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枝口述中江历史
摘要:访问中江耆老陈木枝,让我们了解到中江地方的过去。事实上,中江是因为紧急法令时期,许多外来移民被勒令搬迁到此而开始兴盛。我们也得知陈木枝的家族如何在这里生根、发展。访谈中也略述及永顺利港港主巫许回川的事迹。
口述者基本资料:
口述者姓名:陈木枝
年龄:76岁
祖籍:潮阳
移入大马:第二代
职业:小园主
学历:小学毕业
家庭背景及家庭成员:妻子、三子两女
社会地位和社团职衔:中江学校董事、永吉宫总务
政治地位及政党职衔:马华公会执委、新村委员会委员
采访者:安焕然讲师、李文辉、蒙爱云、林惠芳
采访日期:2001年2月10日
采访地点:上午9时30分
采访地点:中江小学
口述整理:李文辉
口述内容:
一、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与方言群:
陈木枝在中江出世。根据他的回忆,中江在过去是一大片橡胶林。战後,才开始发展工业。
中江的华人社群,以福建和潮州人占大多数、而这个地方的居民,其实多是在紧急法令时期由附近的永顺利港、民鲁一带迁移进来。
二、港主的创立年代:
据陈木枝所知,中江并没有港主。在这一带,只有永顺利港有一位港主。
三、抗日以及日据时期:
陈木枝表示在抗日时期,中江曾成立一个抗日筹赈会支会,并且拥有本身的办事处、据悉,筹赈会中有潮州籍的成员,名叫张永和。筹赈会每星期出动一次,进行卖花等筹款活动。
当日军开始发动战争时,中江上岭一带沦为战场。在战事中,英军伤亡惨重。随後,英军占据了山头,从山上抛掷石灰块,抵抗日军的攻击。日军从民鲁开始施行包围的战略、双方僵持了—个星期,英军忍受不住,被迫投降。
在中江,日军并未进行屠杀。倒是当日军发现当地人进行偷窃等不法勾当,即给予处刑。陈木枝还听说,中江这里曾有一位日本人园主,其真实身份乃是间谍。日军进占中江之後,那位园主成为日军的黄旗军官‘这位曾为间谍的日本军官,对中江的华人还算不错。中江之所以不曾发生屠杀事件,据说,正是因为这位军官的缘故。
之前的筹赈会成员,当日军进入中江时,全都逃亡至别处。
因为抗日军的主力在巴莪一带,民鲁(Bindu)的抗日军只占小部分,其活动也并不活跃。
日据时期,中江没有发生种族冲突的事件。因为那时候,中江的马来领袖为人很好,制止了当地的马来人向华人进行斗争。在陈木枝的回忆里,这位马来领袖喜欢整天都在山芭里捉鱼。
四、紧急法令时期:
日本投降後,抗日军曾控制了中江一个时期、同时在此组织胶工工会。但是,并不起甚么作用。
中工的抗日军似乎未曾和英军发生冲突,抗日军要求当地居民提供蕃薯之类的粮食给他们,同时还征收一些税。但,抗日军的这些举动都不带有强迫性。
为了截断人民和共产党的联系,英政府曾在中江围起篱笆;接着命令人们搬到新村内,中江的居民便是在这时候从永顺利港、民鲁等地迁移进来。英政府还要村民组织自卫队,而陈先生便曾参加过自卫队,陈木枝讲述自己的经历时说,紧急法令时期的自卫队都有佩戴枪械。当时,中江的营内共有12支散弹枪(猎枪)。由於自卫队实施的是轮班制,於是,轮到谁执勤时,谁就得去领取配枪:当执勤过後,便得把枪交回,交给下一位使用者领取。但是,因为中江在紧急法令时属於黄区,所以,这一带尚算平静。陈先生就表示,他从来都没有开过枪。
