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潮乡~雪隆潮州人研究

 

海滨潮乡~雪隆潮州人研究

詹缘端 徐威雄 童敏薇 著



 

 

雪隆潮州会馆125年光辉岁月

 

1891年,迁徙至雪兰莪州的潮州同乡日益趋多,已具一定数量,为敦睦乡谊、团结互助,是故雪兰莪八邑公所宣告成立。此潮州八邑乃指潮安、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饶平与丰顺。

 

潮州人尤为重视教育,念及同乡在异国它乡的就学问题,办学兴教即成当务之急。1923年,培才学校应势而立;同年,雪兰莪八邑公所"易名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会馆会务于此阶段发展稳定,于是于1933年倡议筹组总会,翌年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正式成立。

 

1980年,会馆以马湖联会主席名义,在云顶召开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促成每两年一届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诞生,并且于1985年假云顶高原承办第3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由于吉隆坡后来脱离雪兰莪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区,会馆于1986年正式易名为雪隆潮州会馆,并沿用至今。

 

走过两个甲子年风雨沧桑,雪隆潮州会馆茁壮成长,会员人数迄今已突破4500人。1970年代,雪隆潮州会馆修章限定领袖任期,栽培后进。来到廿一世纪,无所畏惧,定下目标,然后逐项达成,为潮籍乡亲谋福祉。

 

雪隆潮州会馆网站:

http://teochew-skl.org

 

 

海滨潮乡~雪隆潮州人研究

Homelands in the Coast line: The Teo Chew in Selangor & Kuala Lumpur

 

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s

颜淸湟教授(Prof. Yen Ching-hwang)、黄贤强副教授(Associate Prof. Wong Sin Kiong)

 

学术咨询Academic Counselors

黄挺教授(Prof. Huang Ting)、陈剑虹先生(Mr. Tan Kim Hong)、林伦伦教授(Prof.Lin Lun Lun)

 

计划主持Project Leaders

詹缘端(Chiam Yan Tuan)、徐威雄(Ser Wue Hiong)

 

章节作者Co-Writers

成缘端(Chiam Yan Tuan)、徐威雄(Ser Wue Hiong)、童敏薇(Thong Meng Wei)

 

专案助理Project Assistant:叶美霞(Yap Mei Shya)

校对Proofreader:郑秋盈(The Chew Yin)

图片与摄影Photography:童敏薇(Thong Meng Wei)、叶美霞(Yap Mei Shya)

联合出版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by

华社研究中心(271806-T)

Centre for 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

No.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603-22734035

Fax: +603-22734037

E-mail: huayan1985@gmail.com

Website: http://www.malaysian-chinese.net

 

雪隆潮州会馆

Persatuan Teo Chew Selangor Dan Kual aLumpur

35-A, Jalan Ampang,

504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603-20782492

Fax: +603-20701882

E-mail: secretariat@teachew-skl.org

Website: http://teochew-skl.org

 

封面/排版Designed by:龚秀霞(Kong Siew Har

印刷Printed by:永联印务有限公司(Vinlin Press Sdn Bhd25680-x))

出版日期:20164

版次:第一版第一刷

国际书号:

978-983-3908-36-3(平装/Paper Back

978-983-3908-37-0(精装/Hard Cover

 

©Centre for Malaysia Chinese Studies2016

本书版权为雪隆潮州会馆和华社研究中心所共有。除获双方书面允许外,不得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任何媒介或网络、任何文字翻印、仿制、数码化或转载、传送本书内容。

Perpustakaan Negara Malaysia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詹缘端,1970-

[Hai bin chao xiang: Xue long Chao zhou ren yan jiu]

海滨潮乡:雪隆潮州人研究/詹缘端,徐威雄,童敏薇合著

ISBN 978-983-3908-36-3(平装)

ISBN 978-983-3908-37-0(精装)

1.Teochew (Chinese people)-Selangor-Social life and customs.

2.Teochew (Chinese people)-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Social life and customs.

