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快乐星期天__21_09_2025

 星洲日报—快乐星期天__21_09_2025


新闻标题及内容整理

優遊自在 柏林:一座城, 兩種世界,一個未來 柏林是一座见证了20世纪创伤与复原的城市符号。文章回顾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的“生命的狂欢”,当时人们蜂拥而上,庆祝家庭、朋友和恋人的破壁重逢。柏林墙自1961年竖立,存活了整整28年,全长达155公里,期间至少有140名东德人试图逃亡时被枪杀或意外丧生。今天的柏林墙遗址,如长达1.3公里的“东边画廊”,成为了露天艺术长廊,其中著名的壁画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深情一吻。统一后的德国并非完美的童话,前东德地区仍面临经济落后,但年轻一代正通过涂鸦、酒吧和电子音乐节等新的创造力来弥合裂痕。柏林的历史提醒人们,自由是厚重且真实的。

非常人物 李惠貞: 閱讀讓我們更自由 “独角兽计划”创办人李惠贞认为,阅读的重点不在书,而在“读”。她指出,阅读并非为了寻找简便的答案,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思考和找到解答。面对网络上碎片化资讯的冲击,她认为这种资讯只提供了“量”而非“质”,使人停留在“以为知道”的表层,从而感到空虚和焦虑。李惠贞强调阅读应该是有趣、没有负担的,只要愿意读,那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她的“独角兽计划”通过让参与者现场挑选书并专注阅读20分钟,帮助他们放下“没时间阅读”的焦虑,认识到专注度比时间长短更重要。同时,她强调阅读作为“输入”,必须通过表达(如写作、演讲)作为“输出”,来梳理和反刍所学。对李惠贞而言,阅读是拓展选择权、认识自己、并最终通往自由的途径。

半生不熟 北馬稻農的 古早味零食emping Emping是马来西亚米仓吉打和玻璃市的怀旧米食小吃,它与印尼的emping melinjo不同,是由稻米制成的扁平米片。白色的米片叫emping,淡绿色的稚嫩米片叫ringgi。对于昔日的稻农来说,Emping是在农收后的月圆之夜,全村人合力制作的余庆小吃或时令小吃,制作过程原始且劳动密集。米片本身零调味,通常拌以鲜刨嫩椰丝、糖和少许盐即可食用。然而,如今制作emping的老工具已成博物馆展品,这项承载着前人智慧的传统正日益买少见少。

“頭馬先贏制”造就什麼問題?/ 大馬現有的 選舉制度公平嗎? 马来西亚现行的是“头马先赢制”(FPTP),该制度是将选票转换为议席的方式,但最高得票者并不需要获得过半票数。由此造成的主要问题是产生大量的“无效选票”,例如在第15届大选,纳闽选区获胜议员得票率仅28.56%。此外,FPTP制度在马来西亚的“双极社会”中,反而会恶化族群关系,走中庸路线会吃亏,导致不同立场间的冲突加剧。该制度也催生了国会议席数量不断增加的问题,被政府用作养人和拨款的工具,而非为民发声。同时,选区划分存在不公,包括选区划分不公(跨县市)、州内选区划分不均(如雪州万宜选民是沙白安南的6倍),以及西马州际选区划分不均。

頭馬先贏,男性更可能 獲派競選 头马先赢制是导致我国女性议员占比低(仅约13%,全球排名倒数20%)的原因之一。研究员胡昌熙解释,单一选区限制了推选女性的平台,且社会氛围普遍认为男性更强,因此在单一选区的男、女二选一中,男性更有可能获胜。这种宏观结果导致党内领导层和新生代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偏低,形成恶性循环。胡昌熙指出,缺乏女性议员会减缓涉及女性关怀议题的政策制定。有研究证明,若议会中女性占比达30%或更高,儿童和孕妇死亡率将显著下降。建议通过“固打制”等积极平权措施来打破“男性候选人总是比较好”的刻板印象。

如何改革選制、 劃分選區, 讓民聲直達國會?/ 引入比例代表制, 以得票率決定議席, 更能反映民意 为了让民声直达国会,专家建议可效仿泰国或台湾,引入“多数决混合制”,采用封闭式名单比例代表制(CLPR),以得票率分配议席。比例代表制(PR)能根据政党的得票数决定议席数量,从而拉近得票比例与议员比例,更能反映民意。以2013年大选为例,反对党获得50.88%的得票率,却只获得40.09%的议席,比例代表制可以修正这种失衡。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黄进发建议至少需要四届选举才能完成选制改革和选区重新划分。这种转向“共识决民主”的制度设计,旨在产出最少人完全不满意的决策。

