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星期四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伯圆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伯圆
(1914-2009)
僧人、艺术家
 

融禅境入书法艺术的僧人

伯圆是马来西亚佛教高僧兼书画家。除了弘扬佛法及执行宗教事务外,伯圆精进地钻研书画与禅修。他一生较明显的或被人所知的贡献是表现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从宗教导师的角度而言,伯圆与其他出家人最大的不同点是他被视为一位书画艺术家;然而,与其他艺术家比较,他较特殊之处是将佛教的禅修境界融入在其书法艺术里。1994年,伯圆为当时首相马哈迪夫人领导的福利协会举办了首次个人书画展,并筹获马币50万元义款。此外,2000年国家画廊特别为他举办了《心清安祥:伯圆上人的禅艺世界》书画展。这是国家画廊首次为一名华僧画家举办个人画展及书艺展。

    伯圆,姓李,名德福,原籍福建省福安县人。他于1914年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里,在父亲去世后的33天出世。6岁时,母亲改嫁,他到了11岁才入私垫,并开始学习书法。他居住的乡村靠近海边,深感渔民杀业重,故自他求学后就不再吃荤;又因父亲早逝,对“人身难得,生命无常”有所感触,19岁时便萌起出家的念头。后来,在福安县的狮峰广化寺依静绳法师出家,法名圣光,字伯圆。“伯”为其同门师兄弟辈分之字;“圆”字为圆满之意。静绳法师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僧人,常与读书人来往,并在书画上与他们切磋。这对伯圆日后钟情于书画起了关键性的影响。

    在22岁时,伯圆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依虚云(1871-1959)法师座下受戒。受戒后入住禅堂,并在石鼓佛学院求学,后任职鼓山丛林知客师。伯圆跟随虚云法师两年后,虚云即到广东省曲江南华寺宏化。伯圆曾说每当虚云法师经过他身旁时,他常会生起忏悔心,觉得自己修行不好,愧对师父。他对虚云的威仪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佛经所言:“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唯有虚云才称得上。虚云是近代佛教的领导者之一,曾在民国时期保护佛教寺院、团结及争取佛教徒权益,也是一代禅师。伯圆曾亲近他,无疑的,也受他的行为与思想影响。这些种种的特殊机遇,使伯圆成为马来亚早期少数较有学识的重要僧人之一。更重要的,虚云以修禅闻名,曾有入禅定的经验;伯圆除了重视在生活里实践佛法,也鼓励信众习禅,亦将禅意融入在书画艺术里,从他问学及崇拜虚云看来,可谓受虚云影响深刻,或谓体现了禅宗的艺术风貌。

    伯圆所以能成为出色的书画艺术家,其基础主要有两个助缘。其一,拜福州鼓山涌泉寺一带有许多石刻书法熏陶所赐。如他在《松涛声里话前尘》所言,他在1947年以前住在鼓山,满山皆是苍松怪石,历朝题刻无石不书,而且全是名家之笔,书法词义均佳。他曾逐一看过石上的书法,也把它笔记下来。更重要的,伯圆在涌泉寺结识了忘年之交的贾梦鱼。贾氏为梁启超的学生,学问与书艺兼嘉。在贾氏的指导下,伯圆的书法因而进步神速。至于伯圆的画艺,他师承了虚云之好友缪子轩的艺术技巧。佛教学者古正美曾为《心清安祥:伯圆上人的禅艺世界》画册写序,她说:“上人的书与画一样,都自成一格。其书法的风格厚重、朴质、自然……到了1980年代初期,无论书法上或绘画上,都可以看出其修禅的功夫己入不可思议的禅定境界。”新加坡艺术家陈瑞献曾以代表佛教悟境之意的“大圆境”三个大字赠送伯圆,以表扬其书画境界之高超。伯圆的弟子刘庆伦形容其师晚年的字体为“一种浑厚圆满的金刚体”。要言之,伯圆的书法最大特色是“随意浑圆”,即融禅意入书法,可被誉为其独树一帜的“伯圆体”。至于伯圆的画,则比较难看出自成一家的格局。他喜欢画竹、梅、兰、松等,属于有中国文化蕴涵的画,也是中国文人喜欢画的画。众画之中又以竹、兰、梅画得比较出色。

    除了书画艺术以外,伯圆为早期移民马来西亚的汉传僧人,其对本地佛教亦有贡献。由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大部分由劳动移民组成,像伯圆一类曾受过教育的僧人就显得非常重要。1961年,伯圆受邀到吉隆坡弘法,并于次年在八打灵再也建立湖滨精舍进行宣扬佛法的工作,并担任各佛教团体的导师及顾问。其中,他在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担任了四届的副主席,卸任之后还一直担任顾问一职。值得一提的是,伯圆从1969年至1976年间受马来西亚广播电台之邀介绍佛理。其演讲的内容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愚痴与智慧>、<贪婪的不良结果>、<怎样是安乐的人间>、<瞋恚是人生的暗礁>、<修学佛法>、<出家与在家的学佛>、<为何要做个好人>、<情感与智慧>、<从母爱说开去>等。从这些讲题,我们大致可以说伯圆的佛学思想乃以人生与生活为导向。伯圆的佛学思想主要见于《南洋佛教》所发表的系列文章及他为马新各佛寺所题的对联。目前,我们还未见代表伯圆思想的文集出版。有关他个人较长篇的著作有《睡狮身上的疤痕》、《松涛声里话前尘》、《五台山上一行者》,前者未出版,后两者曾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的《南洋佛教》连载。其它较为代表性的著作有《心清安祥:伯圆上人的禅艺世界》(2000)书画集及《翰墨因缘‧伯圆上人刘庆伦师徒作品合集》(2004)。

    伯圆不仅弘扬了佛法,也推广了中华文化。自1980年以来,伯圆不断地担任书画比赛的评判及顾问,对提高本地的书画风气有一定的贡献。伯圆分别在1991年以“风清松子落,水动藕花香”的书法作品被中国的“神墨碑林”入选刻石树立于宋陵及1992年以楷书写杜甫诗<前出塞九首之四>,被杜甫陵园入选并刻立碑石。马来西亚的文教界前辈,如己故林连玉(1901-1985)、任雨农(1911-2009)、沈慕羽(1913-2009)及陈蕾士(1917-2010)等都与他有交情。

    总结伯圆一生,大概可以用其自诩的“心清安祥”来形容他。所谓“心清”,指的是透过修禅定,让一颗散乱的心安定下来,然后再进一步修观智,启发心识中的般若或智慧,则可达到“自在安祥”的境界。由于伯圆受禅宗的影响,其弘法事业乃属于随缘教化方式,他并不将弟子留在身边而鼓励他们到别处弘法利生。伯圆的书画艺术与禅意融和,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由于他的艺术才华,他在马来西亚文教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亦与文人墨客交往,并将佛法普及在文教与艺术之间。伯圆是早期移民马来亚的少数知识僧人,故他的书画、佛学思想及与文教界的交往事迹,可成为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学术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黄文斌

参考数据
‧伯圆:《心清安祥:伯圆上人的禅艺世界》,八打灵再也:湖滨精舍,2000。
‧黄文斌:<禅艺融和:伯圆法师传记评述>,《亚洲文化》,新加坡:亚洲学会,2010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