.徐威雄,1970-.Ⅱ童敏薇,1979-.II.Title.

305.89510595115

 

Our grateful acknowledgment is made to the following author and publishers for permission to reproduce copy righted material from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1.Cheah Jin SengSelangor: 300  EarlyPostcardsEditions Didier Millet & Jugra Publications Sdn Bhd2011p95 [139]; p.145[229]. And few postcards reproduced images in this book for reference.

2.A portion of the Malay of the Malay Peninsula sub-listed in the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 C-1512 June1876.

 

 

审查报告一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教授

黃挺

 

经过将近3年的努力,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与雪隆潮州会馆合作的《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如期完成。

 

历史研究的进行,必先倚赖于史料。历史资料又可以从两条途径取得,一是文献的搜集,一是实地的调查。这3年里,我作为研究计划的咨询专家,了解负责实施计划的研究团队,如何在几乎空白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十分努力的田野工作,搜集文献,釆访调查,终于积累起颇为厚实的资料,完成这项研究的整个过程。作为研究计划成果的《雪隆潮州人研究:》初稿,讲述了1850年以来潮州人在雪隆的社会经济发展史和雪隆地区潮州人作为一个族群的文化特征,扎实谨严,信而有征,让我由衷赞许。

 

在饶宗颐先生的倡导下,经过很多学者的辛勤耕耘,近20几年来,潮学已经成为让学界瞩目的一个研究领域。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潮州原乡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包括很多对离散在世界各地的潮州人的研究。在马来西亚,己经出版了由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的《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和陈剑虹先生独力完成的《槟榔屿潮州人史纲》两种很有分量的著作。现在,《雪隆潮州人研究》的完成,又将让我们对马来西亚潮州人的历史,有另一个可以更深入的观察和认知的窗口。

 

我在评论陈剑虹先生大作的时候讲过:《槟榔屿潮州人史纲》让我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离散在世界各地的潮州人,和本土的潮汕人一起,如何经由世界潮团总会这样一个组织和双年联谊会活动,消解了国民身份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重新构建起一个愈来愈显示出普世性的潮人族群。

 

这里的“普世性”,首先是指这个族群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的根基:一是商业经营的传统;二是以民间宗教的面相呈现出来的慈善观念与行为,更通俗的说,就是赚了钱以后如何感恩和回报社会。其次是指这种族群的文化传统,应该也可以成为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在《雪隆潮州人研究》的初稿中,我同样看到在雪隆潮州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种普世性的可能。

 

书稿在简练而清楚地概述了雪隆潮州人移殖史之后,使用档案、碑刻、各种报刊和公共文献、实地调查记录和口述录音,从潮州人所经营的商业行当和商号的地理分布,到著名商号和行会,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潮州人在雪隆地区的商业经营的历史变化,让我们可以对潮州人善于商业经营的传统有一种很感性的直接了解,对作者潮人被收入史册和人物传记几乎都以潮商占全数的论断也能取信,并因此可以将潮商当做雪隆潮州人的典型,把下文的建置会馆义山、兴办学校教育、组织善堂和德教会从事社会救济等等慈善行为,视为潮商经济活动的延续,从而了解潮州人感恩和回报社会的观念行为的族群特质。

 

尽管本书在讲述雪隆潮州人的教育事业、传统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与丧葬礼俗的时候,首先还是通过详细的记述,让我们瞭解史实以至仪式过程,而恰恰是这些记述,还有第五章有关饮食、风俗的研究,使我们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雪隆潮州人如何维持与延续着一个族群自身的特质,而与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潮州人可以有一种群体的认同。

 

当然,我们在强调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尊重文化多元存在的观点的同时,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汇的趋势,也应该有清醒的认知。像雪隆潮州人这样,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并存的社会环境中,语言风俗难免受其他族群的影响,而文学书画创作之类,由于精英文化的趋同倾向,更难强调族群的特色。《雪隆潮州人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

 