公民教育不到位, 要如何在課堂上 談政治?/ 公民教育面臨的困境── 學校各自爲政,老師各施各法 虽然投票年龄已降低至18岁,但我国公民教育长期缺乏统一和积极的课纲举措。现行公民教育面临多重困境:各学校各自为政,课程内容和名称不统一(例如尊孔独中曾使用“时事教育”);缺乏专职公民教育老师,现任老师必须同时准备其他主科课程;以及难以在课堂上平衡引导对话和独立思考。黄翠妮老师认为,公民教育若被融入主科,其主体性将消失,且跨学科融入也非易事。

公民教育的願景── 期待學生能關心社會, 參與社區 公民教育的愿景是培养学生不仅能投票,更能关心社会和参与社区。教育不应止于纸上谈兵的基础知识和普世价值。尽管如此,对于如选举制度这类知识,仍需先在课堂上科普,再搭配如模拟选举等户外教学进行实际应用。学生们通过公民教育学习主动吸收资讯,了解整个社会如何运作。

公民教育的難題── 被資訊碎片化的一代, 對時事議題不聞不問 后疫情时代,学生接触的文化资讯高度分裂、单向且碎片化。这种“资讯碎片和分裂”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甚至影响了公民教育,造成“娱乐至死”的现象。当老师们试图讨论重要的社会议题时,如果学生对时事不闻不问,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怎麼讓學生瞭解政治, 參與選舉制度? 为了让学生了解政治,教师会设计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扮演投票站工作人员,设计竞选宣言和进行候选人辩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熟悉投票流程,更让他们明白“选举是我们人民能改变政治的机会”。公民教育组也会组织学生参访国会。

關於政治、選舉,學生怎樣看待? 学生谢佳恩和林均勇认为,虽然政治是无法轻易改变的事情,但作为公民,必须去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局势,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通常会与家人讨论时事新闻,但同辈之间讨论时事议题的频率不高。他们认为公民教育教会他们学会主动吸收资讯,并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运作。

夏 之 棲居 这是一篇东方诗画写生集中的短文,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夏日残暑消散的情景。通过柠檬汁和冰凉的玻璃杯来驱散暑气,并记录了与他人的欢笑,表达了对即将消逝的夏天的一种眷恋和感触。

以 酒 爲 起 點 發 掘 周 邊 秘 景 文章建议以酒厂参观为起点来计划旅行,以获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以日本为例,参观如Suntory的“山崎蒸溜所”不仅能了解威士忌知识和品尝市面难寻的原酒或高年份作品,还能在酒厂附近发现旅游书上没有介绍的僻静景点,如椎尾神社的红叶景色。这种旅行方式能帮助游客发掘酒以外的、有关当地的有趣人和事。

米 蘭 百 年 圖 書 館 | 聽 作 家 對 談 女 性 議 題 : “女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 在米兰设计周期间,Miu Miu Literary Club在米兰最古老的文学协会举行活动,讨论了西蒙·波娃和圆地文子的作品。活动旨在挑战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提高对女性教育和自主权议题的关注。讲者讨论了西蒙·波娃小说《The Inseparables》中少女时代的力量,并重申了她极具影响力的观念:“你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这不仅是你生来是女孩,长大后便会变成女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过程”。

新 书 上 架 新上架的书籍包括:

  • 《故宮百話/野島剛》: 探讨故宫作为文化IP,如何在当代对话,以及导致故宫品牌弱化的原因。
  • 《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出 走/尼爾·佩爾特》: RUSH乐团鼓手在遭遇妻子和女儿去世的重创后,选择骑摩托车出走,通过移动寻找活下去的可能。
  • 《牆/納瑟·阿布·瑟路爾許》: 巴勒斯坦囚犯将监狱之墙视为对话者,以诗意方式书写Nakba(巴勒斯坦人灾难日)和对30年禁锢的思索。
  •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分析中共间谍在全球活动的案件,指出中共采取“举国体制”来鼓励全民参与情报活动。

在輕鬆幽默 中揭露文化差異 文章评析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小说围绕着4个华人移民家族的母女故事,通过幽默的角度来描述文化差异和代沟。故事轻松好读,特色在于对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刻描绘,例如母亲要求女儿吃光碗里米饭才能找到面容干净的丈夫,以及作者使用英文拼音来表达中文词汇(如CHABUDWO、BUTONG),以展现世代间的语言和文化隔阂。

