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邬有祥谈早期新山客家人概况

 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纪念史料专辑 

 

访邬有祥谈早期新山客家人概况

刘钦宓 

前言

 

客家人在新山的历史渊远流长,少说也有百余年的历史吧!就以座落于新山绵裕亭义兴路左边老义山的“客社总坟”来说,其四周的古坟石碑上所刻为同治九年(同治年间为18621874),比 新山第一个地缘性组织--广肇会馆(1878年成立)似乎还要早些。另一方面, 新山客属人士的组织--同源俱乐部,创立于1926年,至今也有七十年历史。因此客家人在 新山开埠初期,与其他邑人携手合作,共同开拓工作,应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概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山客家人早期的一些史实,新山客家公会(原名同源俱乐部,创立于1926)会长萧光华率领众理事,于915日的一个下午,走访了大马花园仁春堂机械有限公司董事主席邬有祥先生。现年七十七高龄的邬有祥先生是出生于 新山市的客家长者,曾经担任客家公会及其它社团的要职。十年前还是新山客家公会署理社长、现任名誉会长的邬有祥先生,对新山客家人早期的概况知之甚详,因此谈起客家人的历来情况,便显得特别精神矍铄,娓娓道来。

 

据悉,在本世纪初,寄居在新山,的客家人还不到二三百人,与别邑人士相比,约只有十分之一。当时客家人多数是因为在家乡生活清苦,也有一些富冒险胆识者抱着越洋创业之精神,而由家人付托同乡水客带到南洋来谋生。其中有些较为不幸者则在航海途中因遇沉船或是患病不治而死去。能平安到达 新山者,大多数客家人皆以耕种为生,惟大埔人却多乐意选择经商。

 

早期的客家人南来之后,首先是投靠自己同乡或宗亲给予帮忙。也有无亲无靠者,则暂时寄居在同源俱乐部,至找到栖身之所时为止。

 

在本世纪初期,新山市约有华人商店两百多间,客家人仅占十多间。当时店主以李姓居多,至本世纪中,邬姓店主人数后来居上,接着下来,则呈现梅花杂姓现象矣。初期 新山的华人是以潮福籍人居多,他们多数聚居在市内纱王街河畔,从事土产、海味、杂货生意。而客家人则因为人数较少,又散居各处,所经营者多属药材、洋服、洋货为主。邬先生解释说,客家人早期虽然经营的是小型生意,可是在群策群力、互助互惠、同心协力合作之下,业务也相当成功和兴旺。

 

兹详志早期新山客家人所从事之行业如下:

 

1.工厂:刘登鼎,在班兰与北干那那区内的西洋港创设黄梨厂。同时也在新加坡开设南洋树胶鞋厂及三山皮鞋厂。其女已故刘佩金女士为新马著名教育家,曾任南洋女中校长多届。

 

2.白铁行业:萧亚科,为 新山此行业之始祖。随后有和昌、南利和利等。

 

3.打黑铁:杨亚正,以制造刀、斧、镰刀等用具兼制作汽车车牌、招牌等。

 

4.汽车修理厂:机强摩哆厂、新亚车厂等。

 

5.枋廊:陈彼德、邬寿庵(原址在现今之印度和锡克神庙旁)

 

6.黄梨树胶业:士乃老成利(蔡月初)、新成利、黄子松。

 

7.当店业:复成当、泰来当、李旭初(麻坡、昔加未)

 

8.旧金饰店:大成号(战前之二手金钻店)

 

9.金钻店:良友金庄(战后)

 

10.政府建筑工程承包商:李炳金、卓泗、魏森泰、李兴等(以上属政府A级承包商)

 

11.黄梨收购商:周仁(士古来十条石)、罗尚武(笨珍路)

 

12.教员:刘元生,为早期宽柔学校英文教员。

 

13.锡米业:曹亚经(丰盛港),为同源社创办人之一。

 

14.中药店:源济堂、仁春堂、万生和、德生济、万春栈、汇通、神州、泰和堂等。

 

15.镶牙业:陈斐然。

 

16.洋货:美昌、仁春堂、大美、大孚、均和、枨和、德隆、南昌、新昌等。

 

17.百货公司: 新山公司,为最初客家人开办的百货公司。金山、振源杰记、枨源逊记等。

 

18.布庄:良友布庄、祥兴公司等。

 

19.洋服:华章、大新、德华、林捷干等。

 

20.吊车:东方吊车。

 

21.藤椅店:美新

 

22.木材业:哥打丁宜张佐廷、 新山邓康、刘南辉等。

 

23.街场业主:士乃黄德茂、马塞蓝亚爵,拥有整排店屋出租。

 

24.五金机械:和昌、联商、仁春堂五金机械店。

 

25.咖啡店:广香生记。

 

26.金融业:和昌

 

