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花城__27_08_2025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整理的新闻标题及简介,并附上我的看法:
新闻标题与简介
-
森州华人义山与殡葬设施困境
- 森州政府承认欠华社义山地,但承诺积极安排: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指出,森州政府承认华人义山土地不足,导致义山组织需自行买地应对需求。他表示州政府并未拒绝批准土地,并已批准文丁华人义山6英亩土地,未来亦有发展商将提供土地。同时,他建议华团团结呈交备忘录,并探讨传统墓园的现代化转型,如借鉴酒店式模式或由地方政府打理,以减轻中低阶层殡葬负担。
- 芙蓉华济公会面临土地饱和及殡仪馆设施不足:芙蓉华济公会会长黄振旺汇报,公会管理的四座义山中,有三座已葬满,申达央义山也接近饱和。公会曾多次向州政府申请土地无果,只能依靠先贤远见购买的21英亩私人地段来延续服务,但这只是短期方案。公会计划通过节省空间安葬形式应对,并强调义山是华人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芙蓉现有殡仪馆场地不足,常出现档期冲突,且设施未能满足“体面送别”的期待。公会原计划在沙都口义山内建设新殡仪馆,但因地段遭非法霸占而停滞,正考虑另觅3英亩土地兴建现代化殡仪馆,同时担忧市政厅批准、社区反对及社会观感问题。
- 森中总呼吁推动绿色殡葬,提升殡葬服务素质:森中总会长拿督吕海庭指出,芙蓉殡仪馆爆满,遗体被迫停放冷库等待办理法事,增建设施完善的殡仪馆迫在眉睫。他希望通过华济公会加深对绿色殡葬的未来发展规划,如骨灰塔筹建、火化炉增建及殡葬环境设计,以推动殡葬事业良好规划,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环境美化与永续发展。他预告申达央义山未来将成为城市墓地。
-
教育与人才培养
- 16岁毕业教育改革的探讨与反思:前经济部长拉菲兹建议学生16岁毕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并援引国际趋势作为佐证。然而,文章作者认为,年龄并非核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学到了什么,培养了什么能力,能否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作者指出马来西亚教育面临多语学习、城乡差距、课程僵化和考试至上等挑战,若教育内容不改革,提早毕业恐让学生更快迷失。
- 爱国教育从幼儿园抓起,融入生活点滴:多所幼儿园院长及华小校长分享了他们在国庆月及日常中推行爱国教育的实践。加拉宾华小通过诗歌朗诵、歌唱表演、填色比赛和游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峇都依淡华小则通过激励讲座,以成功商人故事勉励学生心怀感恩、积极向上。森州幼儿园将爱国教育融入生活,通过升旗礼、唱国歌、诵读国家原则、文化元素介绍、跨族群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体验化”与“生活化”的方式,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并强调家长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淡边国会议员莫哈末依斯韩呼吁民众踊跃挂国旗迎接国庆,勿受政客炒作国旗事件影响团结。
- 幼教领域提升情绪管理与教学品质:马来西亚幼教公会与佛光山联办“社会情绪学习讲座”,吸引逾160名幼教工作者参与。公会主席王丽芳强调,社会情绪学习对教师与孩子同样关键,教师需认识情绪、调适压力,以积极态度教学,同时,教师的情绪管理也是孩子最真实的“活教材”,能培养更自信、有同理心的孩子。
- 中学纪律老师的关怀与引导:万里望升旗山中学纪律老师杉卡尔通过加减分制度来管制学生,相信纪律是学生成长的“通行证”。他强调纪律是为关爱与期望学生,适当惩罚旨在让学生知错能改。他建议家长管控孩子手机使用时长,培养其他兴趣。杉卡尔也分享自身经历,从小对警察职业有憧憬,虽成为教育工作者,但通过成立学生警察团,带领学生了解纪律和警察工作。他撰写了7本历史参考书,并担任过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历史考卷的批改官。
- 芙蓉中英华小食堂招标:芙蓉中英华小食堂将于9月1日起进行招标,经营期限24个月,欢迎有经验者投标。
-
民生与社会治理
- 可负担房屋配售流程冗长低效,促州政府优化机制:芦骨州议员朱建华指出,森州政府批准了大量可负担房屋,但现有申请与配售流程过于冗长低效,不仅让有需要者空欢喜,也让发展商面临财困。他建议将银行贷款审批提前至初步筛选前,并加强人力资源、完善线上进度查询系统,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 德士司机遭霸王车司机袭击,吁取缔非法服务:一名63岁德士司机李华忠在文冬载客时遭霸王车司机挥拳致伤。他呼吁陆路交通局和警方严厉取缔日益猖獗的霸王车,并反映合法德士行业面临生意锐减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 关丹失踪长者张顺泰仍未寻获:关丹75岁长者张顺泰自8月12日失联至今无音讯,其长子澄清日前在砂拉越寻获的老人并非其父,并呼吁公众继续留意。他父亲生活规律,平日神智清醒但视力欠佳,家人担心其健康状况,因其需按时服药。
-
社团与社区发展
- 森美兰家私同业公会苦等10年获准重组:森美兰家私同业公会历经10年冻结与解散风波后,终获社团注册局批准重组。由“9人小组”推动的重组程序要求公会在60天内召开会员大会、补交报告、选出新届理事,并需修复荒置的会所。9人小组强调重组意义重大,旨在守护公会资产与先贤付出。
- 马口启文小学百年校庆获善款支持:马口启文小学将于11月1至2日举行百年校庆大典,积极筹款提升基本设备。已故前董事长庄其祥的夫人黄扬妹以丈夫名义捐助10万令吉,另有善士谢玉堂捐款1万令吉。校庆活动包括回校嘉年华、百年历史展览、火炬行及联欢午宴。
- 淡边青龙宫法主公宝诞与南狮公开赛:淡边青龙宫定于9月13至15日庆祝法主公宝诞,并于9月14日主办马六甲州巡回系列传统南狮公开赛。
- 榕吉盂兰胜会布施与文娱活动:榕吉盂兰胜会将于9月5至7日举办中元节盂兰法会,期间将布施物资予贫老及捐助教育基金,并安排原住民歌舞团及歌台表演。
