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衰,人毕竟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文化盛衰,人毕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戴小华

 

每个社会都有一股带动社会往前走的力量,目前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力量似乎是经济,一切都是经济发展挂帅。近一、二十年来我们社会确实发展神速,但是繁华背后,也产生了许多的后遗症。

 

现在我想说的就是在经济发展下,社会上民众的共同价值观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以金钱为主导,钞票成为一切价值中的最高标准。于是政治发展成“金权政治”,教育发展成为“赚钱技术”的传授,艺术发展以价格来衡量艺术价值,整个社会权力体系都和金钱离不开关系。

 

金钱主导文化

 

人们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大部份是成功的企业家;学生毕业后最希望的工作环境也是在社会上被公认为最能赚钱的行业。于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似乎只是为国家训练劳动力,大家只想追求更多的金钱,却不晓得人生的意义为何?

 

第二个问题是,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塑造了一种非常投机、非常功利的社会。社会上很多人只想不劳而获地快速发财。这种现象可以从股票市场看出,其实许多投资人根本就是一群盲目的赌徒。譬如,股票通常是从股票上市公司分得的股息中获得利益,所以股票价位的判断标准,最基本的分析是计算其本益比。以美国股市而言,其平均本益比大约是14倍,股票最狂热的时候也不会超过16倍。但我国股市在狂跌前,许多股票的本益比已达二、三百倍的惊人水平,可是投资人照样前仆后继地投身下去。所以投资人损失惨重,自己该反省,不能只怪国家政策。

 

人人急功近利

 

这种急功近利的人生态度,不仅导致没有人愿意在自己本位上敬业,也表现在商人做生意的方式上,环保意识之低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商人只顾牟厚利,根本没有想到要保护这块子子孙孙要世代长住的土地。

 

第三个问题是,上班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上班族的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脉动。可是我们的上班族过的却是没有文化、反文化的生活;下班以后只会到购物中心闲逛,到咖啡馆扯谈,到卡拉OK喧泄,到啤酒屋胡闹,或是在家中看无聊的电视剧。他们只追求快乐和享受,而不晓得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内涵和知识水平。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这一辈的年轻人,没有受过什么苦难和折磨,所以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只会追求享乐,只会要求权利,很少想到要对社会、国家和人类尽义务。

 

第四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文化趋向是只要大众喜欢的就是好的文化,即使肤浅的、粗俗的也被认为是文化的主流。然而,文化不能完全取决于社会大众的口味,因为文化不应以消费者做为导向,反而是要领导消费者,走在消费者的前面。当然我也不赞成文化工作者只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但至少不应该完全以社会大众的口味做取向。

 

商业污染文化

 

第五个问题是,商业广告活动所带来的文化污染。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广告是无所不在的,所以我们几乎无法避开广告的冲击与影响。如果商人没有良知,他很容易利用广告来误导我们的知识。目前我们缺乏适当的商业法律来规范商业活动的脱序,因此,到处都有越轨和不道德的行销活动在戕害我们的知识体系。

 

以上我所指出的是我们这个工商社会中所隐藏的一些反文化现象,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的杞人忧天,但是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有足够强烈的直觉让我肯定,这些反文化现象是一种危机,所以提出来,希望能向大家请益。

 

最近看到《南洋商报》刊载的系列报道〈吉隆坡艺术之都〉,我相当赞同黄水莲的看法:吉隆坡要发展成为艺术之都,除了宏伟高昂宽阔的硬体设施外,还要有更开放的政策和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才能让多元文化艺术百花齐放。

 

因为唯有透过文化水准的提升,人的心灵才会充实,社会的发展才会平衡。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画廊、古典音乐演奏中心、以及国家剧院相继建成,似乎显示着国家在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意愿和决心,同时也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期望和鼓舞。他们终于能有二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场地,能表演或展出自己优秀的作品。

 

合理环境培育专才

 

不过,我却趋于这么想,民众要能懂得欣赏精致文化,不仅是建成几座具有世界水准的表演展览厅就成,更需要建设出一个合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环境,而让它在这合理有利的环境中,自自然然地培育好的、精致的、合于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生活方式,不仅只是提供欣赏的高度艺术品,而是一套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舒适优雅的文化生活。

 

然而,像这样的文化生活却不易形成,主要受到几个不利因素的影响。

 

第一,在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文化工作的成败,往往是以能否为大众接受为标准。所以,主办文化活动不必求其精深细腻,而以制造热闹,欢乐气氛为主。此外,在现代的商业性社会里,大家都在追求财富,并且要赚得很快,然而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却是经营一、二十年都未必能赚到钱,于是艺术家本身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变通之道就是先找一分能谋生糊口的“正业”。像这种无法专业的环境,难以培养出顶尖的艺术人材。因此,我国虽有偌大的表演展览厅,却缺少艺术人材,是否完全得依靠“输入”?

 

图片族成文化危机

 

其次,现在的青少年很喜欢看漫画及沉迷于电视节目,甚至成人也很多,有所谓“图片族”。而“图片族”的影响使人变得肤浅,不喜欢文字,不愿用脑。因此,思想性的书,阅读的人愈来愈少。在这种社会教育下,人变得愈来愈不能思考,凡事只是直觉反应罢了。於是真正能欣赏精致文化的人渐会变成“稀有品种”。

 

第三,除了艺术专科学校,文化人所注重的内涵,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在一般学校课程中极少列入,如有也仅属点缀之用。年轻人在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被迫于修读将来在社会上能有高收入的学科,年轻的心灵极少有机会接触到艺术的光彩与它启迪的功能。可是精致文化要能在人们心中生根发展,定要先有欣赏资本的投资工作,而且是长期的投资,绝无捷径可走。在欧美国家的教育课程中,就有规定,不管你是那个系的学生,一定要至少修若干学分的人文课程。

 

长期投资无捷径走

 

除了这些不利的因素需要政府、民间、学校设法克服,我想,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本身也得做出努力,各自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不同的“创造转化”。所谓“创造转化”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所做的创造。

 

像台湾的云门舞集。它是结合传统与现代创造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出色之处在于知识分子可以欣赏,乡下老百姓也能欣赏,外国人同样可以欣赏。换言之,它有普遍的感染力,使各种不同的社会、不同水准的人都能欣赏这种舞蹈。

 

另外一个例子是郭小庄改良平剧,她向许多现代的舞蹈吸收舞姿,加强平剧的表演效果及实景设计,使原本渐趋没落的传统艺术,在经过创造转化后又重放光彩,吸引到各种年龄层的人去欣赏。

 

我国在绘画、舞蹈、和传统音乐方面,也有一批年轻人在从事创新的努力。尽管刚开始时四面楚歌,由于对艺术的热爱,他们一直艰苦支撑。我想,只要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有这样的精神,应该是让人很有信心的。因为甜美的果实终会赐给只问耕耘的人。而我始终认为文化盛衰,人毕竟是最重要的因素。

 

13-06-1999《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