從 此 書 探 索 南 洋 大 衆 書 刊 文 化 史 文章评析萧永龙的文集《南洋书话:香港、南洋、民国旧书刊记述》。该书史料梳理扎实,聚焦探讨香港、南洋新马等地出版的文学与文化刊物。作者深入思考了大众刊物背后的文学美学与政治意涵,例如剖析香港三毫子小说中“南洋元素”的操作,指出这些刊物实际上“缺少本土意识”。书中的“蕉风椰雨话旧册”还讨论了马来亚出版的刊物,及其如何宣传政府的“马来文”作为“国家语言”的政策。

遺忘與沉默的背後 文章评析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沉重作品《战争中没有女性》,该书通过访谈记录了二战中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前线经历,包括狙击手、飞行员和护士。作品没有英雄主义的光环,而是直面战争的残酷(泥泞、饥饿、恐惧)。这些女性在战后并没有被视为英雄,反而因上过战场而被社会排斥和歧视。该书揭示了战争的伤痕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提醒人们必须聆听那些被遗忘的痛苦。

蔡依林《Pleasure》專輯評析:突破還是過渡 蔡依林全新专辑《Pleasure》在网络上评价两极。专辑在制作层面展现了国际化的野心,编曲与混音贴近韩国与欧美流行标准。然而,虽然专辑依旧探讨人性,但整体显得更温和、更贴近市场,缺少了过去作品的凌厉感。尽管蔡依林的唱功和舞台魅力无可置疑,但该专辑在国际化制作与七宗罪概念的落实上存在矛盾,主题显得稍显模糊。

純真之殤:《魷魚遊戲》第三季中被浪費的 救贖隱喻 《鱿鱼游戏》第三季被批评为一场受商业逻辑裹挟的叙事溃败。文章认为,第三季试图以“孩子”作为破解人性困局的钥匙,但核心主题“为孩子而战”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和心理深度。无论是主角成奇勋的转变,还是前优胜者黄仁昊的“良知觉醒”,都显得过于突兀,缺乏戏剧说服力。此外,警员黄俊昊的支线故事被认为是叙事上的冗余。最终,Netflix将本可用一季讲完的故事强行拆分为两季,这种商业操作讽刺性地成为了该剧所要批判的资本逻辑的体现。

SHN蘇靜雯《it's not you, it's me》創作專輯 这是对SHN苏静雯独立创作专辑的评析。该专辑具现代感,音乐线条抓耳,以她冷静与感性矛盾并存的个性为基调。专辑的10首曲目坦率真诚地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情感与挣扎,即使内容并非完全亲身经历。其中,开场曲〈Hi!〉直接邀请听众“来开箱”她的矛盾与梦想,而与丈夫合写的〈Jupiter's Moons〉则是一首温柔甜蜜的情歌。

海 岸 村 的 日 出 日 落 / 太 陽 下 山 明 早 依 舊 爬 上 來,花 兒 不 謝 也 不 往 前 走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以淡然幽默的基调探入日本东北部311重灾区宫城县南三陆町居民的创伤印记。故事通过一位莽撞的东京访客西尾晋作的闯入,来勾勒城市人与乡镇人之间的互动。电影巧妙地处理了灾后空屋再利用和人们心理跨步的矛盾:镇民们面临着该保留回忆之地,还是接纳新的生活温度的艰难选择。电影给予了受伤的人们充足的宽容与时间,不强迫他们向前跨一步,即使“日落日升,一切没有答案也没有关系”。

香港的香辣味 文章介绍了香港中环的创新粤菜餐厅WING,该餐厅由主厨郑永麒掌厨。WING擅长运用辣味与香料,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融合,打造出层次丰富、平衡细腻的辛辣中菜。餐厅名字取自“永”的粤语发音,寄寓着“永不放弃”的精神。文章特别推荐了其招牌前菜“香辣日本蚝伴自制黄金皮蛋”,以及运用西餐干式熟成技术的“熏烟蔗汁乳鸽”。

鬼月 文章探讨了农历七月半在佛教中的正式名称——盂兰盆节,它也是报恩、孝亲、普度众生的日子。作者分享了母亲年轻时有阴阳眼的经历,以及自己遇到的灵异事件。作者曾对灵异现象感到恐惧,但观看电影《The Others》后明白:“我们其实只是活在不同空间的个体”,从而减轻了对灵魂的害怕。通过全程参与盂兰盆法会,作者感受到了与已故亲人(外公外婆)的连结,体会到盂兰盆节的意义。

