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全国20250830

 中国报-全国20250830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以下是整理后的新闻标题、简介和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这份报纸涵盖了马来西亚及部分国际新闻,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发展、政策改革、文化活动及自然现象等多个方面。

  • 社会治安与法律案件

    • 保姆再涉过失致死女童,前科累累令人担忧 一名46岁的单亲保姆吴美玲被控过失致死一名1岁女童及藏匿童尸,她对两项控状均不认罪。这名保姆曾于2024年9月因疏忽照顾,导致另一名女婴脑出血及缺氧,该女婴至今1岁多,身体状况仍未好转,视网膜受损致盲,需持续服用药物并频繁进出医院。
    • 儿童性犯罪组织被捣毁,多名幼童获救 警方联合国际机构捣毁一个恋童性犯罪组织,在新山、雪兰莪和槟城逮捕11人,救出3名5至7岁的女童和2名男婴(最小仅2个月大)。本地主谋(29岁)涉嫌强奸、鸡奸邻家女童并拍摄视频在暗网贩卖,他还通过社交媒体诱骗孕妇“领养”婴儿后虐待。
    • 柔佛州调查邪教活动,政府强调零容忍 柔佛州政府严正看待社交媒体广传的答株巴辖县疑似邪教活动视频,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已指示柔佛州伊斯兰宗教局调查并采取执法行动,强调对迷信、崇拜和异端活动绝不妥协。
    • 古来诊所抢劫案告破,嫌犯拥有多项前科 警方侦破古来诊所独行枪匪抢劫案,逮捕一名拥有23项刑事和毒品前科的男嫌犯,并在其轿车内起获手枪、消音器及175颗实弹。
    • 新加坡籍商人被骗70万令吉,诈骗集团谎称助释放外劳 一名在本地经营生意的新加坡籍商人,因相信一名自称“拿督斯里”的男子能协助释放被扣押的外籍员工,被骗走近70万令吉。
    • 新加坡籍母亲寻子逾一年,前夫疑带走儿子藏身马来西亚 一名新加坡籍女子在离婚后获得儿子抚养权,其前夫被指在探视期间带走7岁儿子,藏身马来西亚逾一年,警方已启动“Nur Alert”紧急回应警报。
    • 无业游民因支持伊斯兰国组织被判监16年 一名46岁无业游民因涉嫌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和支持伊斯兰国组织(Daesh),并持有相关物品,被高庭判处总计16年监禁。
    • 酒驾酿车祸,三月大婴儿险被抛飞 新山发生一起华裔青年酒驾与休旅车碰撞的事故,导致休旅车内一名3个月大婴儿险些被抛飞车外,引起公众强烈不满,警方已介入调查。
    • 国会证人卡纳拉嘉坦承拖欠律师费破产 槟州前首长林冠英海底隧道案的关键证人拿督斯里卡纳拉嘉坦承,因未能支付530万令吉律师费,于去年12月被宣告破产。
  • 经济与商业动态

