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全国__24_08_2025

 星洲日报—全国__24_08_2025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整理的新闻标题及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及简介

一、 国内社会焦点

  1. 校园霸凌:一个复杂且持续的危机

    • 教专:优秀生或也涉霸凌 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NUTP)总秘书弗兹揭露,霸凌行为不仅发生在顽劣学生之间,优秀生也可能参与其中,且常以团体形式进行。他强调需及早发现霸凌源头,并通过多种媒介提高学生觉醒,让他们知道如何发声或投诉。
    • 辅导机制应与时并进 董总执行长梁胜义指出,霸凌问题不应被简单化为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而应检讨周边的文化环境和制度问题。他强调预防和介入的重要性,质疑校方是否需等到严重事件重演才重视霸凌。
    • 心理辅导师:恶魔从小事壮大,勿小看任何“小事” 辅导界认为霸凌事件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小事”,加害者在“只是小事”的借口中壮大,受害者则在“只是小事”的认知中沉默。心理辅导师王妤娴指出,家长或师长对孩子受霸凌的第一反应若是质疑,会让受害者感觉不被信任。
    • 教育部对校园霸凌零度容忍 教育部坚决对校园霸凌采取零容忍态度,不妥协不包庇。副部长黄家和表示,教育部采取“醒觉、投报、处分、监督”四个方向着手,校长、老师、家长、学生、舍监、家教协会及教育部都必须参与其中。2024年已录得7681宗霸凌案例。
    • 董总:教育办不好就要办多一点监狱 董总执行长梁胜义认为,教育工作者需纠正霸凌者行为并给予适当惩罚,让他们负起责任。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是未来希望,学校应教育孩子健康心智,否则下一站可能是监狱。
    • 霸凌可构成刑事案 执业律师郭伟廷指出,霸凌行为可能构成刑事案,涉及肢体伤害和侮辱性行为,施暴者可能触犯刑事法典相关条文。未成年者即便犯谋杀罪也不能判死刑。
    • 两宗近期霸凌案例 一名二年级学生在校内遭多名同学围殴致鼻骨折断、眼骨裂伤,其母亲对校方处理态度不满,已报警并为孩子办理转校。另一名10岁患癌男童因姐姐拒绝男同学示爱,头部被撞致脑震荡,其母亲气愤霸凌者未成年未受处分。双溪大年一名16岁学生在校园看小说时遭同学挑衅并殴昏致脑震荡,施暴者已在法庭认罪等待判决,家属坚决报警拒绝和解。
  2. 国旗倒挂争议与政治生态

    • 首相与通讯部长呼吁理性 首相安华认为不应将国旗课题炒作成争议,以免加剧种族分裂情绪,强调应合理维护国旗。通讯部长法米呼吁民众不要担忧或畏惧,应挂起国旗展现爱国精神,共同庆祝国庆月。
    • 笨珍牙科诊所事件 笨珍一家牙科诊所因倒挂国旗被勒令停业30天引发争议。土青团抨击社青团要求撤销关闭令是纵容违法。土团党张发虎和行动党巫程豪均认为地方政府过度执法且越权。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已指示笨珍市议会宽容处理并取消停业令,强调为无心之失。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也抨击惩罚离谱,认为与鼓励民众挂国旗的初衷背道而驰。
    • 内政部长:警须机智处理国旗倒挂 内政部长赛夫丁认为警方处理国旗倒挂事件须有智慧,应厘清当事人动机,若无心之失给予小惩罚,以免人民因害怕犯错不敢挂国旗。
    • 政治人物的评论 世华媒体总编辑郭清江撰文批评政客操弄国旗课题,挑动种族猜疑与对立,认为政府高调执法助长极端势力戾气。执业律师陈绍谦指出,华人常被怀疑不爱国,简单疏忽事件被政治人物操弄上升至族群忠诚审判。民政党主席刘华才呼吁加强公民意识。兴安总会总会长林为鹤也呼吁政府不要小题大作。化工学者陈日佳认为,仇恨一旦被动员,就会迅速淹没理性。律师陈绍谦也分析了巫青团长阿克马因煽动法令可能面临丧失议员资格的风险,并提出打败阿克马和同路人的方法。
  3. 经济与科技发展

