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全国__27_08_2025

 星洲日报—全国__27_08_2025


综合新闻标题和简介,我的看法如下:

新闻标题及简介:

一、 国内政策与社会议题

  • 《2025年城市翻新法案》引发的争议

    • 反对声浪不断: 在法案二读前夕,多个非政府组织、国盟、马华和人民公正党7名国会议员强烈反对,要求撤回法案或修改不公条例。国盟执政的吉兰丹、登嘉楼、吉打和玻璃市四州也加入反对行列,警告法案将深远冲击州属自主权、土地所有权和传统社区权益。马华城市事务局主任陈锦传警告法案表面强调“城市再生”,实则隐藏“城市重建”的严重隐忧,可能威胁居民生活环境与产业保障,并质疑其无产业年龄限制和80%同意门槛的合理性。
    • 政府及支持者的立场: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强调法案将坚持“一换一”及“土地权益不变”等核心原则,并将翻新同意门槛下调至80%以保障原屋主权益,避免项目僵局。他指出,法案亮点在于全面保障原屋主权益,确保他们不会蒙受损失,新单位会更大、价值更高,且地契性质和地址不变。部长也提及,土地使用及翻新计划的批准权归州政府,联邦政府为协调者,并会为B40群体提供维护费补贴。城市乡区规划局总监拿督阿里亚斯认为,法案历经逾10年广泛磋商,推迟二读不合理,并强调法案不会影响马来保留地或州政府对土地事务的权力。行动党和诚信党国会议员也全力支持法案,认为其保障社区利益,确保重建后原屋主仍享有居住权,且不损害土著权利。
  • 零工经济法案的冲突

    • 反对意见: 6个电召车送餐和包裹服务递送员协会呼吁反对《2025年零工工作者法案》,认为其“挂羊头卖狗肉”,内容不切实际,只让少数大型企业受益,牺牲广大零工权益。他们批评法案定义过于宽松,强制缴纳社险是“抢钱”,可能导致平台小型化企业倒闭,巨头更加垄断,最终劳工受害。
    • 支持意见: 多个代表数百万劳动群体的协会与工会则全力支持该法案,认为其首次让逾120万名零工工作者获得法律承认,标志着保障劳动者权益与福利的新篇章,将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就业生态体系。社会保险机构(PERKESO)也表示,法案有望缩小非正规领域的社会公平差距。
  • 国旗悬挂事件与爱国情怀

    • 事件概述: 笨珍一家私人牙科诊所和迷你市场因倒挂国旗或州旗被勒令停业30天。槟城一间五金店因挂错国旗遭巫青团长阿克马纠众抗议,马六甲市政厅发布国庆倒数海报出现国旗设计错误后迅速撤回。吉隆坡金马区也有商家国旗倒挂,警方已开档调查。
    • 各方反应: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曾指示笨珍市议会宽容处理牙科诊所事件。马华丹绒比艾区国会议员黄日昇呼吁以教育代替过度惩罚,避免人民因疏忽而陷入恐慌,并建议推动“守护国旗·建造有爱国家”行动。社青团则批评马华笨珍市议员在事件中失职、无能与逃避,将矛头指向倪可敏是推责行为。行动党前雪州行政议员邓章钦揶揄马六甲国旗设计出错,质疑阿克马是否也要要求首长革职或关闭州政府办公楼。
  • 教育议题

    • 大学录取系统争议: 公正党4名国会议员促请政府全面改革大学中心单位线上申请系统(UPU Online),指出即使优秀的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考生也可能被排除在政府大学之外,STPM生在医学和法律等热门科系的录取人数急剧下滑。
    • 国际生比例澄清: 高等教育部驳斥“研究型大学国际学生比例过高影响本地生升学”的说法,指出实际比率为21.3%,国际生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层级,有助于提升大学全球排名并丰富学习环境,且不影响本地学生入学权益。
    • 私立幼儿园学费规定: 教育部长法丽娜声明,私立幼儿园业者只能在上次获批调涨学费的3年后才可申请调涨,且涨幅不得超过30%,并会审核确保学前教育服务优质且价格合理。
    • 华小兴趣班停办: 马来西亚华教家长协会(华协)揭露,吉隆坡多所华小的兴趣班与才艺课因捐献申请未获教育局批准而被迫停办或延迟开课,影响学生学习,呼吁教育局加快审批。
    • 东西马华教互助: 社论和砂拉越津贴华小董联会会长蔡文铎探讨东西马华教互补问题。砂董联会愿意将砂州部分已关闭华小的准证让予西马使用,但强调砂拉越华文教育资源应优先满足本地需求,任何华小搬迁需考虑地方意愿。社论呼吁西马华社伸出援手,建立制度化资源共享,以应对东马华小生源不足及独中办学困难,共同守住“华小一所都不能少”的信念。
    • 教师提早退休: 文章指出,每年高达5000名教师提早退休,除了官方原因外,更深层的原因包括校务繁重、家校关系紧张(家长投诉多)、学生顽劣(对教师不敬)、考试目的被扭曲(行政要求高达标率)以及华社对教师的不尊重(社交媒体讨伐)。
  • 霸凌问题与校园安全