    • 2025年政府采购法案引争议,加大对违规行为惩罚 财政部指出,新法案将对“阿里巴巴”模式(未经允许转租执照)施加最高30万令吉罚款和监禁,旨在堵塞漏洞,确保采购诚信。然而,该法案因被指赋予财政部长过大权力,且通过程序仓促,引发民政党和净选盟等质疑,认为可能为政商勾结打开后门。中小企业商会则呼吁两党支持,认为其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 经济学家预测2026年预算案更亲民,或扩大现金援助 经济学家预期,随着大选周期进入中点,即将出台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将更倾向以民为本,可能不会推出新税种(碳税除外),并可能扩大对人民的现金援助。
    • 电子烟全面禁售令在登嘉楼生效,转型与执法面临挑战 登嘉楼州自8月1日起全面禁止商店销售电子烟,州政府提供3个月缓冲期协助商家转型。然而,禁令面临跨州购买和网上订购的挑战,执法单位无法管制州政府权限范围之外的交易。
    • 马电讯次季净利增长,持续投资数码基建 马电讯2025财年次季净赚4亿297万令吉,按年增长1.6%,并宣布每股派息12.5仙。公司将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AI)基建、数据中心、光纤覆盖及5G移动回程网络,以巩固长期地位。
    • 马石油上半年净利下滑19%,将推动能源转型战略 马石油2025财年上半年净利按年下滑19%至262亿令吉,营业额减少24%,主因是出售Engen集团、外汇不利及油价下跌。公司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优化投资组合,并计划裁员最多5000人。
    • 联昌集团次季净利微跌,TNG数码盈利持续增长 联昌集团2025财年次季净利按年下滑3.7%至18亿8874万令吉,并宣布每股派息19.75仙。其旗下的TNG数码受电子钱包普及推动,盈利每月持续增长。
    • 双威医疗控股计划上市,或成马股近十年最大IPO 双威集团宣布计划于2026年首季分拆旗下双威医疗控股有限公司(SHH)上市马股主要板,预计将成为马股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首发股计划,集资用于扩建医院。
    • 金务大获21亿令吉合约,承建超大型数据中心 金务大子公司获得绿盛世颁布21亿3800万令吉合约,将在雪州承建一座超大型数据中心,预计2027年第3季竣工。
    • 黑虎虾养殖企业Camaroe冀上市创业板,筹资扩厂 综合水产养殖集团Camaroe有限公司将以每股14仙发售新股,放眼筹集1386万令吉,并计划于10月2日挂牌马股创业板,资金将用于建设新加工厂房和设立生物技术部门。
    • 财政部否认RON95汽油定量配给假消息,提醒民众慎防非法投资 财政部呼吁民众勿轻信网传的RON95汽油定量配给假消息,并提醒民众慎防非法投资,列出“不会亏损”、“看起来是好消息”、“机会仅有一次”及“巨额回酬”为非法投资的四大特征。
    • 政府划一可再生能源接入费率,吸引企业用户 政府议决在第四监管期内划一系统接入费(SAC)和社区接入费(CAC)费率,以配合更透明和进步的新电费机制,新费率下降高达40%,旨在吸引更多企业用户获取绿电。
    • 首相宣布东巴生谷大道第一阶段免收过路费一个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东巴生谷大道(EKVE)第一阶段将从8月30日清晨6时起至9月30日晚上11时59分,免收过路费,并呼吁加快第二阶段建设工程。
    • 客联总商会吁政府考量中小企承受力,推行电子发票和SST 大马客联总商会呼吁政府在落实电子发票与销售与服务税(SST)制度时,应更全面考量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加重企业负担,建议给予更长适应期及辅导。
    • 令吉兑美元先升后贬,美联储减息预期升温 受美联储理事支持9月减息言论影响,令吉、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在亚洲交易时段早盘走高,令吉兑美元一度升至4.20水平,但午盘回吐涨幅。
  • 校园霸凌事件与政府应对措施

    • 内阁议决成立特别委员会应对霸凌课题 团结政府发言人兼通讯部长法米宣布,内阁议决成立一支应对霸凌课题的特别委员会,由首相署(法律与体制改革)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主持,首次会议将于9月2日召开。特委会将研究设立反霸凌裁决机构、宿舍SOP及投诉管道等。
    • 教育部长强调将反霸凌框架纳入2026年财案 教育部法丽娜指出,教育部将在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重点放在建立教育机构反霸凌框架、推动数码教育与技职教育(TVET)、专注于强化学前教育及提升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潜能。
    • 学校宿舍坠楼中三男生仍昏迷,12人被传召录供 雪州一名中三男学生疑在学校宿舍遭受霸凌,从3楼坠下后大脑两侧出血,肺部受损,目前仍在医院昏迷不醒。警方已调阅闭路电视画面,雪州大臣证实已有12人被传召录口供,但警方初步排除霸凌成分。
    • 安全联盟主席呼吁校园采取暴力零容忍政策 安全联盟主席丹斯里李霖泰强调,校园必须采取暴力零容忍政策,并执行严格的反暴力措施,呼吁学校配备更多训练有素的辅导员和精神病学家,并优先教授同理心、同情心、尊重和宽容等价值观。
  • 柔佛昔加末地震与高楼安全标准