    • 马股展望 分析员普遍认为马股有望站稳1600点并进一步挑战1620点,关键取决于联储局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和大型银行股业绩。双重利好刺激综指走势凌厉,一度冲破1600点关口。
    • 公积金(EPF)月领制争议 厦门大学讲师郑志立指出,人们偏好公积金一次性支付而非月领制,认为政府有意将公积金“退休金化”需过人民信心关。东京大学博士生张恒学探讨月领制的利弊,指出其有助于EPF可持续性,但也面临信任与自主性质疑。
    • AI与教育 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指出,人们应学习与人工智能共生共进,掌握技术,善用工具。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认为,大马朝人工智能发展,仅一所AI大学不够,需更重视中小学数理科教育。马华妇女组主席黄友凤表示应将AI视为伙伴而非威胁,鼓励大马女性掌握AI能力。
    • 电动车调查 拉曼大学调查显示,大专生对特斯拉认知度最高,8至12万令吉价格区间电动车最受欢迎。耐用性是购车关键考量,充电设施不足是主要担忧。
    • Stellantis在马本地组装零跑汽车 Stellantis将在吉打州莪仑工厂本地组装零跑车型,首阶段投入5百万欧元,并计划引进吉普和爱快罗密欧等品牌。
    • 美国经济与政策 联储局主席鲍威尔为9月降息打开大门,指出劳动力市场风险上升。特朗普政府计划对进口家具征收新关税,目标是中国和越南。英特尔同意将其10%股份出售给美国政府,成为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特朗普表示TikTok已有美国买家,必要时可延长脱售期限。政府计划释出20公吨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钚作为核反应堆燃料,核安专家直呼“疯了”。联邦政府下令停止罗德岛州岸外一座已完成80%的大型风电场建设。惠誉确认美国AA+评级,展望稳定。
  4. 公共服务与民生

    • 华文师资短缺 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总会长萧成兴呼吁教育部重视华文师资培训,增加名额以应对全国华文教师短缺问题。
    • 砂拉越善待华教 董总代表团拜访砂副总理沈桂贤,沈桂贤表示砂政府大力支持华教,并允许独中生凭统考成绩申请砂政府管辖大学及进入公务员体系。
    • 吉隆坡中华独中分校 吉隆坡中华独中(艾美娜)分校获得统考批文,预计2027年启用,旨在缓解“入学难”困境。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协助退回120万令吉土地印花税。
    • 宽柔中学教师调薪 宽柔中学董事会决议明年起全面上调教师与职员福利待遇,教师调薪5%,职员12%,学士资格教师起薪提高至4000令吉。
    • 医院服务问题 吉隆坡中央医院骨科专科门诊候诊长达6小时,主因是医生人手短缺高达62%。
    • SARA援金商品价格控制 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长傅芝雅表示,爱心基本援助金(SARA)计划下的受控商品价格不会因市场需求上涨,因物品限定在14类商品中,价格一般比市场便宜。
    • 医疗问答 医疗问答栏目解答了溃疡性结肠炎、前列腺肥大导致膀胱过动、以及肾衰竭患者动静脉瘘管护理等问题。
  5. 国内事故与犯罪

    • RXZ摩托集会事故 RXZ摩托车之友集会屡传交通意外甚至人命伤亡,通讯部长法米呼吁参与者注意安全并审查活动安全。登嘉楼州务大臣阿末山苏里认为集会沦为政治牺牲品。
    • 16岁司机无驾照超载致4死 一名16岁无驾照司机开车打瞌睡,导致超载轿车失控撞入沟渠,酿成4死2伤悲剧。
    • 高速公路12车连撞 南北大道发生12车连环撞事故,一辆故障罗里停紧急车道冒烟挡视线导致,造成1名罗里司机丧命。
    • 前邻居持刀袭击致截肢 一名六旬华裔男子在家门前遭前邻居持3呎长刀袭击,身中7刀,最终需截肢。
    • 儿童坠楼悲剧 一名3岁男童从公寓6楼坠下身亡,警方援引疏忽照顾导致孩子暴露在危险下条文调查。
    • 古晋两宗坠楼案 古晋在两个多小时内先后发生2起坠楼案,一名男子从商场高处坠楼身亡,另一名八旬老翁从医院旁酒店坠下身亡。