新村居民的生活受到管制。英政府实施宵禁,规定人们在早上6点至傍晚6点这段时间内,才可以到篱笆之外的地方活动。当时的割胶工人,都必须等到的6以後才出外工作。宵禁的政策维持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中江被宣布为白区之後才被取消。
那时中江的新村,占地70依格,房子都是用亚答以及木板盖成。新村里头有自来水的供应;但电源就属於私人所有,拥有发电机的人便利用机器,售卖电源。新村的地是政府配给,拥有99年地契。
五、受访者家族背景:
陈木枝的父亲,是通过卖猪仔的方式过番南来马来亚。那时候,新加坡有一家“万隆栈”,专从事猪仔的买卖:而万隆栈的猪仔则以潮州人占大多数:陈木枝的父亲和其他的人—样,是乘船到来,大夥儿全躲在船舱里头。到了中江,他的父亲便替一位名为赵维(潮州会馆赵楚生先生的曾祖伯)工作。他在这里从事种植甘蜜以及开芭的工作,而这里的工人都是潮州人。陈先生的父亲工作的首三年,并不能够支取工资。三年以後,每年的工资则有8元。不久之後,陈木枝的父亲便在赵维的园地後面自行砍芭,开辟了十依格的园地。
陈木枝的母视是潮州饶平人。据说,那个年代的人们在进行婚配时,讲求男女的结合必须在同一个籍贯里进行。例如:潮州人便不能和福建人结婚。
陈木枝一出世,家族便已有橡胶园了,那时家里的橡胶园足以维持生活。日据时期,父亲的橡胶园以收取叻币或香蕉票的方式售卖。战後,陈先生曾在板厂里工作。自己储存了一笔积蓄,然後,购买园地。如今,陈先生已拥有5依格的园地,这些园地也有三十余年之久。
陈木枝的孩子全受华文教育,只有一位受英文教育。
六、宗教信仰:
陈木枝全家的宗教信仰均属於一般的华人民间信仰。
在谈到当地的庙宇时,陈木枝表示,过去的永吉宫是一座规模有三路亚答的建筑物,若遭遇风吹雨打,常会倒塌。至於“三路”,指的是15尺的长度。听谓的“路”,是潮州人所使用的数量词。由於在建筑亚答屋前,必须用亚答叶制作出一张张的亚答片。每一张亚答片的长度大约是6尺;潮人就以一路用以指称—张亚答片的数量词。
永吉宫的大伯公是从前由港主请来,为的是保佑全港地方的平安。每年的八月十五,永吉宫都会播放露天电影,很久以前,永吉宫就有了这样的活动。
永吉宫主祀大伯公。而且,永吉宫的大伯公还有一段渊源。在永吉宫还未正式成立以前,除了永顺利港供奉大伯公之外,另在有吉山也有一间大伯公庙,只是鲜少有人拜祭,香火不盛。於是人们便将两处合为一处,以永顺利港的大伯公庙为主,命名门永吉宫:两座庙宇中,以永顺利港的大伯公庙历史比较悠久,只是没有古老的香炉或石碑之类的物件可资证明。此外,配祀的神明还有慈悲娘娘以及永顺利港港主巫许回川的牌位。每逢七月初一是港主巫许回川的忌日,其籍贯似乎是潮州饶平人。巫许回川在年轻时便逝世。陈先生听说巫许回川还有一位亲人住在中江,但也已经过世。从前的永顺利港曾种植甘蜜、胡椒。当时缺乏肥料,人们便砍伐树木,再用火焚烧,然後,用泥土埋起,运用这种方法使土地变得肥沃。
七、地方上的教育:
学校方面,早期的中江曾有一所侨南学校,为福建人创设;另外还有一所志群学校,其位置在现今中江一所工厂之内,为潮州人创设。以後,一位移民官莅临,强制两所学校合并为一间,即为今天的中江学校、中江学校现有400余名学生。学校的设施每年也都在进步之中。其中一座四层楼建筑物也已竣工:目前,学校有本身的电脑室、图书馆;而教师办公室、校长室都有冷气设备。
右为口述者陈木枝
资料来源:《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页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