- 马口金兰福利协会20周年晚宴筹基金:马口金兰福利协会将于11月8日举行庆祝成立20周年纪念暨筹募公益福利基金联欢晚宴,筵开67席。
- 利民济亲善花园行动党支部成立:行动党利民济亲善花园支部成立,黄润强当选首任主席,承诺以集体领导方式服务人民。
-
文化与环保
- 导演贺世平的艺术与教育之路:资深导演贺世平拥有近35年影视与舞台剧执导经验。他从戏剧系毕业后,因缘际会开始执导唱片MV,并长期在中中学指导戏剧活动。他曾执导舞台剧《三个小孩》,讲述茨厂街华人落地生根、发展华教的故事,该剧巡演约10年,演出135场。贺世平认为拍片更偏理性规划,而舞台剧更感性、自由,其创作方向在于“娱己娱人”并表达社会议题。他自2006年起在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任教,致力于培养新秀,并带领学生制作舞台剧。他曾“上山下海”拍摄电视杂志节目,印象深刻的是在泰国边界原始山洞的艰辛拍摄经历。
- SWM公司携手森州广播局推国庆月10吨塑料瓶回收计划:SWM公司与森州广播局合作,计划在2025年国庆月期间收集1万公斤(10吨)塑料瓶,挑战马来西亚纪录大全。此计划旨在鼓励社会从源头实践垃圾分类,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州内设有98个KITARecycle设施供民众参与。
- 漫步骑楼,凝住旧时光:文章描述了“骑楼”(五角基)建筑的独特魅力,其廊道、地砖、斑驳墙面和精致雕花承载着城镇的时光烙痕。这些旧式建筑见证了城镇的繁华与没落。作者指出,随着城市发展,传统骑楼正悄然消失,呼吁人们珍惜和珍藏这份富有南洋风情的街景。
-
其他新闻
- 赖振光获甲州元首册封拿督勋衔:赖来父子有限公司董事经理赖振光因在公共服务、企业发展及社会事务的贡献,获马六甲州元首册封D.P.S.M拿督勋衔。
- 马口公市惊现10呎蟒蛇:马口公市一名印裔菜贩在档内活捉一条长约10呎的蟒蛇,但蟒蛇挣脱后潜逃无踪。据称公市此前也曾多次出现蟒蛇。
- 叶福东先生及夫人仙逝深切哀悼:波德申南阳安保宫刊登悼文,深切哀悼名誉顾问叶福东先生及其夫人叶府陈玉兰夫人仙逝。
看法
从上述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森美兰州乃至马来西亚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以及政府、社群与个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角色。
首先,在社群发展与民生福祉方面,华人义山土地不足的问题凸显了传统文化需求与现代化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华济公会自行斥资买地,同时呼吁政府协助并探讨“绿色殡葬”和现代化墓园模式,反映了华人社群在保留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森美兰家私同业公会历经十年冻结后获准重组,也象征着社团在维护自身权益和传承行业遗产方面的坚韧不拔。可负担房屋配售流程冗长的问题,则直接指向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需优化机制和增加人力,以确保惠民政策能真正落实,解决民生痛点。德士司机被霸王车司机袭击的事件,则暴露出非法营运对合法行业和公共秩序的冲击,需要政府采取更果断的执法行动。
其次,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关于16岁毕业的讨论,核心在于教育的“质”而非“量”。它提醒我们,教育改革不应仅仅是缩短学制,更应关注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批判性思维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具备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值得称赞的是,森州各幼儿园已将爱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体验化活动中,通过认识多元文化、互助合作等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而非流于形式。幼教界对社会情绪学习的重视,更是看到了情感智力在孩子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至关重要。纪律老师杉卡尔的教育理念,也强调了纪律不仅是规束,更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并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塑造孩子的品格。
再者,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导演贺世平在影视与舞台剧领域的深耕,以及他通过作品讲述华人故事的努力,展现了艺术在传承文化和表达社会议题上的独特价值。而作者对“骑楼”建筑的观察,则唤起了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消逝的忧虑,提醒我们应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住城市的记忆和风情。SWM公司与森州广播局合作推动的塑料瓶回收计划,则体现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这些新闻报道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图景。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制定、社团的自力更生、教育者的创新实践,还是普通民众的环保行动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都反映出马来西亚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调适中,致力于追求更公平、更高效、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其中,社区力量的凝聚和跨文化理解的促进,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