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学术丛书第一种


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吴华著

东南亚硏究所出版




本书获得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一九七六年度学术出版奖

本书由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资助出版


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编著者:吴华

资助者: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出版者:新加坡东南亚硏究所

承印者:新马出版印刷公司

76F/78F, Boon Keng Rd,

Block 4, Singapore 12.

一九七七年五月初版 定价:叻币三元


目次

许云樵敎授序

一、地缘性组织

引言

1.中华公会

2.广肇会馆

3.琼州会馆

4.福建会馆

5.同源社

6.潮州八邑会馆

7.潮安同乡会

8.柔佛永德会馆

9.柔佛福州会馆

10.柔佛广东会馆

11.福淸会馆

二、血缘性组织

引言

1.颍州公会

2.蔡氏济阳堂

3.郑氏公会

4.林氏宗亲会

三、业缘性组织

引言

1.新山中华商会

2.新山树胶商会

3.新山京菓公会

4.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

5.新山公市鱼业商会

6.新山公市菜业商会

7.新山公市商业总会

8.新山小商公会

9.新山司机公会

10.新山百货布疋商公会

11.新山派报同业公会

12.新山世纪花园商业公会

13.新山什货零售商公会

14.柔南米粮批发商公会

15.柔南金饰商公会

16.柔南酒商公会

17.柔南汽油商公会

18.柔南药业公会

19.柔南煤油商公会

20.柔南屠业公会

21.柔佛州中华商会联合会

22.柔佛州出税车公会

23.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

23.柔佛火锯厂商公会

25.柔佛州禽畜业协会

26.柔佛州汽车银业公会

27.柔佛州摄影商总会

28.柔佛州摄影商总会新山分会

29.柔佛缝业总会新山分会

30.柔佛轮胎商公会

31.柔佛州理发总会

32.柔南学生车公会

附录

1.柔佛古庙

2.新山明墓

3.新山绵裕亭义山

4.新山华侨殉难公墓

著者跋



许云樵敎授序


柔佛新山(Johore Bahru)开埠于1855年为时甚暂,即以柔佛一名而论,仅见于明代后期的载籍,郑和下西洋还不知这柔佛一名,他所用航海图内,并无柔佛,但有淡马铁(Temasik),那是新加坂,大家都知道。淡马锡的旁边有答那溪屿。《明史柔佛传》说:「柔佛一名乌丁礁林。」乌丁礁林我已考证为原名Ujong Tanah的对音(“丁”为“寸”之讹,“礁林”闽南方音作“答那”),可见答那溪屿便是柔佛,不过不是新山,而是旧柔佛(Johore Lama)。

柔佛一名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来历如何?1972年我曾为新山中华公会的金禧纪念特刊撰写《柔佛攷》一长文,凡三万七千余言,曾详加精致,这里略为一提。柔佛最古的名称为「乌罗哇利」(Wurawari)见于1006年的梵文和爪哇文合参的古碑,义为“淸水”,由此转为《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中的Ganggayu(新鲜的水),后来受暹罗所控制,软讹为暹语Klang Keo,义为“宝库”,爪哇史籍便制作Ujong Galoh(宝崎头或宝渚),又因为阿剌伯语称宝石为Jauhar或Johor,于是柔佛一名便由此成立。

柔佛另一个古名Pemelekahan(卑弥梨加汉)见于1328年的《爪哇列王志》(Pararaton),稍后撰于1365任的爪哇史颂Nagara Kretagama《载道之邦》称作Ujong Medini(地极),成于1360年的暹文法典Kot Monthieraban曾举暹罗的四个属国:Ujong Tanah, Malaka(满刺加),Melaya(末罗瑜)和Wurawari;而Ujong Tanah为爪哇语Ujong Medini的同义词。《明史》则译作“乌丁礁林”。

在印度丹柔里(Tanjore)的淡弥尔(Tamil)碑中曾歌颂注声(Chola)王罗阁因陀罗一世(Raja Indra I)于1017-1024年间跨海长征吉打(Kedah)与三佛齐(Srivijaya巨港)的丰功伟业中,有「深海环卫之Mayirudingam」一地,学者公认为《诸蕃志》所记三佛齐属国中的日暹亭,但地望不详,我以为便是柔佛和星洲两地的混称,好像汉书《地理志》所载王奔所遣译使返航时所经的皮宗,以前日人藤田丰八曾攷为柔佛西南隅的香蕉岛巫名Pulau Pisang的对音,其实那岛太小,该泛指半岛南端。唐贾耽《四夷路程》中的罗越也可能期日暹亭为同地,因为“罗越”实为巫语Laut(海)的对音,则与丹柔里碑文相合。

