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奋甚么拳

怒奋甚么拳
安焕然
 
南院期末考,又适逢“华教节”,我在这一学期中文系的“马来西亚华人史”课考卷填充题中特地出了这么一道题:“‘飘零作客滞南洲,时序浑忘春也秋。幸有嶙峋傲骨在,更无暮夜苞苴羞。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_拳搏虎头,海外孤雏孤苦甚,欲凭只掌挽狂流。’这首著名的七律,作者是林连玉。”
 
想考考同学们的关心度和“基本常识”。上了一个学期的马来西亚华人史,身为华教子弟,想来同学们应该会填写这一空格的答案:就这么一个“空”字呀!
 
怎知,批阅考试,直冒冷汗。全班近30位学生,只有两个答对。有的答案臆度糊乱填写,竟有“虎拳”、“龙拳”、“狮拳”、“狼拳”、“铁拳”、“钢拳”。
 
林连玉,一个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我们几乎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我们的“族魂”,怎么到了千禧年后的仅仅7年,新生代对他竟是如此的模糊!
 
如此的隔阂,如此的代沟,真的就是建一座纪念馆就能让林连玉精神长存了吗?
 
一年前,带中文系学生去居銮搜集柔佛州海南人史料的工作,拜访海南会馆。行前总要做点功课,分发资料,给同学们上上课。谈及居銮海南人的历史,免不了要论及郭巨川、郭新这两位较早期的海南籍闻人。他们不仅是著名的实业家,对社会公益也颇多贡献,其中郭新还是居銮琼侨公所的创办人。既然论及郭氏家族,自然也就会提到董总前任主席郭全强先生。郭新是郭全强的叔公,而郭巨川则是郭全强的祖父。
 
为了方便介绍这两位海南大老,我跟同学们说:“郭全强,郭主席,你们应该知道吧!郭主席不懂,董总你们总该知道吧!”7位组员,4位摇头,其中竟有品学兼优的独中毕业生。
 
当时的我一脸愕然,哭笑不得。
 
话说30年前,为了挽救濒临绝境的独中,由胡万铎领导的霹雳华校董联会发起为独中筹募百万元发展基金,获得各界热烈响应,继而竟掀动成全国性激奋人心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华教在“山穷水尽”之处绝地重生。
 
在此波澜壮阔的华教复兴运动中,董教总高举华教大旗,成为独中复兴领航的总指挥中心。同年底,董教总在吉隆坡召开“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成立“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同时通过大会提呈的《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拟定了华文独中是华教堡垒的使命。对华文独中的使命、办学方针、课程、考试、经济问题、学生来源和出路等基本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郑良树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中说:“《建议书》标志独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扬弃了追随国民型中学的尾巴路线,厘清了华文中学应该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母语教育系统路线。”《独中建议书》拟定,实是把以往各自为政的全国独中联成一体,独中的发展才有了一条总的办学施教方向,以及明了彼等所应持守的华教底线原则。
 
为了提升独中的水平和素质,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继而也先后设立了5个委员会和4个工作小组来推动、贯彻独中多方位的发展。在此华教复兴运动的推使下,全国独中学生人数为之遽增。宣教运动与忧患意识,华教的大力复兴,使得一些原本跌落谷底的华文独立中学脱离窘境,也渐而有了起色。
 
华教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格局,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条发展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辛酸而又动人的故事,又有多少任劳任怨的付出者。
 
当然,不懂“怒奋空拳”,不认识郭全强,对董教总也不是那么的熟悉,似乎无损于一个华校生“素质”的培养。然而时至今日,为什么我们的华校新生代连最“基本”的华教常识都不知道了呢?这应该吗?问题出在哪里?不能全怪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华教(包括独中教育及华社民办高等学府)是不是要检讨检讨?
 
星洲广场‧作者: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06/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