这事实会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离散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潮州人,因为文化生态环境的歧异,在与不同文化交流融汇的过程,许多作为族群文化的特质,比如语言风俗等等,将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或者说,语言风俗这一类文化特征,将再不是族群必须的标志物;如此,世界潮人何以成立?我想,答案或者也就在《雪隆潮州人研究》、《槟榔屿潮州人史纲》这些研究成果中。

 

由于审查《雪隆潮州人研究》初稿,引发我对潮人文化发展的一些想法,附论于此,与有同好者相讨论。

 

20158月于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

 

 

审查报告二

独立历史工作者、原国立及私立大专院校高级讲师

陈剑虹

 

历经两年的资料收集和文字书写,与听取两度工作坊专业意见的《雪隆潮州人研究》,即将结案出版。由于地理区域跨度广,时间设限较长,而文献档案又相对比较欠缺,本书釆取的研究方式近乎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的叙述和定量的计量分析并重。

 

本书内容涵盖雪隆潮州人的移植史、雪隆潮州人传统商号与商会组织、雪隆潮州人的教育、文艺与音乐、雪隆潮州人的饮食与风俗、以及雪隆潮州人的传统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与丧葬礼俗,以五个章节分别处理。

 

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来看,本书的历史情境叙述不十分明显,除了第一章外,不太注重历史现场的酝酿和渲染。所幸各章对其讨论对象和述说层次,吸收了一定的潮汕原乡文化背景和习俗实践渊源的学术成果,才令人体会到少许的历史感。

 

取自国家档案局的官方的文献资料,和搜寻自碑刻文字的民间文献,是本书一些章节的最大成绩。但是毫无疑问,由于内容的预先设计需要,口述历史的进行,和田野的调查是本书得以形塑的两大研究进程。本书掌握的优势,就是资料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如何灵活使用这些难得的资料,汲取融汇为学理的解释,是以后的研究工作者所必需深思考虑的选择。无论如何,它的确为后来者提供了一定的营养元素。

 

基本上,本书各章各自独立,都是相当齐整的单篇报告论文。如果一定要用历史学区分,勉强可归之为静态历史。正因如此,彼此虽然不缺少时间的逻辑,时间、人物和事都历历在目,可是结构性的逻辑是奇缺的,我们无从了解各章内容之间的常与变关系,以及所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

 

雪隆潮州八邑会馆的记录犹在,我两次在工作坊上都有提及。如果本书能有一篇雪隆潮州八邑会馆一定层面或一定议题的研究分析,想必是大家所乐意阅读的。

 

 

 

序一

雪隆潮州会馆会长

吴俊标

 

岁月荏苒,雪隆潮州人移民史目前已经接近了200年光景,因此雪隆潮州会馆为了不让历史留白,在201210月与华社研究中心共同成立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合作展开学术性研究,目的是要保留及收集潮州同乡当初在雪隆区的开埠历史,不让这些点滴跟着时间一起流失。

 

其实,数百年来,由于我们潮州先贤不畏瘴疗,不畏艰险,在过去从祖居国漂洋过海,冒险前来马来亚,赖其劳力,在这里披荆斩棘,前仆后继,我们才能奠定目前的经济、文化、教育及政治基础,成为其中的表表者。

 

根据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所收集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潮州人人数经有七十多万人之众,而雪隆一带潮州人的人数,所占比例虽不是很大,但是也大约有百份之十二之多。由于雪隆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马来西亚的中枢地带,因此凡是涉及潮州人事务者,包括成立马潮联会,或者是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等等,我们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在教育方面,潮州人一向来都有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也因为这个原因,会馆早在1923年即建议创设培才学校,作育英才。最早期的培才学校是设在谐街161号的八邑公所内,不过由于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公所已经不敷应用,并在过后于1927年当我们买了现今的会所后,即搬入会所内继续的进行我们的教育事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培才学校从会所,过后搬至锡兰巷地段,再过后搬迁至八打灵SS2,并随即成立培才二校等等的发展过程,足以见证了我们潮州人对华文教育发展的热诚,出钱出力不计其数。

 

