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24.03.17
一住宅=一家庭
星朴根
17.03.2024
22
建築 編輯:邵美鳳
官僚系统下的住宅体系
2024年,山本理显成为了第九位获得 Pritzker Prize的日本籍建筑师。1971年自东京 艺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论文研究住宅与家 庭的关系),山本理显进入东京大学生产与技 术研究所原广司研究室担任研究员。原广司的 研究室以调査世界聚落而闻名,山本理显在这 段期间参与了地中海、中、南美洲、近东、中 东、印度和尼泊尔等的聚落调查,完成了论文 〈阈空间论〉,为他日后从事建筑设计所采取 的立场和策略奠定了基础。
2012年,山本理显出版了作品集《山本 理显的建筑》,记录了他34年来的建筑活动。 其中,〈建筑空间的设施化〉一文详细叙述了 他对建筑的思考。今天,为容纳ー个家庭而设 计的住宅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对山本理显而 言,ー住宅=ー家庭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一大 发明。这种住宅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是 什么呢?
文/圖・謝詩奇(建築設計師)
图02
「闘」という空間
區的空間]
private realm
01 KO £=「家」
Conceptual scheme of "threshold'
图01: ー住宅=ー家庭。
图02:阈空间图示。
图03:地域社会圈概念模型©山本理显 设计エ场。(图:取自网络)
根据山本理显的论述,ー住宅=ー家庭这 种住宅体系,是由官僚系统管理的现代国家所 生产的。官僚系统的一大特点是为了方便管 理,分割社会并形成相对应的机构。各机构的 运作相对独立,各行其是。比如,土地、河 流、住宅、垃圾处理、水沟、街道、街灯、公 园、食品安全等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
此外,这些机构的结构是垂直/金字塔式 的,由发号命令的“上级”和执行命令的“下 级”组成。命令的执行者只负责行动而自动停 止了思考。社会成员在各机构无论是办事、提 出申请、询问、上学还是接受治疗等,都会处 在被动且停止思考的状态中。这种体制产生的 两个重要结果是:社会的割裂和思考力的缺
失。ー住宅=ー家庭正是在这样的体制 中形成的(图01 ) 〇
2019年,山本理显在名古屋工业大 学ー场讲座中列举了古希腊、西班牙、
伊拉克和中世纪欧洲的传统民居和临街店铺, 来说明住宅空间在形成一住宅=ー家庭以前的 丰富性与公共性。这些案例都是他在原广司研 究室做聚落调査时积累的资料。
山本理显发现在这些案例中,除了满足家 庭生活(隐私)的空间,还有一种与住宅外部 连接、更紧密的过度空间。他把这种空间称为 阈空间(图02) 〇这里是接待访客、喝酒讨论 世事(政治)的场所,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公共 空间。
在西班牙的案例中,这个空间被称为 “recibiodor”,有相互帮助的意思。“ー个存 在于住宅内部的代表相互帮助的公共空间,这 听起来很有趣。”而中世纪欧洲的临街店铺, 也被山本归纳为阈空间的ー种。“这些临街店 铺作为对外空间招待外来的客人,而居住空间 则在更靠里的位置。”
中间权カ的消失
换句话说,除了家庭,还有一种大于个人 和家庭的共同体(社区?)存在。山本理显把 它称为“中间权カ:共同体权カ” 〇 “早在古 希腊时期,人们就拥有建立自治’中间集团’ 的权利。在中世纪的欧洲,工商团体组织、教 会等也相当于这种中间集团,且他们拥有的权 カ并不隶属于国家权カ。”然而,随着历史的 演进(法国大革命、エ业化等),这些中间集 团逐渐消失(中间权カ威胁个人自由、多样性 不利于エ业化所追求的标准化和效率),取而 代之的是个人权カ和国家权カ〇 “随着中间集 团的消失,私人空间VS国家的权カ关系逐渐确 立。”
而“ー住宅=ー家庭”的住宅体系正是这 种二元结构的体现。“家庭被住宅关闭在里 面,私人生活的自由被关闭在住宅里面。住宅 内部是为了私人生活的自由而存在的空间,而 其外部空间被官僚机制切割分离开,成为官僚 制度管理下明确隔离的空间。由此外部空间就 陷入了住民无法互相接触、被高度监管的城市 空间当中。而事实上,日本的城市空间也因此 成为国家权カ上尤为容易管理的空间。”山本 理显整理了 “ー住宅=ー家庭(官僚制的国家 管理体系)” 6点定义:
图03
ー住宅ニー家庭
1. 一个住宅里面只住一户家庭。(住宅的划ー 化、标准化。家庭的划ー化、标准化)
2. 所建造的住宅是极度封闭的住宅。(为了确 保隐私)
3. 跟邻近的住宅相互之间毫无干涉与交集。 (排除地域共同体)
4. 在这种住宅里生活的家庭都是自给自足很高 的自律单位。(与这种住宅共存的是家庭主妇,应 该承担洗衣做饭、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等所有维护 和管理家庭事务劳动的社会伦理观念)
5. 在这种住宅里生活的家庭成为了劳动力再生 产的单位。(即生育和教育孩子的单位,传宗接代 的生命循环过程)
6. 这种住宅是为被雇佣的劳动者而建的住宅。
山本理显认为这种体制下生产出来的住宅千篇 一律,官僚/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抹杀了不同社区的 丰富和特色,住宅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更为严 重的是,在长期官僚式管理的阴影下,人们对这种 千篇一律和割裂的状态已经没有感觉。
地域社会圈
随着日本社会高龄化,ー住宅=ー家庭的住宅 体制问题更进ー步显现出来。根据山本理显引用日 本相关单位的统计,1960年一个家庭的平均人数是 4人,高龄化率是!0%; 2011年一个家庭的平均人 数降到2人,高龄化率提高到23%。原有的住宅体 系已经没有办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独 居孤老死亡的案件逐年增加。
于是,山本理显提出了以400-500人为单元的 住宅概念模型。他称这个概念为地域社会圈主义 (图03) 〇与一住宅=ー家庭不同,地域社会圈以 男女老少、单身、小家庭、大家庭等各种组合为出 发点,考虑他们对空间使用的不同要求,形成集生 活、工作、商业、娱乐、托儿、养老等各种内容于 一体的住宅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将决定社会圈内的 空间类型、管理方式、交通系统、能源系统、垃圾 处理、空间的买卖租赁方式等。
换句话说,山本理显尝试通过建筑设计来重新 建立前面提到的中间权カ(共同体权カ)〇这是对 根深蒂固的官僚系统和国家权力的公然挑战。在巨 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山本理显的乐观让人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