二、 国际新闻

  1. 地缘政治与外交

    • 特朗普的阿拉斯加愚行 思哲研究所研究员王钲皓撰文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见普京是“外交政策幻想的极致”,认为其让步未换来任何东西。特朗普称促成普京和泽连斯基会晤像“油和醋融合”般困难,前景渺茫。
    • 美军方高层变动 特朗普政府解雇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斯等高级官员,因其伊朗核摧毁评估与特朗普宣称的说法相矛盾。
    •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朝鲜指责韩国军方在朝韩边境鸣枪示警是“蓄意挑衅”,韩国证实曾鸣枪示警。
    • 印日中外交 印度总理莫迪将先后访问日本和中国,出席年度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
    • 韩日安全合作 韩国总统李在明抵访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晤,双方重申将加强韩日之间的安全合作。韩国特使团也将访华转达李在明的亲笔信。
    • 荷兰内阁危机 荷兰新社会契约党部长集体辞职,内阁裂痕加剧,因对以色列产品进口问题未能达成共识。
    • 中国驻英使馆迁址受阻 英国推迟审批中国驻英大使馆迁址计划,因北京拒绝就图纸涂黑区域作出解释。
    • 加沙饥饿危机 伊斯兰合作组织外交部长紧急会议将商讨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攻击。文章指出巴勒斯坦人正被蓄意饿死,饥饿已是纯粹的事实,谴责这是“全球的耻辱”。
  2. 体育赛事

    • 亚洲青年保龄球赛 马来西亚靠吴政铭与艾曼联手夺下男子双人金牌。
    • 东南亚聋人运动会 马来西亚共夺得10枚田径金牌,超额完成目标,成为东南亚聋人田径强国。
    • WTT欧洲大满贯赛 中国乒乓军团林诗栋与蒯曼称霸混双,提前锁定女单冠军,并在男双和女双坐亚望冠。
    • 全国U18羽球混合团体赛 卫冕冠军槟城和柔佛在半决赛取胜,将在决赛对决。
    • MotoGP匈牙利站 西班牙车手佩德罗·阿科斯塔在MotoGP练习中飙出最快成绩,力压马奎兹兄弟。
    • 英超联赛 曼市在新赛季英超首个主场0比2不敌托登罕热刺,跨赛季10轮不败告终。

三、 谣言与辟谣

  • 番茄驱蚊谣言 网传“番茄天然驱蚊”视频被辟谣,专家证实番茄不仅不能防蚊,还可能引来虫子或引发皮肤敏感。
  • 玉米治疗糖尿病谣言 网传“玉米比降糖药还厉害”视频被营养师辟谣,称其具误导性,玉米可取代白饭降低血糖但不能治疗糖尿病。

四、 其他新闻

  • 拉曼大学黄修慧博士 黄修慧在拉曼大学度过14年,从基础班到博士毕业,并计划回馈母校执教,见证了优大作为华社办学标杆的艰辛与成就。
  • 高教部长驳斥孟加拉学生留马工作指控 高等教育部长赞比里驳斥吉打州行政议员海因希曼关于“1万名孟加拉学生留马工作”的指控,强调为不实信息。
  • 纳吉入狱满3年 前首相纳吉入狱满3年,其脸书专页发表一首诗,表达在监狱中的感受,坚信正义终将伸张。
  • 东盟原住民文化节 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东盟原住民与土著文化节圆满落幕,展示了特姆安族陀螺、沙砂首饰、玛美里族木雕等,原住民社群努力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平衡.
  • 中国峨眉山轿夫服务 中国四川峨眉山一名130公斤男子雇佣9名轿夫轮流将其抬上山,支付人民币2.21万元,引起围观。
  • 印尼气候初创公司 印尼Recoolit气候初创公司致力于回收空调制冷剂,以防止其泄漏到大气中,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 投资诈骗逮捕马来西亚车手 台湾警方设局逮捕一名马来西亚男车手,因一名男子遭投资诈骗后报警,并佯称面交款项。

看法

从上述新闻整理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社会在多个层面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社会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格局。

1. 国内的“分裂”与“团结”之争 当前马来西亚社会似乎处于一种拉扯与对立的张力之中。 一方面,校园霸凌问题愈发凸显其复杂性和严重性,不再仅限于“顽劣学生”或“小事”,而是涉及优秀生、心理创伤、制度缺陷乃至刑事责任,甚至有家长因对校方处理不满而报警、转校。教育部虽强调“零容忍”并推行多管齐下策略,但霸凌案例仍持续增长,这表明根治霸凌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改革,而非仅仅依靠行政指令。 另一方面,国旗倒挂争议则成为政治炒作的工具,加剧了族群猜疑和对立。尽管首相和多位部长呼吁理性处理、宽容对待无心之失,但一些地方政府的过度执法和政治人物的煽动性言论,使得原本出于爱国之心的行为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令人恐慌、愤懑、惆怅与无奈”。这种现象不仅侵蚀了社会互信,也可能阻碍国家在国庆月凝聚团结氛围。评论指出,这种利用“仇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