除此之外,我们潮州人最擅长的就是经商做生意,而绝大多数的潮州人都经营潮州人的四大传统行业,即米粮、渔业、酒庄和杂货。从1891年创会时的八邑公所至1934年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建馆时刻制的纪念碑上的商号行业中探索,可知过去潮州人在雪隆地区其实是扮演着提供粮食、生活必须品等的重要角色。可以这么说,雪隆地区的这四个行业及其经销主要是由潮州人控制并垄断,在当时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与此同时,我们为了不让历史留白,因此也积极成立文史资料室,希望能够保留与潮州人有关的书籍、资料及文献等文物。这两项涉及我们潮州文化及历史研究的计划,可以让我们了解潮州先贤到来雪隆地区的一些历史陈迹,虽然不能非常全面的让历史重现,至少我们可以保留基本的潮州人在雪隆地区的过去,让未来的潮州人有迹可循。

 

不仅如此,雪隆潮州会馆在传承我们优秀的潮汕文化方面是不遗余力的,而会馆功能随着时代步伐不停演变、与时并进。除了对潮州人的慈善与福利事业不遗余力外,如今会馆本身也同时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发扬及弘扬潮州文化。我们也希望藉着推广潮州文化及保留潮州人的历史之余,也贯彻落实红头船精神,把潮州人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实,我们早在十多年前即对雪隆潮州人的移民历史进行资料收集和提出修整成册的建议,不过当时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和时机不成熟的缘故,一直未能成书出版。辗转至2012年,在会馆董事会与华社研究中心的合作下,终于真正的展开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这个具有学术前瞻性的举措行动,并且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了三年漫长的时间,今天我们《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历史丛书终于完成了。

 

我想在这里对华社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对这个计划所开展的田野釆访和资料收集方面所付出的心血,给予崇高的敬意。除此之外,对于沙白县韩江公会、适耕庄潮州会馆和巴生滨海潮州会馆在团队展开田野调查时所给予的招待和提供便利,让我们的研究团队可以顺利开展工作,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致予万二分的谢意。

 

不仅如此,来自祖居国潮州市韩江师范学院的院长林伦伦教授和黄挺教授,加上槟城的陈剑虹老师、新加坡大学的李志贤副教授、南方大学的安焕然副教授等对有关的研究成果撰文后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也想趁此机会给予彼等最崇高的感谢和敬意,谢谢你们!

 

随着这部历史丛书的出版,我希望这部完整的研究结果,足以成为未来历史研究的借镜,及成为开拓历史学术研究的范本,目的是让我们在雪隆一带的潮州人历史,不至于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最终被湮灭了,诚我所愿也!

 

 

 

 

 

序二

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

周素英

 

1985年成立以来,华社研究中心既以收集华人研究的资料与进行各种专题研究和出版为宗旨。三十年来,华研出版各种研究专着与课题报告不下百种,集贤图书馆典藏总量也近十万册之谱,并陆续建立如杨贵谊陈妙华赠书珍藏室和华文旧报纸特藏室等几种重要的专题馆藏,以及逐步落实数码电子化计划,是国内华人研究资料的收藏与出版最主要的学术机构之一

 

1997年开始,华研每年无间断定期出版《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自2012年以来,华研的学术研究团队举办了两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的常设性国际研讨会,并已计划在20165月举办第三届会议。这两项华研的学术品牌,已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

 

除了上述活动,在几年之间,华研研究队伍陆续出版了华人方言帮群研究系列、雪隆华族历史图片集、华马文化论丛、华人义山史料与研究以及数种关涉国家时事教育课题的专题报告,有些以中英双语或中文和马来文双语出版,无论就其量与质而言,都算是走在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前沿。

 

201210月,华社研究中心与雪隆潮州会馆签署雪隆潮州人研充计划,研究工作长达两年半,至20156月计划基本完成,如今正式成书,前后耗时3年有馀,是华研历来最大的华人方言帮群专题研究计划。

 

