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公共政策与边缘化群体
Malaysia Public Policy & Marginalised Groups
《马来西亚公共政策与边缘化群体》一书,由Phua Kai Lit编辑,收录了探讨马来西亚不同群体所面临公共政策挑战的文章。其中包括对医疗政策演变的分析,特别是私有化的尝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菲律宾女性家政工人在马来西亚的跨国母职经历,以及导致她们移民的社会经济因素。书中还特别关注亚齐难民在马来西亚所面临的困境,揭示了他们因缺乏官方地位而遭受的剥削和虐待。最后,书中的文章也考察了马来西亚女性囚犯的社会经济背景,并讨论了马哈迪时代“知识分子政治家”现象在塑造国家思想和公共领域方面的作用。
《马来西亚公共政策与边缘化群体》一书由 Phua Kai Lit 编辑,并由马来西亚社会科学协会(Persatuan Sains Sosial Malaysia)于 2007 年首次出版。本书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的剧烈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以及各种社会群体的边缘化问题。
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源自 2004 年 8
月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马来西亚研究会议(MSC4)上发表的论文,并经过修订后收录。其余章节则是为本书特别约稿。
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关键议题和挑战:
- 医疗保健政策变革:Simon Barraclough 和 Phua Kai Lit 的章节审视了马来西亚医疗保健政策制定中的不确定性、争议、缺乏透明度以及政治犹豫,特别是在加速私有化和服务提供方面。作者指出,马来西亚在过去二十年里,国家试图通过鼓励多元化、部分政府医院企业化以及将药房和辅助服务私有化来重新定义和塑造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角色。
- 跨国母职与菲律宾籍家庭帮佣:Michelle Lee Guy 的章节探讨了菲律宾籍家庭帮佣在马来西亚的“跨国母职”现象。该章节揭示了菲律宾妇女如何为了家庭的经济福祉而牺牲个人,从事海外家政工作,这讽刺性地强化了她们的性别刻板角色。马来西亚政府鼓励这一现象,因为它有助于本地女性从事有偿工作,提高生活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儿童和老人的家庭支持和照护服务的提供。
- 亚齐难民的困境:John Tribbett 的章节揭示了亚齐难民在马来西亚的境况,他们因马来西亚对难民身份的“不政策”(policy of
non-policy)而继续遭受苦难和边缘化。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亚齐难民身份是出于对大量难民涌入以及与东盟“不干涉”原则的考虑。这导致难民被视为非法移民,容易受到勒索、骚扰和剥削,并面临被遣返的恐惧。
- 女性囚犯:Teh Yik Koon 对马来西亚女性囚犯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女性囚犯是外国人,因违反移民法被监禁。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女性囚犯犯罪的主要原因是贫困和经济问题。此外,吸毒是女性囚犯面临的重大问题。该章节呼吁为女性囚犯提供药物康复、心理健康服务、生活技能培训和出狱后支持计划。
- 男性到女性变性者(Mak Nyah):Teh Yik Koon 的另一章讨论了马来西亚的 Mak Nyah(男变女变性者)群体。随着伊斯兰化进程的加剧,社会对 Mak
Nyah 的态度变得更不宽容,导致他们被进一步边缘化,许多人被迫从事性工作,面临贫困、住房困难和健康风险。
- 女性(马来族)女权主义斗争:Helen Ting 的章节比较了 Khadijah Sidek 和 Fatimah Hashim 这两位早期马来女性活动家在争取女性权利方面的不同模式。Khadijah 的方法更激进、对抗性强且平民化,而 Fatimah 的方法则更保守、非对抗性,并采取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方式。
- 马哈迪时代的知识分子治国论:Deborah Johnson 的章节探讨了马来西亚政治中“知识分子治国论”的作用,以马哈迪医生为例,他将知识分子、技术官僚和政治领导人的角色融合在一起。这种现象既有助于领导者制定长期愿景,也可能被用来维持其领导地位,并导致公共领域讨论的狭隘和对不同意见的限制。
本书的序言中提到,马来西亚在 1957 年独立和 1963 年建国后,社会经历了显著变革。1969 年 5 月的种族骚乱后,国民阵线联盟成立并引入了新经济政策。在马哈迪的长期统治下,马来西亚的经济转型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加速。这些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化带来了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以及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本书希望通过批判性地讨论和分析这些政策问题和边缘化问题,为马来西亚社会新兴问题的学术研究以及公共政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本书中呈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反映编辑或马来西亚社会科学协会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