以上虽举出许多柔佛的古名,但这些古名在历史上和现存的柔佛新山没有直接的连系,因为它完全是一个新建立的政权,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柔佛新山的历史虽短,伊发展的迅速,远胜马来西亚任何一邦,不过在它的发展史上,却不能抹煞华族在柔佛披荆斩棘的汗血劳绩。关于这些,我曾于1970年为新山中华商会以就银禧纪念所出版的特刊内写《柔佛华人拓殖史》一文,都一万六千言,兹不赘述。不过得一提的,柔佛自荒无人迹的僻壤,百多年后竟成为马来西亚联合邦的天富之区,当归功于德门公(Temenggong)王朝的创业主伊伯拉欣(Ibrahim)利用港主制度,吸引华人前往开港所致。所谓“港”,实在是河的支流口成丁字形的一个区域。凡德门公承认的港主都颁给“港契”(Surat Sungei),得称"港主”(Kangchu),在该区域有统治居民的司法权,并特准专卖肉、酒、雅片,开赌场,设当铺,凡甘蜜和胡椒岀口及米源入口都可抽佣金。华人相传,柔佛全境共有一百三十八港,但政府于1917年颁布《港主权益废止条例》,只承认持有港契而尙生存的港主四十人,共付补偿金一百万元。因为有些虽名为港主,并无港契,只有一地契(Tenure)或采伐收割许可状(Kebenaran Menebang Menabas)或准纸(Akuan),所以不得与正式港主相提并论,但他们披荆靳棘的劳绩,却不该抹煞。

柔佛新山也是港主制度实施后才开辟的。最早成功的是陈开顺在Tebrau所辟的陈厝港,黄福在新山所开的柔顺港(Seget).德门公本常居新嘉坡,等到新山开辟成埠后,乃兴筑王宫、官署、而如迁居新山。

新山最初只是德门公的驻在地,伊伯拉欣去世后,1862年储君阿蒲峇加(Abu bakar)承绝为德门公,1868年晋爵为摩诃罗阇(Maharaja),1885年才正式上尊号为苏丹。现已传至三世了,因重视华人开发的功绩,对待华人一视同仁,因此华族在新山安居乐业之余,由于客观上的需要而有地缘、血缘、业缘等组织,努力于一切公益事务,以造福社会。这些组织性负虽稍有不同,却有共同的华族传统,我们总称它们为会馆。前几年,吴华已把《新嘉坡华族会馆志》写成,由南洋学会发行,最近吴华又得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资助,将《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由东南亚硏究所印行。我在编校之余,鼓励他再将其他马来西亚各大族市,贾其飭勇,都给它编一本会馆志。如果各地有同志道合的硕彦,能起共鸣而分头努力,尤为区区所馨香?祝!詒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我日夕期望这些忠信之士自告奋勇而起,好像吴华一样。吴华要我写序,我不捧他,却要人家也来编写会馆志,岂不奇怪?其实吴华只有一双手,马来西亚地方辽阔,决不是他一人所能包办得了的。吴华是个急先锋,他已在跑,咱们为什么不要跟上去?跟呀!可得全力以赴,絶不能粗制滥造!

许云樵,1977年4月1日新山市升格纪念于东南亚硏究所。



著者跋


近年来,我凭着一股傻劲,在进行搜集新加坡华族会馆史料。这项工作经过了三年多8时间,终于告了一个段落,而把所收集得的资料,编写成「新加坡华族会馆志」三册,交由南洋学会出版,第一、二册于一九七五年刊行,第三册亦在一九七七年初问世了。

当我完成了新加坡华族会馆史料捜集的工作后,便于一九七六年开始着手搜集柔佛州首府新山市华族会馆的史料。

新山市各华族会馆史料的保存并不齐全,所以在进行收集资料的工作时,甚为困难。但幸得星洲日报柔南办事处主任符传曙兄及舒庆祥兄等诸友好的指示与协助。

本书中收集的是新山市华族地缘性、血缘性及业缘性组织四十多个单位的史略,所有的文稿均在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上刊登,发表时乃以「新山华族地缘性及血缘性组织」与「新山华族业缘组织」为题,先后刊出。华族传统性的地缘、血缘与业缘性组织,一般的称谓为:会馆、同乡会、宗亲会、公会等。但这三类组织也统称为:「会馆」。所以,本书定名为「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

本书乃经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文敎委员会特设的「文艺学术出版评审委员曾」所推荐,而侥幸地获得该会「一九七六年度学术出版奖」。因此,不书得以问世,特于此志谢!

辱蒙东南亚硏究所所长许云樵敎授作序,及尹镜培君旳封面题签,使本书生色不少,书中旳揷图乃由新明日报新山办事处主任黄建成兄及星洲日报驻新山摄影记者杨育明兄代为摄影。在整理出版工作时,又蒙得各会馆负责人及许云樵敎授提供宝贵的意见。

最后,让我向协助本书出版旳朋友们致予深切旳谢意,并谨以此书作为新山升格为市旳纪念。

吴华 志于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新山市升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