我们深感荣幸,本研究计划邀请到澳洲阿德雷德大学历史与政治系荣誉教授颜清湼博士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贤强博士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研究工作进展给予诸多关切与支持,很令人感动。

 

本人有幸,前后参与2013年底及2015年初两次潮人计划工作坊,令我由衷感佩和感激计划审议专家黄挺教授、林伦伦教授与陈剑虹先生的专业、严格和细緻精确的评述。

 

曾经出席工作坊的研讨学者,包括新加坡的李志贤副教授、南方大学学院安焕然副教授、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时为马大访问研究员的宋燕鹏副教授、拉曼大学王介英、吴明珠和陈爱梅博士、马来亚大学苏庆华副教授、新纪元学院廖文辉博士与刘崇汉先生,他们的认真参与和宝贵意见,加速了本计划的完成,使专书最终得以成功出版,个人谨代表华研再三致意!

 

本书能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能不感谢雪隆潮州会馆领导们对华人研究的高度热诚与大力支持,特别是吴俊标会长每阶段审查不仅全程与会,还拿出他和夫人亲手制作的各类精制美味的潮州糕点接待,其盛情已非一般言谢可表于万一。林家光先生、许蟻智律师及许丽珊小姐在研究过程做出多方的协助,本计划纪录片导演梁友瑁和她的摄录团队完成她们的专业工作,都是必须感谢与令人激赏的。

 

过去两年来,研究团队多次到雪隆滨海各潮州渔村调研採访,得到各地潮籍领导的热情接待与指导,特别是大港谢郁深会长、适耕庄谢茗锋会长、巴生拿督林寛城会长、许绍堂和谢耀光先生,还有许多接受採访的潮籍人士,他们提供许多宝贵的材料与意见,弥补了研究计划的文献缺憾,使本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必须铭记于此。

 

本计划主持人之一即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也是华研学术董事徐威雄博士兼任移殖史一章的撰述;副研究员童敏薇承担自第三至第六章三个专题共四章的撰写;研究助理叶美霞和实习生郑秋盈分别协助资料收集整理及助理编务;本计划主持人华研主任詹缘端负责撰写第一和第七章,以及统筹计划工作,到全书章节调整、润稿和编辑成书,他们各自付出不少心力,都必须公开加以表扬。

 

最后,我谨代表华研,再次感谢雪隆潮州会馆之余,也要呼吁华社各大乡团会馆必须正视自己的乡土历史,发扬华裔先贤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所做的贡献,俾能为我们的下一代保留珍贵的历史记忆。

 

是为序。

 

 

 

目录

 

审查报告一

审查报告二

序一——吴俊标(雪隆潮州会馆会长)

序二——周素英(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

 

第一章 从华人研究到潮州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兼谈雪隆潮州人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从华人研究到方言帮群和潮人研究概况

1.华人研究中的官方学术概况

2.南洋研究与民间学术的特色

3.华人研究中的华人方言帮群研究

4.雪隆方言帮群研究与潮人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本计划的研究专题与定位

1.研究专题的时间断限与要点

2.雪隆潮人的地邑与语言属性问题

第三节 雪隆潮人社会组织的差序格局与滨海区会馆的成立

1.滨海区潮人地方组织的差序格局

2.潮人的联谊社团、行业和商业同业公会及宗教团体的社会组织

3.适耕庄潮州会馆与大港韩江公会

4.从潮州公所到巴生滨海潮州会馆的成立

第四节 雪隆潮州会馆的创立与组织的壮大

1.会馆史略

2.重要会务与组织的壮大

小结

 

第二章 雪隆潮人移殖史

第一节 吉隆坡的开发与潮人移殖

1.吉隆坡的开发

2.潮人移殖推测与各方言群比例

第二节 早年雪兰莪潮人的分佈概况

1.吉隆坡、巴生潮州公所的成立

2.历年雪兰莪潮人的人口增长

第三节 西岸滨海区的潮州链带

1.吉胆岛渔村

2.沙白安南县的渔村聚落

3.瓜拉雪兰莪县东姑腊渔村

4.  瓜拉冷岳县丹绒士拔渔村

小结

 

