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IM还有话说——东南亚行旅漫记
凯林拉斯兰KARIM RASLAN著
本文节选自凯林拉斯兰的《KARIM还有话说——东南亚行旅漫记》,收录了他六年来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专栏,内容涵盖东南亚的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会观察。作者以敏锐的视角,记录了东南亚国家的变迁,特别是新一代领导人的崛起和伊斯兰教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 书中也穿插了他个人的经历和反思,展现了他对马来西亚政治局势和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东南亚艺术文化的热爱。
探索东南亚:文化、政治与艺术
文化与社会
时过境迁
- 回顾过去,我们会选择性遗忘伤痛,调整记忆以适应现在。
- 以马来西亚为例,作者反思了90年代初期乐观情绪与现今政治僵局的巨大反差,并探讨了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
四十而不惑
- 作者以马来西亚独立四十周年为背景,反思国家发展历程。
- 从个人角度出发,将马来西亚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对比,探讨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
欧洲里的亚洲,亚洲里的欧洲
- 作者以招待一位欧洲友人的经历为切入点,反思亚洲与欧洲文化差异。
- 通过比较泰国曼谷与法国巴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模式的异同。
回归城市
- 作者反思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归属感的追寻。
- 从开斋节返乡经历出发,探讨了城市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最终回归城市的选择。
诚信危机症候群
- 作者批评马来西亚主流媒体丧失公信力,导致年轻一代对国家政治冷漠。
- 探讨了媒体诚信危机对国家团结和政治发展的负面影响,呼吁政府给予媒体更多自由空间。
皇者的衣装
- 作者以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卡诺为例,分析服饰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 认为政治人物的着装风格体现了其政治理念和权力欲望。
数码网络王朝的崛起
- 作者探讨了互联网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认为网络媒体正在挑战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
- 以马来西亚为例,分析了网络媒体的兴起如何改变了政治生态和公众舆论。
现代马来人的困境
- 作者分析了现代马来人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的挑战。
- 认为马来人过于强调宗教和形式,忽视了教育、经济等更重要的议题,呼吁马来人拥抱现代化和全球化。
伊斯兰自由派和原教旨派之间的冲突
- 作者分析了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自由派与原教旨派的斗争。
- 认为自由派学者正在挑战保守势力对伊斯兰教义的垄断,推动伊斯兰现代化和民主化。
地方风情与人物
柬埔寨•战后重生
- 作者描写了柬埔寨金边的社会百态和战后重建的艰辛历程。
- 通过观察当地人的生活,反思战争对社会和人性的摧残。
班库汝瓦的女人
- 作者介绍了泰国班库汝瓦村的占族穆斯林社群,以及当地妇女在小区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以一位妇女运动领袖为例,展现了占族妇女的坚韧和抗争精神。
玛琅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困境
- 作者以印度尼西亚城市玛琅为背景,描写了当地华人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 通过两位华人家庭的经历,展现了印度尼西亚华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边缘化。
蒲艾翁帕孔
- 作者介绍了泰国艺术家蒲艾翁帕孔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泰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反思。
二伯
- 作者追忆了与义父“二伯”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吉隆坡和马来西亚的最初印象。
- 以二伯的离世为契机,反思马来西亚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对国家发展的失望。
梭罗和日惹城
- 作者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城市梭罗和日惹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皇室在艺术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认为梭罗和日惹的文化传统是印度尼西亚抵抗阿拉伯文化同化的重要力量。
杨紫琼
- 作者赞扬马来西亚女演员杨紫琼在国际影坛取得的成就,认为她是马来西亚的骄傲。
- 探讨了杨紫琼的成功对马来西亚文化和国家形象的积极意义。
吉隆坡不是喀布尔
- 作者批评马来西亚政府对待阿富汗难民的冷漠态度,认为吉隆坡不应成为另一个喀布尔。
- 呼吁政府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难民,维护马来西亚的国际形象。
新加坡人的困境
- 作者分析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新加坡人在国家认同和文化归属方面面临的困境。
- 认为新加坡政府应鼓励国民与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加强与邻国的文化交流。
伊斯兰学者乌立采访记
- 作者介绍了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学者乌立阿布沙•阿布达拉的思想理念和对伊斯兰现代化的贡献。
- 认为乌立是推动伊斯兰民主化和人权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坛风雨
唯有澳洲人……
- 作者以澳洲前总理基廷和现任总理霍华德为例,分析澳洲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认为澳洲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充满矛盾,既开放又排外。
