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培风特刊十二週年纪念册
这份文献是一本名为《培风特刊》的期刊,出版于1925年,旨在纪念培风学校建校十二周年。期刊内容丰富,涵盖了祝词、序言、教育、海外、纪事、小言、戏剧、文献、征诗、词章、杂著、捐欺款等多个栏目。其中,“校纪纪念日之意义何在”等文章探讨了校庆的意义,而“本校十二周之回顾”则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文献的最后部分还包含了捐款和收支记录,展现了学校运营和各界支持的情况。
培风校刊十二週年纪念册
- 祝词
- 培风学校十二週纪念献序
- 本校十一週之回顾
- 学校纪念日之意义何在
- 特载
- 戏剧
- 文学
- 小说
- 小言
- 祠章
- 词章
- 杂著
- 纪事
- 捐歉录
- 徵信录
以下是目录中列出的具体内容及其作者:
- 祝词
- 培风学校十二週纪念献序 — 顾淑廉
- 本校十一週之回顾 — 沈殿民
- 学校纪念日之意义何在 — 鍾女翔女士
- 特载
- 作者不详
- 戏剧
- 沈铁吐
- 陈金鹤
- 文学
- 沈蔡周
- 刘始葵
- 胡镜水
- 熊继典
- 陈金鹤
- 张元生
- 小说
- 蔡汝梅
- 丘继陵
- 小言
- 沈殿民
- 祠章
- 沈苛雍
- 沈大
- 词章
- 沈殿民
- 杂著
- 沈铁吐
- 沈苛雍
- 沈冰心
- 刘始葵
- 胡镜水
- 张元生
- 纪事 (校事)
- 陈金鹤
- 捐款录
- (杜事)
- 徵信录
- 作者不详
《培风特刊十二週年纪念册》是一本记录培风学校十二周年校庆的纪念特刊,包含了祝词、戏剧、文学作品、小说、短文、诗歌、校事记录以及财务捐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节选,我们可以对培风学校在1925年前后的发展面貌、办学理念以及师生风采有深入的了解。
1. 祝词
“祝词”部分汇集了多位人士对培风学校十二周年的祝贺与回顾,体现了学校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培风学校十二週纪念献序》
- 作者:
顾淑廉。
- 内容概述:
这篇献序深入探讨了培风学校在成立以来,特别是过去十一年间的回顾与发展。文章强调了学校在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业成就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献序指出,学校的成功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贡献。它还探讨了教育的真正意义,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并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更上一层楼的愿景。
- 《本校十一週之回顾》
- 作者:
沈殿民。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对培风学校在过去十一年间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它从多个角度审视了学校的发展,包括学校行政的演变、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财务状况的变迁。文章还特别提到了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图书馆建设、体育活动、艺术教育等方面的进步。此外,它也坦诚地指出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并强调了全体师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这篇回顾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也表达了对学校未来的期许。
- 《学校纪念日之意义何在》
- 作者:
鍾女翔女士。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阐述了学校纪念日对师生和学校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学校纪念日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契机。它提醒人们铭记学校的创办历史(培风学校创办于1913年),感恩前辈的付出,并激励全体师生继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文章强调了通过纪念日加强学校凝聚力、传承办学精神的重要性。
2. 特载
“特载”部分记录了培风学校十二周年纪念日的具体活动和意义。
- 《本校第十二週之紀念日》
- 作者:
沈铁吐。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培风学校第十二周年纪念日当天的盛况。纪念日活动包括成果展览和文艺表演,旨在展示学校一年来的进步和学生的才艺。文章还提到了多位师生在筹备和表演中付出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纪念活动的支持和认可。这篇特载不仅是对校庆活动的记录,也体现了学校在教学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全面发展。
3. 戏剧
“戏剧”部分收录了与纪念日主题相关的剧本,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学校生活和教育理念。
- 《纪念日》
- 作者:
沈铁吐、陈金鹤 (根据目录,但页面上只列出了人物对白,作者是根据目录推断,页面并未直接标明)。
- 内容概述:
页面节选展示了一出名为“纪念日”的剧本片段。剧本中的人物对白似乎围绕着学校十二周年纪念日展开,可能通过对话和情景表现学生们对校庆的期待、准备以及对学校的热爱。剧本的风格可能轻松活泼,旨在为纪念活动增添欢乐气氛。
4. 文学
“文学”部分包含了多篇与学校纪念日相关的散文和短篇作品,从不同视角表达师生情感。
- 《十二週纪念後之新希望》
- 作者:
