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徐徐行实地
安焕然
有明一代,海南不仅不再被视为流放罪成的地方,而且还是人材辈出之地。尤其是丘浚和海瑞,更是明代海南人中最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功绩、学养,不仅至今仍被海南人引以为荣,而且“丘海”之人格情操更是海南人的精神典范,诚是明代“海南人士中之双璧”。
海瑞,很多人知道。但实际上,在明代历史之中,论官阶和学养,丘浚的地位远远超过海瑞。
丘浚(1421-1495),海南琼山人。幼年丧父,幸赖祖父和母亲李氏教养。小时候聪慧过人,6岁之时即能信口为诗,时人誉为“神童”。但丘浚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交织于钝挫与傲视之间,从乡试举人到廷试进士,前后整整耗了10年光阴。
本以为考中进士就可以施展经世之志了,岂料朝廷委以丘浚的官职竟是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为编修),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官职。但他定力很够,潜心于学术著述,以博学著称。在翰林院(1454-1477年)和在国子监担任祭酒(1477-1488年)的35年期间,是他一生学术著述最丰富的时期,参与编修官书和撰写的著作有9种之多,而且几乎是“每成一书,官阶就晋一级”。
明孝宗继位之时(年号弘治),是明朝的中兴时期。博学多闻的丘浚适逢其时,获得明孝宗的赏识和重用。1487年丘浚完成其代表巨著《大学衍义补》,甚受孝宗皇帝赏识,晋升为礼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年)受命完成编修《宪宗实录》,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此一晋升举措是明代空前的破例,已具有宰相的职务与地位了。南方小岛竟能出此名臣,怎不是海南之荣耀。
丘浚对后世的影响,还在于学术。他的学问涉及很广,尤以经济思想著称。学者苏云峰指说:丘浚的代表作《大学衍义补》是第一部将儒家由“内圣”而“外王”的经世思想与实践,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著作。他不仅讲政治理想,也谈政治实务。学术与政务的贯彻,丘浚晚年之受任为宰相,奠定了弘治中兴的基础,而他的经世实用之学也影响了明代晚期的学人,诚是明代文臣之宗。
但,丘浚在政坛上亦颇有树敌,史家评价褒贬不一。《明史》说他“顾性褊隘”,而且很不给人面子,甚至与其政敌“不交一言”。后人指说丘浚之学问虽佳,但“卫道的味气太深,常欲把儒家来律己和教人,以及个性太坚强”,以致在官场上常得罪人。
然而,若仔细分析个中因由,除他个人的个性刚直,好议人是非、争曲直之外,间中亦有政坛上的利益冲突和南北士人之宿怨问题。批评丘浚的人多是北方士人。此乃处居中原,高傲的北方文人瞧不起南方士人,看到南方人被朝廷重用又眼红,如此的歧视心态,更别说丘浚还是出自那国境之南的海南岛了。
然而,丘浚一生清廉好学,逝世时家人治丧,亦仅得“图书数万卷而已”。事实上丘浚是一个不贪恋权位之人,受委入内阁后,曾3次上疏以年老体衰,乞请退仕,奈何孝宗皇帝均不批准。有感于政坛权争之俗不可耐,在1492年的〈壬子四月有感〉中,丘浚写到:“平生安分只随缘,临老登庸出偶然。两脚徐徐行实地,一心坦坦对青天。月因近日光常减,竹到经霜节愈坚。记得唐人好言语,相公但愿汝无权。”
晚年的功成业就,却有更多的乡愁,思念海南的乡情一直缠绕这位“世家于海南,北学于中国”的一代文臣京官。1495年,丘浚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孝宗皇帝特遣钦差护送其灵柩,归葬海南琼山故里。
近来整理新马海南人史料,发现海南籍人多有从政或杰出表现者,姑不论其成就如何,世人评价却常是褒贬两极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代丘公浚啊!管他那庸人俗世,只要扪心自问,是否“两脚徐徐行实地,一心坦坦对青天”,无愧于心就好。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20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