    • 柔佛昔加末一周内发生5次地震,无人伤亡 柔佛州昔加末地区在一周内连续发生5次地震,震级从2.5至4.1级不等,但截至目前未造成任何人命伤亡或财产损失。当地居民大部分在熟睡中未察觉。
    • 倪可敏强调高楼建筑须能抵御7.0级地震,将进行随机审计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指出,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自2016年起规定所有高楼建筑必须能抵御7.0级地震。政府将对2016年以后建造的高楼进行随机审计,确保符合标准。对于2016年前的建筑,则需推动城市翻新法案,但因需要100%业主同意而面临挑战。
    • 消拯局持续监督地震情况,全国搜救队伍处于戒备状态 昔加末消拯局自地震发生以来持续监督,未接获救援投报。全国所有搜救队伍已被置于戒备状态,并具备相关应急计划和专业设备。
  • 国庆日庆典与爱国精神

    • 国庆日庆典总彩排在布城举行,首相安华亲临视察 为迎接8月31日国庆日,表演者们在布城广场进行总彩排,数千名表演者与民众挥舞辉煌条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临视察并为表演者打气,现场气氛热烈。
    • 首相安华强调团结与和平,拒绝分裂因素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强调,在“辉煌条纹”精神下,人民必须以团结及和平为重,谢绝任何导致社会分裂的因素,并呼吁通过公平与包容的发展来实现国家独立承诺。
    • 国旗事件不应被炒作,爱国精神重于形式 评论文章指出,近期国旗倒挂或设计错误事件不应被不负责任者炒作,应以冷静务实的态度处理。强调爱国并非口号,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理性、责任与行动去实践,国家发展更需凝聚全民力量。
    • 狮艺总监呼吁国庆节目涵盖各民族文艺表演 大马弘德体育总会狮艺总监萧斐弘表示,该会今年将在国庆倒数活动上进行舞狮舞龙表演,但不会参与国庆游行,并希望国庆节目能涵盖各民族的文艺表演,展现团结。
    • 国庆日连假料吸引大量大马游客涌入泰南 来临国庆日3天连假,预计将有7万5000名大马国民涌入泰南旅游消费,估计消费总额达3900万令吉,住宿客房预订已接近售罄。
  • 其他重要议题

    • 国家团结部之友受委,助力改进政策和计划 11名昌明政府国会议员被委任为“国家团结部之友”,为团结部提供建设性意见,协助改进该部的政策和计划,以更有效地实现包容和进步的团结议程。
    • 政府原则上不遣返联合国难民署(UNHCR)卡持有者 内政部长指出,马来西亚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原则上不遣返持有联合国难民署(UNHCR)卡的难民,除非是为了在第三国重新安置。今年上半年已有947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被安置到第三国。
    • 马来西亚有意借鉴韩国水资源管理经验 副首相兼能源及水务转型部长拿督斯里法迪拉表示,马来西亚有意借鉴韩国在水资源管理和处理方面的经验与方法,以推动我国2040年水务转型计划(AIR 2040)。
    • 前玻璃市大臣海外休假福利转换为现金未经批准 玻璃市前州议会和行政议会秘书诺阿兹兰告知地庭,玻州行政议会未曾接到任何审批文件,批准前大臣拿督斯里阿兹兰曼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的海外休假福利转换为现金。
    • 国家团结部长强调公务使用马来文,教育部将研究国语使用水平 国家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指出,根据通令,所有政府公务中必须使用马来文。教育部将通过语文出版局展开研究,以测量国民的国语使用水平。
    • 客机城计划受阻,皇家空军及航空委员会提出担忧 交通部长陆兆福指出,吉打航空城计划(Kedah Aerotropolis)需待皇家空军和马来西亚航空委员会(MAVCOM)提出的问题解决后才能考虑,主要担忧涉及空中交通管理、国防安全及资金来源不确定性。
    • 国会改革努力被指“表面功夫”,重要法案仓促通过 净选盟主席莫哈末法依沙批评政府近期仍仓促并通过多项重要法案,认为这些法案理应事先交由常设国会遴选委员会(PSC)审查,否则国会改革努力恐沦为表面功夫。马来西亚电召外送服务协会也对零工工作者法案的仓促通过表示失望,称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磋商。
    • 马中企业家联合会呼吁中企积极融入马来社群 马来西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PUCM)总会长拿督李中平呼吁在马的中企和商家积极融入马来西亚主流社会,特别是占多数的马来社群,以消弭隔阂、增进信任。
    • 马台经贸协会将资助台湾青年来马观摩交流 马台经贸协会将于明年举办“台湾青年马来西亚观摩团”,资助30名台湾青年访马7天,以促进马台青年友谊与文化交流。
    • 华裔女教师创办全人教育中心,以情绪为核心辅助特殊儿童 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朱淑琪创办全人教育中心,通过情绪疗愈和肢体训练,帮助特殊孩子及其家庭。中心课程以情绪为核心,强调理解孩子情绪,并提供家长辅导和互助小组。
    • 海外漂泊80余年,瓜哥巴史前人类骸骨及文物重返马来西亚 来自槟城瓜哥巴考古遗址的史前人类骸骨及相关文物,在海外漂泊逾80年后,成功重返马来西亚,将于9月起安置在瓜哥巴考古遗址展馆,预计成为2026年“马来西亚旅游年”的重要亮点。
    • 评论文章讨论匈牙利“破洞国旗”与虚假改革 评论文章以匈牙利革命中人民在国旗上剪洞来表达爱国精神为例,探讨国旗作为象征的意义。文章警示,虚假的改革承诺若无实际成果,可能导致激进变动或转向民族主义/宗教优先的右翼改革,并对马来西亚当前局势提出反思。
    • 社交媒体“黑箱算法审查”扼杀言论自由 评论文章批评社交媒体平台由“无形的手”操控言论,通过黑箱算法和模糊的“社区准则”进行审查,导致“寒蝉效应”和公众思维被塑造,呼吁平台公开透明。
    • 中美太空竞赛进入新博弈模式 评论文章指出,中美太空竞赛已从冷战时期的“拖垮对手”转变为“技术路径的竞速”,美国依赖私营企业创新,中国则稳健部署。这是一场跨越国家与企业的长期制度较量。
    • 评论文章探讨在马中国人行为与免签政策 评论文章关注近期媒体报道的在马来西亚中国人涉嫌犯罪事件(割喉、行窃、袭警、酒驾),引发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呼吁在马中国人自重,并建议对免签政策进行更严格的管制。
    • 欧洲央行总裁警告特朗普攻击美联储独立性将引发全球性连锁反应 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成员、芬兰中央银行总裁雷恩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攻击可能对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造成重大与全球性的连锁反应,加剧波动性与通胀风险。