小俠紅蝴蝶馮寶寶的盲盒 作者将当前流行的“盲盒”玩法,与自己童年时期(小学四年级)为了收集冯宝宝主演的武侠片《小侠红蝴蝶》剧照而购买“零食盲盒”的经历进行对比。当时的盲盒里装着廉价糖果、饼干或难吃的腌渍橄榄,但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收集贴在外面的电影剧照。这揭示了商家通过印制剧照等方式来吸引“笨小孩”,体现了收集欲望和商业头脑的长期存在。

原來我們不是勝利者 这篇文章挑战了关于受精过程的“常识”。传统的常识认为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是一场“赢在起跑线”的竞争,最快的精子获胜。然而,一篇科普文章指出,现实情况可能相反:受精的基础是合作和牺牲。早期的精子前仆后继地撞向卵子外壳坚厚的保护层并死亡,直到保护层出现裂缝,后来的“幸运之虫”才能成功受精。这暗示了新生命并非建立在竞争之上,而是由无数死亡的精尸积累而成,生命的起点便带有黯黑的颜色,体现了生与死、暗与明的紧密关联。

墓碑的隱秘史 文章介绍了对马来西亚义山墓碑的考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研究内容包括墓志铭的梳理、石碑文字语言的演变(如“石叻”指新加坡)、风水座向的标记、以及石碑上可能出现的历史纪年,例如日据时期的日本太阳历纪年“卒于2602年”(1942年)。高级石材如产自泉州的青斗石,因其稀有和昂贵,曾是高品质墓碑的选择。文章总结传统是会改变的,未来祭拜方式可能简化,甚至供桌上会出现如汉堡包等现代供品。

海 面 上 的 光 这是为邦咯海岛节制作的一部50分钟纪录片,将“光”作为核心主题。作者解释,“光”具有双面性,既象征文明的起点,也照亮了人类欲望的阴影,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这部作品被描述为一篇探索时代与人性流动与变幻的“散文”,而非报告文学。作者认为,作品完成后如同一个独立生长的孩子,观众的解读赋予了它最终的意义。

最精煉的世界巡禮:2025年世界博覽會 大阪世博会为旅人提供了一场“最精炼的世界巡礼”。园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藤本壮介设计的、长约2公里的“大屋根环形回廊”,它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象征着在文化和资讯碎片化的时代重新连接断裂。各国展馆展现了多元的文化和科技,例如主办国日本馆以环境永续为主题,打造了会“吃掉垃圾”的循环系统;台湾以企业馆名义参展,展示了芯片技术和生存韧性;意大利馆则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如达文西的亲笔手稿。

既農耕,又遊牧 文章探讨了地方创生的策略,即必须在“农耕”(扎根与积累)和“游牧”(流动与创新)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作者最初偏爱“游牧”带来的自由和灵活性,但在后来的实践中体悟到,真正的改变需要“农耕”式的扎根与承诺。地方深耕者需要将在地累积的稳定基础,与国际流动带来的资源与观点相结合,才能在全球化的挑战中找到出路,让地方长出自己的韧性和位置。

拜 兄 弟 公 文章介绍了柔佛东甲独特的“中元普度”活动。这一活动最具特色的是,在普度主位上不摆放传统的大士爷(鬼王),而是抬出“鹅城韩江两郡义冢灵魂公墓”的画像进行拜祭。在全盛时期,普度场面壮观,曾有一天多达200只白猪祭拜,并有独特的“抢旗”习俗,相信抢来的旗子能驱邪辟疫,保佑家畜兴旺。虽然如今盛况不复从前,抢旗习俗也随着农牧业的式微而减少,但这一祭拜公墓画像的传统仍作为东甲独特的历史记忆和认同而存在。

墨 西 哥 的亮 麗 反 差 墨西哥的艺术审美风格是本土(阿塔克兹、玛雅)与西班牙殖民文化(天主教)融合的结果。其审美属于“鲜艳一派”,这种亮丽与该国在资源上的贫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墨西哥的绘画艺术至今仍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现代感不强,有人认为这受到了毕加索的影响。此外,墨西哥人热爱音乐和舞蹈,街头壁画是重要的创作出口和发泄乐园,弥补了画廊和画坛的相对寂寞。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98印尼华人遭遇实录

华文独中教科书~高中华文各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