    • 学生坠楼疑遭霸凌: 沙白安南县一名中三学生在学校宿舍3楼坠下,重伤危殆,其母亲怀疑涉及霸凌,已报案。校方延迟通知家长,警方已援引《儿童法令》调查,但断定霸凌言之过早。教育部长法丽娜已将相关校长、副校长及舍监暂时调职,并指示展开详细调查,教育部绝不容忍霸凌。
    • 工大后备军死因调查: 高庭批准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后备军学员三苏哈里斯母亲的申请,谕令重新挖坟进行尸检以鉴定死因。内政部长赛夫丁表示警方将尽快安排执行谕令。
    • 拉曼理工大学学生坠楼: 一名拉曼理工大学公共关系系大三生疑因霸凌坠楼身亡,其父亲表示若霸凌者真诚道歉会原谅,但希望她们受到法律惩罚,而非遭受网络霸凌。他呼吁警方彻查,并希望悲剧能成为社会醒觉契机。拉曼理工大学校长强调坚决秉持霸凌零容忍原则,提供多渠道举报与辅导,并已展开内部调查。
    • 反霸凌的政策需求: 社论指出,霸凌是权力滥用,侵蚀安全与尊严,反霸凌不仅是道德呼吁,更是政策上的必然要求。我国需在保护、预防和问责三大支柱上努力,建立统一友善的举报机制,改变校园文化,推行社会情绪学习,建立透明数据收集体系,强化儿童事务专员职能,并要求成年人以身作则。
  • 其他国内新闻

    • 马2048年迈入“老年国家”: 经济部代部长阿米尔韩沙指出,我国预计2048年迈入“老年国家”,已制定《2025至2045年国家老龄化蓝图》应对人口老化挑战,鼓励仍有能力的长者退休后从事兼职。
    • 慢性肾病管理: 大马肾脏科学会前主席指出,慢性肾病管理关键在于用对药物和患者配合,目前有四类药物,但政府医院主要给予一线药物。她呼吁大众定期体检,高风险群更要及时就医,并强调医疗需结合心灵关怀。
    • 政府采购法案: 反贪污及朋党主义中心(C4)警告《2025年政府采购法案》存在严重缺陷,恐让部长与财政部官员权力过度集中,削弱监督与制衡,存在五大隐忧,包括部长采购权过大、上诉机制缺乏独立性等,呼吁延迟二读。
    • 清真认证规定: 梳邦再也市议员李燕韵认为,雪州伊斯兰宗教局(JAIS)不应全面禁止非清真认证商家使用“无猪肉无猪油”标语,但JAIS强调未获官方认证的商家不得使用此类字眼,否则将触犯法律,因为它容易误导消费者。内贸局也取缔了一家擅贴清真标签的鱼饼厂。
    •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部长陆兆福指出,巴生河流域轻快铁沙亚南线(LRT3)将延至年杪投入营运,双轨电动火车(ETS)也将全面开通至新山。吉隆坡国际机场接驳电车客流量两月破200万人次,但故障频发,将进行维护。陆兆福也指示加强执法,严查巴生港口罗里超载问题,并推行外国车辆入境准证(VEP)。
    • 边境管理与数字身份: 内政部长赛夫丁透露,我国预计年杪前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启动“游客预先安检系统”,并计划明年2月前向国会提呈新法案以确保柔新捷运系统联合边境管制顺利运作。他还指出,国家数字身分认证(MyDigital ID)将逐步扩展至公共与私人领域,简化民众生活,警方也将善用AI协助行政、调查与执法,并致力于警队转型抗击网络犯罪。
    • 媒体与假新闻: 一部不存在的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竟让马新具公信力媒体相继报道此“假新闻”,评论剖析其成功骗过全网的原因,包括利用人性弱点、媒体“出口转内销”闭环及人工智能(AI)成为“帮凶”,指出谣言可通过AI进化出“永动机”模式。

二、 国际与区域合作

  • 外交关系与合作: 汶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博尔基亚获国宾礼遇迎接,与国家元首会晤,并与首相安华出席马汶年度领袖磋商会议。安华也接见新加坡公共服务统筹部长兼国防部长陈振声,讨论区域安全与国防合作。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韩沙指出,跨境金融风险增大,东盟内部需加强合作。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卢成全表示,将推动江苏与东盟经贸合作,郑立慷也盼东盟江苏商会联盟能为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 亚太区域一体化: 博鳌亚洲论坛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强调深化亚太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新进展,勿受外部变化左右。与会者认为孤立主义无助和平与繁荣,东盟是重要机制,呼吁各国专注合作解决方案和长期一体化。
  • 贸易与科技竞争: 马航增购波音飞机被投贸部强调是商业需求,非美国施压。马来西亚自主研发AI边缘晶片MARS1000,加入全球AI电子元件制造竞争,但美国特朗普政府提议限制AI晶片流向大马和泰国,增加这项努力的复杂性。
  • 特朗普的言论与政策: 特朗普威胁实施数字服务税的国家,若不取消此类立法,他将加征额外关税。他签署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检控焚烧或亵渎国旗的人,触法者将判1年徒刑,引发言论自由团体批评。他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喊话,希望美国能取得驻韩美军基地的地皮拥有权,并施压韩国支付更多费用。他还表示,美中将会建立良好关系,但语带威胁称自己手上握有“惊人好牌”,足以让中国“彻底毁灭”,并再次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三、 其他有意思的报道