第三章 雪隆潮人传统商号与商会组织

第一节 1920年代以前的雪隆早期潮人商号与潮籍领袖

1.家档案里的潮人商号

2.三家早期潮人商号

3.早期潮人领袖:柯春波与朱嘉炳

第二节 1930年代及1950年代以后的潮人商号与行业

1.1934年会馆纪念碑上的潮人商号及历任会长从事的行业

2.1951年《马来亚潮侨通鉴》里的雪隆潮商

3.1967年会馆特刊上的商号会员

第三节 雪隆潮人传统商号与行业的地理分布

1.吉隆坡市区

2.吉隆坡周边地区

3.雪兰莪州与沿海渔村

第四节 雪隆潮人的商会组织与同业公会

1.雪兰莪酒商公会

2.雪兰莪潮州京菓商行

3.雪兰莪米商公会

4.吉隆坡海商公会

5.士拉央批发公市鱼商公会

6.雪兰莪中华百货公会

7.雪隆瓷商公会

小结

 

第四章 雪隆潮人的传统行业

第一节 米粮杂货业与大商号

1.吉隆坡地区的潮籍米粮业与主要商号

2.巴生地区的潮籍米粮业与主要商号

第二节 酒业

1.东亚与东亚酒厂

2.泰盛酒庄

3.蔡松盛酒庄

第三节 沿海渔业

1.吉胆岛渔村

2.沙白安南县渔村

3.全利资源

第四节 侨批业与其他

1.侨批业

2.陶瓷业、洋货布疋业以及其他

小结

 

第五章 雪隆潮人的教育、文艺与音乐艺术

第一节 雪隆潮人的教育事业

        1.潮人兴办的学校

       2.潮人的文教贡献

    第二节 雪隆潮籍文人与书画家

1.潮籍作家、报人与学者

2.潮籍书画家

第三节 雪隆潮人的音乐与戏剧传承

1.潮州音乐与潮剧

2.潮州乡音采集

小结

 

第六章 雪隆潮人的饮食与节庆风俗

第一节 雪隆潮人的日常饮食

1.潮州糜与杂咸小菜

2.潮州粿

3.潮州甜食与礼饼

第二节 潮人酒家与潮州盛宴

1.潮人酒家

2.潮州盛宴

第三节 雪隆潮人的节庆风俗

1.中秋节拜月娘

2.“出花园成年礼

小结

 

第七章 雪隆潮州人传统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与丧葬礼俗

第一节 潮州人传统宗教信仰的类别

1.雪隆的德教会

2.南洋同奉善堂雪兰莪分堂宋大峰祖师信仰

3.仙法师公信仰及其庙系

4.潮州渔村的大伯公庙、拿督公庙、宗祠、绫厝、河婆三山国王庙及天后古庙与其他

第二节雪隆潮人传统的祭祀活动

1.德教会的祭祀活动

2.仙法师公庙的普渡与祭祀活动

3.南洋同奉善堂雪兰莪分堂的祭祀活动

4.雪隆潮州会馆的春祭

第三节 潮州人的义山与丧葬文化的内涵

1.吉隆坡广东义山与雪隆潮州会馆总坟及潮人先贤名人墓

2.滨海潮人的丧葬文化 328

第四节 雪隆潮人的宗教建筑及其相关文物

1.南洋同奉善堂雪兰莪分堂大峰古寺的建筑结构与宗教特色

2.德教会紫芳阁、河婆三山国王庙及滨海区潮人传统寺庙建筑举例

3.雪隆潮人传统信仰的宗教文物

小结

 

附录一 雪隆潮州会馆125年大事记要

附录二 雪隆潮籍先贤人物列表

附录三 雪隆潮州会馆历任会长任期

附录四 1880-1980百年雪隆潮人传统商号一览表

附录五 谢亚勿(松镇嫂)收藏歌册列表

附录六 雪隆潮人美食佳肴分类表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