沈金鸣。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探讨了培风学校十二周年校庆之后师生们对未来的新希望。作者可能通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学校继续进步、学生学业有成、品德高尚的期许。
- 《十二週纪念与初级中学》
- 作者:
陈金鹤。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探讨了培风学校十二周年纪念与初级中学阶段教育的关联。作者可能讨论了初中学生在校庆活动中的参与、感受,以及初中教育在培风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 《纪念日初中同学》
- 作者:
陈金鸣。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可能描绘了初中学生在学校纪念日当天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学生们对校庆的独特视角和参与热情。
- 《纪念日的茶会》
- 作者:
陈金鸣。
- 内容概述:
文章描述了学校纪念日茶会的场景和氛围。茶会可能是一个师生、校友和来宾交流的场合,体现了学校社区的和谐与活力。
- 《纪念日的限制》
- 作者:
张元生。
- 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可能从一个批判或反思的角度,探讨了学校纪念日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值得改进之处。
- 《我之特别纪念》
- 作者:
沈殿民。
- 内容概述:
作者分享了自己对学校纪念日的特殊感受和体会,可能融入了个人的回忆和对学校的情感。
5. 小说
“小说”部分收录了以学校生活或社会背景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 《流离的纪念》
- 作者:
乐天。
- 内容概述:
这篇小说可能通过一个“流离”或漂泊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某种“纪念”的追寻或感悟。小说可能通过人物的经历,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挑战。
- 《何日见太平》
- 作者:
不详。
- 内容概述:
这篇小说探讨了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小说可能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或人物命运,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归路》
- 作者:
沈冰心。
- 内容概述:
这篇小说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家”或“回归”的故事。作者可能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成长、选择以及人生方向等主题。
6. 小言
“小言”部分包含了短小精悍的随笔或评论。
- 《小言》
- 作者:
沈殿民。
- 内容概述:
这篇短文可能就学校纪念日或其他特定主题发表了简短的见解或评论,文字凝练,寓意深刻。
7. 词章
“词章”部分收录了诗歌、歌词等韵文作品,通常用于歌颂或表达情感。
- 《培风德女校八週纪念特刊》
- 作者:
沈铁吐、沈苛雍、沈冰心、刘始葵、胡镜水、张元生。
- 内容概述:
这一部分汇集了多位作者为培风德女校八周年纪念特刊创作的诗歌或韵文。这些作品可能赞美了女子教育的进步,歌颂了培风德女校的办学成就,并表达了对学校未来的美好祝愿。其中还包括沈铁吐创作的《何成绩》。
8. 纪事 (校事)
“纪事”部分主要记录了学校的各项事务和重要事件。
- 《校事》
- 作者:
张元生。
- 内容概述:
这部分详细记录了培风学校在过去一年中的各项事务和活动。内容涵盖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学生数量统计、教职员工情况、课程设置、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它提供了学校运营的具体数据和事件,展现了学校的日常运作和发展成果。
9. 捐款录
“捐款录”部分记录了各界人士对本次特刊的捐助情况。
- 内容概述:
这一部分详细列举了为培风特刊十二周年纪念册捐款的个人和团体名单,以及他们捐赠的金额。这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校友和热心人士对培风学校的深切支持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10. 徵信录
“徵信录”部分是对本次特刊财务收支的公示和致谢。
- 内容概述: “徵信录”提供了培风特刊十二周年纪念册的详细财务收支明细。它记录了特刊的各项收入来源(如特刊的销售、广告收入、捐款等)和各项支出(如印刷费、稿酬、行政费用等),确保了财务的透明度。这部分旨在向所有支持特刊出版的人士表示感谢,并作为财务公开的凭证。
总结与特色
《培风特刊十二週年纪念册》不仅是一本校庆纪念刊物,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通过多样的文体形式,包括序言、回顾、文学作品、小说、诗歌、纪事和财务记录,全面展现了培风学校在1925年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特刊反映了当时培风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对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培养,以及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不同作者的视角和文风,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当时教育思潮和社会风貌的丰富维度。虽然部分章节的作者信息在目录和正文之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而言,这份特刊生动地记录了培风学校一段重要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