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952年~1972年)

 

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1952年~1972)

马来亚下劳工党党史工委会出版




 

总目录

 

总序

党史工作委员会名表

历届中央领袖

历届中委会名表

历届全代会、特大日期、地点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劳工党成立的时代背景

第三章:泛马劳工党时期

第四章:马来亚劳工党的起步

第五章:社阵的成立与1959年大选

第六章: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七章:五邦左翼政党反对马来西亚

第八章:2·13与群众斗争的开展

第九章:主辅路线的确立

第十章:群众斗争的开展

第一章:抵制1969年大选

第十二章:结论

参考书目

 

出版者: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

承印者:东方企业有限公司

 

总序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马来亚劳工党的历史则是马来亚各族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关键时刻及取得不完整独立之后,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进步与繁荣的新社会,而开展反帝、反殖、反封建主义的议会斗争和群众斗争的记录。只有认识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才能知道我国左翼的一贯政治信仰和理想,及前辈们对争取国家独立,摆脱英殖民主义者的控制所付出的牺牲和贡献,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政治斗争的过去、现在,并展望前进的道路。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澜壮阔的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了不可阻挡、迅猛发展的历史潮流。

 

为了把祖国从英殖民主义压迫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马来亚的革命前辈和反殖战士,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战线上、在法庭上和扣留营里,跟英殖民统治者和国内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包括自由和性命的惨重代价,发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英殖民主义者在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冲击下,为了挽回全面覆灭的命运,只好扶植亲殖民主义的政党上台执政,表面上「还政予民」,让马来亚独立,实际上则继续在幕后操纵,确保英殖民主义者在我国的利益。

 

因此,马来亚的独立是我国各族人民、各党团、各界人士前仆后继,长期艰苦奋斗和牺牲的结果,绝不是英殖民主义者的恩赐;或任何人不费一枪一弹,不流一滴血,在谈判桌上得来的。

 

这就是我国1955年自治及1957年「独立」的本质和真相,由巫统、马华及印度国大党三个种族性政党组成的联盟政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英殖民主义者扶植上台执政的。正如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在1959年政策纲领的绪言中正确指出的:「联盟急于接管马来亚政府,在各项重大问题都加以妥协,致使我国仍旧是一个受外国控制的国家,并利用种族主义来保持本身的政权。」

 

在英殖民主义主子的指使下,联盟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亲英反人民的政策,包括不惜跟英殖民统治者缔结军事联防条约,准许英军驻扎在我国基地等。

 

1955年华玲和谈的失败,以及独立后第二次和谈的流产,是联盟反共反人民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英殖民主义者一手造成的。直到1989年底马共才与国阵政府达致「合艾和平协定」。无可否认,我国人民所企望的和平已经被推迟了足足34年!

 

除了以内战的形式为它的主子进行一场反人民的殖民战争之外,联盟政权还继续使用压制民主、剥夺自由、践踏人权的「紧急法令」及后来的「内部安全法令」来恣意逮捕、拘禁和驱逐反殖志士--工运、学运和反对党干部等。联盟政权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激起了人民的广泛不满和反抗,劳工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诞生和生长,并且与联盟反动政权开展了坚决的斗争。

 

5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对峙。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全力支持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他们最可靠的盟友,因此,社会主义思潮遂成为反帝反殖人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我国的社会主义信仰者大抵可以分为两类,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及其他社会主义改良派或修正派:前者主要是受到中国、苏联为主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后者则是受到西欧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致力于社会制度的改变,主张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以铲除劳而不获或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象。它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致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修正派或改良派虽然维护社会民主与自由,也争取改善劳动阶级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但却主张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以温和缓进的方式和点滴改良的措施来实现社会改革。因此,他们的政治斗争局限在合法与和平的「宪制民主」的范围内进行-然而,反帝、反殖、反封建官僚统治是两者的共同的立场。正是基于上述共同立场,马来亚劳工党、人民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同盟,在1957年成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大家携手合作,把矛头对准联盟反动政权。社阵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议会选举中取得不少国会与州议会的席位,以及乔治市、马六甲市、居銮、芙蓉和文冬市议会和増江、沙登、沙助秀等地方议会执政权的骄人成绩,(联盟政权甚为不安,采取专制手段,取消全国市议会和地方议会的民主选举,改采委任制,致使我国的「宪制民主」更加残缺不全。)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它深入人心。

 

无可否认,劳工党及其他左翼党团领导层不同的思想与信仰背景是60年代左翼内部路线斗争和思想分歧的内在原因,而60年代的中苏论战以及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和派系对立等也是一些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政坛上,劳工党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对我国的政治文化却有著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是一个反帝、反殖、反封建官僚统治、走社会主义路线的多元种族政党,一开始它就主张团结各民族被压迫人民,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共同的政治斗争,因此,主张民族团结,突出阶级斗争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其次,它有正确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主张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以唤醒他们投身到政治运动中去推翻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美好的新社会。

 

正确的群众观点还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劳工党通过遍布各地的支部开展了各种各样、符合群众利益和需求的活动和服务,包括办识字班、裁缝班、干训班,开展健康文娱活动,举行时势座谈会,组织义务劳动队,成立福利组等,因此,它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拥护,具有广泛的草根性和群众基础。

 

尤有进者,劳工党的领导层和干部有著较高的政治觉悟、使命感及牺牲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是当时政治思潮,是大家身体力行、竞相实践的座右铭。这就决定了劳工党具有较强的行动能力和战斗性,形成一股冲击联盟统治地位的强大力量。联盟政权为了维护其动摇的反动统治,就进行惨酷的镇压,劳工党的领导层和干部站稳立场,在尖锐的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代价。

 

为了对联盟政权的惨酷镇压进行反击,劳工党后期被迫走上街头、开展群众斗争。19652·13争取人权日可说正式掀开了群众斗争的序幕。接著发动了援越抗美运动、槟州反货币贬值的罢市斗争,并且全面支援马六甲亚沙汉园丘工人长途步行请愿、哈密大领导农民新地耕种、浅海渔民反拖网斗争、林顺成葬礼的出殡游行、政治扣留者47天的罢食斗争等等,充份表现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与此同时,联盟政权却不断地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无理追捕或者不经审讯地逮捕和长期扣留劳工党的各级领袖,使到它的各级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陷入无法操作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劳工党的各级议员对议会斗争已经不再存有任何幻想,于是就在1969年全国大选前,宣布集体辞职并杯葛应届大选。

 

1969年大选过后就发生了5·13种族暴乱事件,联盟政权索性收起它的「议会民主」的橱窗,实行军政统治-劳工党作为一个合法的、开展宪制斗争的政党的政治角色也宣告结束。然而,它的政治思想、群众路线和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到现在还是值得一切真正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治工作者学习的!

 

劳工党党史、历史图片集及文献汇编的筹备与出版的目的除了要保存这段历史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发扬以上所述的各项劳工党的精神。

 

最后,本工委会要向所有对上述三种劳工党史册的出版作出贡献的同志或朋友,不论是献出或借出长期冒险珍藏的劳工党资料,慷慨解囊,接受访问,提供意见,或直接参与编写、校对等工作,致以崇高的敬礼和衷心的谢意。

 

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