  • 数据中心耗水争议: 雪州Elmina商业区兴建谷歌数据中心,引发外界对耗水量与能源需求巨大的担忧,居民忧面临频断水风险,呼吁优先使用非饮用水源。
  • 养猪业者的诉求: 本地养猪业者首度踏足国会,反映业界正承受饲料成本高涨、融资受限及进口依赖等压力,呼吁政府给予明确政策与支持,以恢复自给自足并推动出口。
  • 时段定价的经济智慧: 文章探讨“时段定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杂菜饭店半价优惠、分时电价),鼓励人们调整消费习惯以节省开支,指出这符合经济学原理,能改变消费习惯,实现双赢。
  • 中国基因编辑猪肺移植突破: 中国研究团队成功将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至脑死亡人体内,维持呼吸功能长达9天,未出现超急性排异反应,被国际专家称为异种移植领域的“里程碑”,有望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难题。

我的看法:

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的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同时全球格局的复杂性也深刻影响着国内事务。

1. 政策制定中的拉锯与权衡: 《城市翻新法案》和《零工工作者法案》的激烈辩论,清晰地展现了政策制定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冲突。

  • 在**《城市翻新法案》**上,政府力推城市现代化和居民权益保障,但反对者更担忧其对个人财产权、地方自主权的潜在侵蚀。这种分歧核心在于发展效率与个体保障之间的平衡。一个80%的同意门槛,虽然能解决“钉子户”问题,但若缺乏透明、公正的赔偿机制和申诉途径,很可能成为权力滥用的温床。地方政府和州政府的权限划分、不同意业主的权益保障,以及如何确保补偿能真正反映市场价值而非强制收购价格,都是法案能否顺利推行并获得民心支持的关键。
  • **《零工工作者法案》**则反映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工权益保障的困境。一方呼吁为零工提供社会保障和法律承认,以避免他们沦为“数字奴隶”;另一方则担心过度监管会扼杀灵活性,导致小平台倒闭和大企业垄断。如何为零工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同时又不扼杀行业创新和就业弹性,是所有国家在应对零工经济时面临的普遍难题。马来西亚的这项立法尝试,正是在摸索一条既能体现“昌明大马”社会公正精神,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

2. 民族象征与社会分化的风险: 围绕国旗悬挂的争议令人担忧,它从技术性的小失误演变为政治操作的工具,甚至达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当“挂错旗”比“公共场合吸烟”等实际危害更大的行为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和更广泛的关注时,这反映出社会情绪的非理性放大,以及一些政治人物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制造对立的倾向。这种“寒蝉效应”不仅会削弱民众自发的爱国热情,更可能加剧族群间的敏感和不信任。社论呼吁的“教育代替惩罚”和“互助精神”是重建健康爱国情怀的必要途径。

3. 对脆弱群体的关注与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尤其是一些悲剧性后果,使得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保护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从学生坠楼案到大学生的遭遇,这些事件揭示了现有校园安全机制的不足、问责制度的薄弱以及师生心理健康支持的缺失。政府成立“校园安全特别委员会”并强调“零容忍”,是积极回应,但更深层次的改革,如建立统一的举报机制、重塑校园文化、强化独立监督,以及成年人以身作则不煽动仇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提早退休的现象也与此相关,它揭示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包括繁重的校务、家校关系紧张、学生行为问题以及社会尊重的缺失。如果这些深层原因未能得到解决,将对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造成长期影响。

4. 经济发展中的新挑战与全球影响: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AI边缘晶片研发、数字身份认证),但也伴随着挑战。例如,大型数据中心在雪州建设引发的水资源消耗争议,凸显了在追求数字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可持续性和居民基本需求。而美国对小额包裹免税待遇的暂停潜在的贸易关税,则直接影响了马来西亚的国际贸易和本土企业,迫使马来西亚在技术发展和贸易策略上必须更加灵活和自主。

5. 媒体环境的复杂性: “特朗普爱上保洁员”假新闻的案例警示我们,在一个信息爆炸且AI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即使是具公信力的媒体也可能被虚假信息误导。这不仅考验媒体的核查能力,也提醒公众对信息来源保持批判性思维,并认识到AI可能成为谣言“永动机”的危险。

总而言之,马来西亚正面临着多元的内部压力和复杂的外部环境。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在追求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尊重和有韧性的社会。同时,民众也需提升批判性思维,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共同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