胡志明— 身不由己的共产党员
- 作者分析了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政治生涯和越南与中国的关系。
- 认为胡志明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他的政治选择受到中国的制约。
艾毕希
- 作者介绍了泰国政治家艾毕希的政治理念和个人魅力。
- 认为艾毕希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家,为泰国政坛注入了新气象。
伯拉,被低估的人
- 作者分析了马来西亚前副首相安华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悲剧命运。
- 认为安华是一位有能力、有远见的政治家,但他的政治抱负被马哈迪扼杀。
马哈迪医生:在位二十载
- 作者回顾了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政治遗产。
- 认为马哈迪是一位有魄力、有争议的政治家,他的政策对马来西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来西亚华族情意结
- 作者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处境和要求。
- 认为华人社群越来越重视自身权益,对政府政策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李光耀访马之行
- 作者评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访问马来西亚的意义,以及马新关系的发展趋势。
- 认为马新两国关系仍然存在矛盾,但双方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奥齐式的空想者?— 罗基廷
- 作者回顾了澳洲前总理基廷的外交政策和他的政治理念。
- 认为基廷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政治家,他的外交政策对澳洲产生了积极影响。
美国,孤独的巡警
- 作者反思“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
- 认为美国应反思自身政策,避免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
温和派穆斯林应该发言!
- 作者呼吁温和派穆斯林积极发声,反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 认为温和派穆斯林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对话和理解。
一个急转弯
- 作者分析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马来西亚社会的变化和伊斯兰温和派的崛起。
- 认为恐怖主义的威胁让马来西亚人更加重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智湾型恐怖主义
- 作者分析了马来西亚宗教学者协会对六位作家的指控,以及伊斯兰保守势力对言论自由的打压。
- 认为马来西亚应坚守言论自由和宗教宽容,避免走向宗教极端主义。
巫统的重新出发
- 作者分析了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 认为巫统正在吸纳年轻人才,推动党内民主化,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艺术与文化
维帝亚公卿眼中的世界
- 作者评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波尔的创作风格和他的争议性言论。
- 认为奈波尔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第三世界的现实,但他的政治观点存在偏见。
甘榜女孩-辛姆琳吉尔
- 作者介绍了马来西亚艺术家辛姆琳吉尔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她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来西亚社会的百态,以及个人对身份和归属感的探索。
全球化中的乌巴依安
- 作者介绍了缅甸艺术家乌巴依安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的作品融合了缅甸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元素,展现了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
蒙田•卜玛,灵魂的炼金术士
- 作者介绍了泰国艺术家蒙田•卜玛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装置艺术形式表达了对信仰、爱情和死亡的思考。
拉提夫莫希丁一从一个点到一个点的直线
- 作者介绍了马来西亚艺术家拉提夫莫希丁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的作品以抽象的几何图形和鲜明的色彩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和个人身份的探索。
艾•马德卜迪
- 作者介绍了印度尼西亚艺术家艾•马德卜迪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的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和繁复的构图展现了巴利岛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变迁。
马尼拉城里的信念与绝望
- 作者介绍了菲律宾艺术家以“信念+城市”为主题的联合展览,以及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 认为菲律宾艺术家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社会现实,展现了艺术的社会责任感。
黄海昌一走出城市游击生活,走入乡土村夫生涯
- 作者介绍了马来西亚艺术家黄海昌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 认为他的作品以写实的风格记录了华人移民的历史和生活,展现了移民社会的变迁和文化融合。
寻找东盟国家艺术的精髓
- 作者总结了东南亚艺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他对东南亚艺术的观察和思考。
- 认为东南亚艺术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艺术家们正在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现东南亚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