27.新山市政局财政:胡锦开(同源俱乐部创办人之一)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客家人的一般行业,其实由来已久。尤其是打铁、当店、药材、布匹、洋货、洋服等业,好象已成为客家人的主要营业。当然早期的 新山客家人也有很多从事其他劳动业务或耕种之行业者,惟皆因散居各处,无从考查。值得一提的是,邬有祥先生令尊已故邬惠堂老先生,当时曾受委任为 新山华民政务司署客帮事务之义务顾问,负责调解和仲裁客帮人士之种种纠纷,乃德高望重之长者。

 

同源俱乐部的起源

 

早期的新山,客家人不多,尚未有宗乡会馆之设。那段日子,凡是有关本地华人之事务,如:社团公益、教育、神庙或政府方面者,都分别由各帮自行处理之。当时,潮、福、广、琼四帮已有会馆代表,独客帮尚无,因此未有代表权。这种局面一直拖延到大约是1920年间,一位客帮乡贤潘成容先生由吉隆坡法院派来 新山荣任柔佛高等法庭通译之后。潘成容洞悉新山之情况后,旋即召集客属乡贤商量尽快进行向政府申请组织客家会馆以捍卫客家人之权益。此事获得商界闻人如邬惠堂、李兴唐、胡锦开、邬寿庵、陈彼得等人回应,大家出钱出力,筹组客属同源俱乐部”。当时创办人每天日夜马不停蹄,走遍柔佛州各县去劝请同乡们入会,所到之处,深得属人热烈欢迎和响应。大家认为宗旨和立场十分正确,事情也极为迫切需要。当时大家除了热心支持入会之外,还自动大笔献捐。在众擎易举之下,“同源俱乐部”瞬间就在1926年宣告成立,并且租用 新山明里南街门牌15号三楼为临时会所。首任总理为邬惠堂、财政胡锦开、总务(座办)邬玉澄。从此 新山客家人之宗亲事宜、生活和福利等事情,便得到关怀和照顾。

 

同源俱乐部成立一年后,会务发展神速,会员激增至百余人,原有之三楼会所已不敷应用。董事部议决再发动筹资购置会所(即现今之 新山依不拉欣路门牌39号与陈旭年街后面相连之两间店铺为社址)。邬有祥回忆当时购置会所情况时表示:当时会所以耗资数万元购得,惟所筹获之款项仍不足够,幸好获得潘成容夫人(罗丽君女士)及胡锦开夫人(当时的发起人)热心和关怀,自动献议先行贷出以凑足该额,使会所得以购置成功。经过装修粉刷后,乃于1928127日正式举行成立开幕典礼,敦请中国驻星加坡总领事李骏先生亲临揭幕,为当时 新山社会之一大盛事也!

 

当谈及古庙迎神赛会事时,邬有祥表示,早期晚间游神要雇用印度人用头顶抬汽车大灯,扛神轿者也多属雇用瘦弱老人。目前,游神之兴盛热闹景象,可说是从战后开始。当时由同源社首先开始租用罗厘载放发电机充电来张灯结彩,使到游神显得更有气氛,更为光彩。据悉,当年古庙之五尊神像分别由五帮人士各自供奉。早期同源社本无狮队之组织,迎神舞狮时则邀请星洲军港惠州狮团前来助阵,以凑热闹。

 

廿世纪初,新山客家人较少参与本地政治活动,但对捐助地方公益、华文教育和社会福利则素不后人。战前有黄子松先生,他在日本攻占马来西亚之前,个人不惜牺牲金钱和冒着生命危险,在士乃出资招募华侨机工数十人编成一队,以华侨筹赈会名义,加入新加坡由陈嘉庚先生领导之“马来亚抗日会”,派往中国后方负责滇缅公路运输粮食、医药、军火等工作。黄公之爱国表现和慷慨捐输,深受大众赞赏,名留青史。战后士乃有一座“松江桥”就是纪念他的。

 

邬有祥也谈及战时他加入星洲红十字救伤运输队服务时,曾目睹日军在夜间从新山渡过柔佛海峡攻陷星洲裕廊区后,到处屠杀当时防守该区之华侨义勇军和居民之残暴惨况。接着日军又在攻占全岛之后,再用“检证”名义,集中全岛人民,任意扣留屠杀之残忍兽行。据说,当时被无辜屠杀之青年有成千上万之多。邬有祥也描述英军在日军攻近 新山之前两天,英军指挥部下令据守新柔长堤之士兵,先行把中间之一段炸毁,用意是希望借此能阻挡日军机动部队渡过而攻入星洲。该司令军官作战常识之如此肤浅,真叫人啼笑皆非。

 

感言

 

在访谈结束之前,邬有祥先生再三诚恳寄语新山客家人士要永远珍惜先人于百多年前冒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南来谋生的艰苦和毅力。我们要认认真真去延续这种伟大精神,再接再厉。随着时代不断演进,我们也要加强客家人的团结力量,汇合属人庞大的财力和智慧,引导大家朝向高科技出租车农工商各行业发展,好好策划和投资,同心协力,扩大属人的事业,一齐发扬客家合群创业之精神,是所厚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