次上,这是否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所以,为了反省、批判与实践能力的建立,我们需要重新掌握理论。在这样的时势下,或许,对空间与社会关系之理论提供一种方法论的分析,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经由认识论上的批判,我们检视不同的社会理论如何处理空间形式与社会构造的关系,来提供一种针对概念与方法论操作方面的科学活动的演练。这本读本是为了这样的课程所准备的“中文”读本,因此,它本身有其不能单独存在的基本条件,阅读时最好能参照原文。
本书的第一版在1988年由明文书局出版,当时的翻译与校对错误较多,主要集中在空间的文化形式方面。目前,经过校正及扩充,或许,我们应该把书名修正为《空间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吧。
读本的译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1.空间与社会
2.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3.权力与空间
4.批判的建筑史与建筑理论
5.符号、象征与空间
6.女性与空间
它们是为了读者阅读时的方便所做的暂时分类,并不表示有学科划分或理论取向上的日音示。举例而言,相当多的文章都算是政治经济学取向的,但是我们为了读者选读方便,却以题材做为暂时的顺序安排。
五十九年前,建筑史硏究的先行者林徽音女士就提醒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任何的读本而言,这都是最需要的教训吧。毕竟,形式主义(对理论的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是最危险的敌人,它就藏身在这些正文本身之中。
夏铸九、王志弘 台北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
READINGS IN SOCIAL THEORIES AND THE CULTURAL
FORM OF SPACE
目录
编者再版 序言 夏鋳九王志弘
壹、空间与社会
一、社会的空间基础之论述的意义和社会根源
The Meaning and Social Origings of
Discourse on the Spatial Foundation of Society
蔡厚男 陈坤宏译
Allen Scott
二、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王志弘译
Henri Lefebvre
三、空间政治学的反思
Spatial Planning: Reflections on the
Politics of Space
陈志梧译
Henri Lefebvre
四、时空之间:关于地理学想象的省思
Between Space and Time: Reflections on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王志弘译
David Harvey
五、结构历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觉结构的形成过程
Structuration and Place: On the
Becoming of Sense of Place and Sturcture of Feeling
许坤荣译
Allan Pred
六、环境论述(总导言)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米复国译
Necdet Teymur
贰、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七、认识论实践和社会科学
Epistemological Practice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张景森译
Manuel Castells & Emilio de Ipola
八、都市问题(一九七五年后记)
Afterword 1975 of The Urban Question
吴金锦译
Manuel Castells
九、一个跨文化的都市社会变迁理论
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Change
陈志梧译
Manuel Castells
十、一般性的方法论问题
General Methodological Issues
曽旭正译
Manuel Castells
十一、双元城市的兴起:一个比较的角度
The Rise of the Dual City: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曽旭正译
Manuel Castells
十二、底层的世界:非正式经潸的起源、动力与影响
World Underneath: The Origins,
Dynamics, and Effects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夏鋳九 王志弘译
Manuel Castells & Alejandro Portes
十三、流动空间中社会意义的重建
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Meaning in the Space of Flows
王志弘译
Manuel Castells
参、权力与空间
十四、权力的空间化:米歇·傅寇作品的讨论
Spatialization of Power: A Discussion
of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陈志梧译
Gwendolyn Wright & Paul Rabinow
十五、地理学问题
Questions on Geography
王志弘译
Michel Foucault
十六、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脉络)
Text and Contexts of Other Spaces
陈志梧译
Michel Foucault
十七、空间、知识与权力:与米歇·傅寇对谈
Space, Knowledge and Power: Interview
of Michel Foucault
陈志梧.译
Michel Foucault
十八、社会空间与象征权力
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
王志弘译
Pierre Bourdieu
肆、批判的建筑史与建筑理论
十九、历史的“计划”
The Historical “Project”
张景森译
Manfredo Tafuri
二十、言合批判性的历史
On Critical History
蔡厚男译
Demetri Porphyrios
廿一、启迪计划:重构建筑理论
Introduction-Edifying Projects:
Restructuring Architectural Theory
王志弘译
Marco Diani & Catherine Ingraham
伍、符号、象征与空间
廿二、城市与符号(导言)
Introduction of The City and the Sign
吴琼芬 陈章瑞 王师 张景森译
M. Gottdiener & Alexandres Ph.
Lagopoulos
廿三、符号学与都市
Semiology and the Urban
王志弘译
Roland Barthes
廿四、都市象征
The Urban Symbolic
夏鋳九译
Manuel Castells
廿五、都市中心性
Urban Centrality
高树仁译
Manuel Castells
陆、女性与空间
廿六、城市中的女人
Women in the City
殷窦宁译
Suzanne Mackenzie
廿七、设计与性别:哪里是家的核心?
Design and Gender: Where is the Heart
of the Home?
李宛澍译
Philippa Goodall
廿八、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地理学:女人的空间?
Feminism, Postmodernism, and Geography:
Space for Women?
王志弘译
Liz Bo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