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南院应为独中培训师资
黄复生 著 《大马华文独中与及技职教育》
任何民族教育体系若要发挥其高度效能则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环境的变迁而相应地自我调整,我国华文独中八十年代初期的引进电脑教学和八十年代中期的增设技职教育课程以及进入了九十年代初期南方学院的成立,就是遵照这个原则在逐渐发展成为更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新山宽柔专科部马来学系由1976年开始就不断地培训不少的专业资格的独中马来语文教师而间接地协助全国各华文独中解决了因为新加坡南大和义安马来学系的停办而导致当时各独中国语师资短缺的大部份的问题,现在六十间华文独中又因本国工商业突飞猛进而面对更普遍的各科师资短缺的同样问题。本人自1986年始即担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属下技职教育局主任之职,在工委会领导下,曾与各独中董教代表于1987年及1990年两次组团前往台湾访问各大专院校,而考察技职教育。在几次会见各大专领导人时,曾有人谈起我国六十间独中,理应由一间院校负责培训各校所需要的师资,这在交通联络和经费方面都会比较仰赖国外培训的办法更为省时而合算。当时访问团团员也有同感而曾同意这种看法。惟因缺少一间正式的学院以便负起这项责任和工作,故仅止于理想而已。
南院能扮演的角色
现在随着南院的成立,这个空缺应该由它来填补而由它切实负起培训独中师资的责任。首先南院必必须釆取主动的态度,自我调整而适应环境以便实现这个任务,同时也应具备它应有的条件。我认为南院应采取争取时间立即实行以下的措施:一
(1)南院除目前已开办的三个学系,即马来学系、商学系和电脑学系以外,应积极筹划于新校园落成时开办现代语文系和应用科学系以便培训华国英语文、商科、电脑、数理化、电子电工及其他科系的华文独中师资人才。
(2)南院应该在现有各学系内为那些有意于毕业后当独中教师的在籍学生开设“师资组”的附加课程提供教育心理、数学法、教具制作及应用等专业科目,各学系的共同科目可以合并上课。南院也应同时为这些学生向各独中寻求发给奖助学金并请双方立约于毕业后为提供资助者优先服务。相应地南院也应该接受各独中保送合格的学生就读,以便毕业后成为各独中的教师。
全国独中工委会和各州董联会应协助解决问题
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以及各州董联会应能拔款以每年固定提供奖巾 助学金的方式来资助南院各学系在籍学生之中那些有意于毕业后当独中教师者或保送有志为独中服务的学生就读于南院而毕业后派遣他们到缺乏教师的独中(或有意资助培训师资但因经济问题而未能实行的独中)。这样做可以协助这些独中解决其师资短缺的问题。“师资组”当然加重办学负担,学生也须加倍努力。但却很有价值。
各独中应积极响应和釆取主动的态度
我希望各独中的负责人能够比过去更积极地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而竭尽所能来对南方学院提供的计划作出他们的响应。换言之,他们应该主动地保送学生至南院有关的学系就读以成为各校的教师或接受南院所推荐的在籍学生而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后聘用他们为教师。因为在过去宽柔专科部的时代,除少数东马的独中董事部有保送他们的学生到马来学系就读以外,大多数的独中都采取观望的态度:他们宁可到需要时才找人,找不到人就登报聘请,没有专科毕业的就找STPM的或甚至职M的也用。因此每年都有许多独中聘请不到宽柔专科部的马来学系毕业生。同时也是因为该系毕业生也有些就业于其他领域如社团、新闻界或工商界。况且每年只有数十名毕业生而已。因限于课室的不足,在过去宽柔专科部当时每年各学系的各年级仅收一班,无法多收学生。今后南院可能于新校园落成后多收学生,但却必须开办更多其他学系,所以也无法于“临渴掘井”的情况下有求必应。各独中应有各校的培训师资计划与南院密切合作。
结语
华文独中师资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必须由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即由各地的独中,在全国独中工委会和各州董联会的协助以及南方学院的配合之下,积极地以有系统及长期性的师资训练制度加以龍底的解决。在这方面,南方学院如果能够得到各华团的支持,应该是可以扮演它的很积极的角色,而不至于令华社失望。这也就是它之所以与其他学院不同的地方。它的存在乃赋有独特的使命:为六十间独中服务,培训所需要的师资也同时提供独中生及国中华裔生深造的另一条出路。它不仅要栽培人才而已,同时也要使到目前的整个华教体系的各阶段能够相辅相成而连接贯通。当然,它也要为国家和民族培育出更多的各领域所亟需的有民族自尊心的高科技和技术人才。
(见1991年4月3日南洋商报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