我的看法

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马来西亚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转型时期,政府在积极推动改革,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多重压力。

首先,社会安全与公共秩序面临严峻考验。保姆虐待致死幼童、大规模儿童性侵组织、持枪抢劫、酒驾事故,以及关于在马中国游客/居民不文明甚至犯罪行为的讨论,都凸显了社会底层犯罪的严峻性和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威胁。这些案件不仅触及道德底线,也反映了执法部门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责任重大。针对在马外国人的行为讨论,也暗示了在开放政策下,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挑战。

其次,政府治理与政策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成立反霸凌特委会、推行政府采购法案、教育部的反霸凌框架以及新的移民系统,都显示出政府在优化行政效率和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努力。然而,政府采购法案在国会仓促通过并被指集权的争议、零工工作者法案缺乏充分磋商,以及吉打航空城计划因各种原因受阻,都暴露出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透明度、广泛咨询和权力制衡方面的不足。这些挑战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改革的信心和政策的有效性。

再者,经济发展呈现多元但挑战并存的局面。虽然有企业积极投资数码基建、医疗集团计划上市、可再生能源费率下调以吸引投资 以及国庆假期带来的旅游消费增长,但国际油价下跌导致马石油利润下滑、中小企业对电子发票和SST合规的担忧、走私活动猖獗,以及部分行业(如电子烟禁令后)的转型困境,都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阻力并存。政府在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 和B40女性创业 方面,仍需细致的政策考量和落地措施。

最后,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国庆日庆典强调团结与和平,同时也有声音呼吁国庆表演应涵盖多元民族元素,而非单一族群。国旗事件的讨论 和国家团结部“部门之友”的设立,都反映了在多元社会中维护团结和爱国精神的持续努力。同时,华人社团在传承闽南语文化、华人企业在马融入马来社群 的倡议,以及史前文物的回归,都彰显了马来西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自身身份认同和文化遗产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些新闻描绘了一个积极寻求发展与变革、但也面临深层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的马来西亚。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包容性、透明度和执行力,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和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应对未来的复杂局面。国际事件如中美太空竞赛 和美国政治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提醒我们,马来西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