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小走向伺方?
——从董校风波看华小将来的发展
陈爱梅博士著
引言
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动机、手法与交待的课题
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透过对董校风波事件的发生——从一个点,看一个面,与大家分享,并加以分析现今华小的发展趋势,其身在客观的政治环境,及官僚领导教育的后果,是如何促成华小的应试制度,及学生书包过重的背后的原由与消费文化的滋长。
尤为重要的是,本书要与大家探讨有关:华小里头的教育与政治;华小各造的教学理念,造就成的华小的教育素质,并从中探讨现阶段领导华小的四大火车头(董总、教总、校长职工会及家总)的背景、其教育理念及间中的矛盾。
在分析、撰述华小董校风波的错综复杂的事故中,作者尝试引导大家从书中列下的背景,与大马政府在政治与政策上的偏差实施,即能见‘树’也能见‘林’一窥个中真貌——简言之,这本书尝试为下列各造人物——政府、校长、老师、家长及各造关心华教的人土提供一个基础,做为了解环绕华教与华小的问题症结所在,其中包括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著述这本书的动机是始于2004年。八打灵培才华小家协揭发校长的一些不当行为,诸如:学校作业的运用泛滥成灾,还有学校组织旅行团的舞弊等行为,并要求调换校长。同一年,报社也对华小书包过重发出探讨性的舆论。其实,以上问题是本文作者关注已久的课题。于是在2004年11-12月间,笔者走访了10间华小校长,受访者也包括领导华小教育的督学处、课程部与考试局的教育官员,对华小应试教育的源来与大势所趋的发展,伸出探讨触角。因而促成了本文第一章的内容。
2006年3月5日,在读了刊登于报章上的《校长告家长书》的广告词后,笔者的心情异常沉重——于是把当时对华教的关注心情,写成这本书,对2006年首5个月期间,董总(董)、校长职工会(校)、家长会(家)发生的一系列的争端作出了分析,而形成了本文第一章下半节的论述。
本书也探讨了造成华小书包过重的源头与影响。其中涉及的是校长与老师的教育理念,及在其背后推波助澜的出版书商与电脑公司。这是本书第二章的内容。
第三章交待了董总对内对外斗争的一致强硬立场的源来及其历史背景,并从大马政府对华小的诸多政策偏差中,点破了政府不兴建华小造成华小人数爆增、师资短缺、校长‘坐大’与“做作业文化”在华小泛滥成灾的原因;也从中探讨华社坚持捍卫华小的意义。
在本书的后记部分里,笔者指出日后影响华小的操作方向,决定于现今领导华小的四大火车头的智慧——除了对华教应具有诚意,各造在领导方面具有的前瞻与后顾,尤其是对大马的客观政治环境具有透彻的认识,及各造领袖在沟通方面的收放能力,决定了华小内在矛盾的处理。而更重要的是,各造要尽弃前嫌,以开明、尊重的心态看待各造的立场与观点,并从中寻求共识与合作的基础。
最后,笔者要交待的是,这本书虽为学术上的探讨,但是对于促使大马华小、华教发展的历史与政治背景,笔者仅以“蜻蜒点水”的手法来交待;甚至对有关《1996年教育法令》的分析,也是以粗枝大叶的手法来点破其对华教的钳制。这是因为,本书的撰写旨在提供大家一个简易的背景与知识结构,做为了解大马华小的发展,及华教对华社的意义,尤其是在现阶段大马政府致力发展国小为全民首选的情形。
这本书的另一用意是,用最简略、深入浅出的方法,对华小这20年来的发展,尤其是它在精神上的变质,及潜在政策与法令促使它间接变质的事因,做出了详细的交待。
简言之,这本书对各牵涉子华教的人士,上至政府、政策制定者及各造有关教育官员,下至董事、家协、校长、老师,包括家长与学生,都有其阅读价值——它不仅对华小里头的‘政治’做出分析。它也对华小各造的教育理念、老师教学方法的应用,作出一定的探讨,并从中给予宏观上的建议与引导。
这本书切入的角度,是从董总与校长职工会之间的纷争开始。故此,它对华教的另一些机构,诸如:教总与教师工会、家总、家协与家长,不能给予适度的关注,这是本书在撰文时所面对的局限,还请诸多包涵。作者在附录中附上了一些有关家总与教总的分析文章,做为填补以上的缺陷,以备读者具有基本的知识结构以了解现今整个华教的发展趋势。
衷心地感激
这本书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能够迅速加以付梓,交待现阶段华小董校风波所引发的争端、背景、源来及其影响,作者要深切的感激下列的机构与人物的相助与扶持,其中包括:
*董教总秘书处的资料供应与协助,尤其是其秘书钟伟前与姚丽芳,还有董总法律顾问刘锡通接受作者的专访,为笔者提供不少有关华教的历史背景,及华教发展与大马客观政治背景的关系。这促成本书第一章前后两个部分。
*所有接受作者访问的人物,其中包括华小的督学及各有关部门的教官、华小的校长与老师、华小的家长、家协与家总的理事,并包括精武董事长与一些退休的华小校长。以上的专访,构成本书第二章对华小应试制度的源来与影响的分析。
*执业律师黄光发,从芙蓉寄来1996年教育法令的修订本,并在电话与作者分享及讨论有关法令如何影响华小的操作,这促成了本书第三章的法令分析。
*20年前《星洲日报》的主笔李金韵君给予作者的无限鼓励、支持与意见,是促成这本书能够面世的主因。没有李老师的敦心催促与无限耐心的支持,这本书可能因为作者生活忙碌而胎死腹中。
*著名华文教育家陈育坤师,在百忙中主动抽空审阅这本书,是笔者终身难于忘怀的。
*笔者的侄儿,文聪与可秀,全心全力的为这本书做了好多回的打字,是促成这本书能够迅速面世的另二功臣。
笔者对上述的人物除了深表感激之余,还是再次的深表感激。
22.5.06
目录
序言
序一:这就是学术论著所发挥的社会以及教化的功能 ●翁诗杰
序二:回到圆桌,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骆燕萍
序三:作者的中立立场和专业准绳,是无庸置疑的 ●黄亚咨
序三:把此书当是“华小校长和教师觉醒运动”的前奏曲 ●刘月娟
序四:以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文字,让各界人士了解整个华教的发展 ●陈秋平
读后感:我们注重的究竟是“树人”,还是其他的? ●陈可秀
引言: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动机,手法与交待的课题
第一章:华小捍卫华教的意义与董校风波的省思
华小的由来、演变及其对政策的关系
马来西亚华教在东南亚的地位
董教总捍卫华教的背景
70年代:半津华小的源未与校长和董事会的分家
80年代:马哈迪执政与3M基础教育政策的推行
90年代:书包过重与校长的罔视舆论
董校风波的演变与省思
董校风波的开始
教专与有识之士的反应
华团与董联会的反应
家长的反应
家协的反应
对董校风波的八点省思
第二章:应试制度:从董校风波看华小的治学理念
校长建议废除UPSR——小六检定考试
官僚领导教育是致成应试教育的导因
从书包过重看华小作业文化的泛滥
从作业文化泛滥成灾看出版书商的专业水平
从听不到华小老师的声音看华小老师的专业水平
从家长的负担看华小消费文化的滋长
总结
第三章:从唤醒董事看华小政策的偏差
董总对内与对外矛盾的对策
董总对母语教育的坚持不渝
董总被讥为狭隘的沙文主义者
董教总与政府斗争的苦涩经验
政府对华小的政策偏差
1996年教育法律的修正及对食堂风波的省思
国民小学作为全民的首选:政府突破单语的教育政策
悬而未决的师资问题:华小年年师资不足
政府坚持1287间华小数量不变的政治迷思
华小人数爆满的局限与背后的政治商机
官僚划一制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病药方
华小自费文化的趋势发展:纯是政策偏差的结果吗?
后记与结论
影响马来西亚华小的发展历史事迹
参考资料
附录(有关华小、校长职工会、家长会及教总与董总的背景文选)
图表
图表1:第六至第八大马计划(1991—2005年)下各源流小学发展拨款
图表2:政府全津与半津华小的数额
图表3:董事会的结构
图表4:华小与巫小学生在UPSR-巫文理解与作文试卷的及格率(1997-2003)
图表5:华小学生每年开支(校内消费)
图表6:2003年国小和华小的UPSR-小六成绩评估比较
图表7:2000-2003年小学华文组假期师训班数额
图表8:2004年华小临教与师资短缺数额
图表9:吉隆坡华小数额及学生人数(1980-2004)
图表10:2004年吉隆坡部分华小新生报读及淘汰名额数据
图表11:1980-2004年吉隆坡各源流小学每班平均学生人数
图表12:2003年吉隆坡国小与华小学生数额分类
附文(公函与文件)
附文A:教育部总监发出的公函(有关小学作业簿应用的训诫)
附文B:王国丰:揪华小贪污校长广告
附文C:校长职工会刊登的两则广告
附文D:家长与华小校长的苦涩周旋经验
附文E:有关华小食堂签署合约的公函范例
附文F:《校长与教师薪金制DGA32/DGA34//DGA29》
附录(有关华小操作、校长职工会、家长会及教总与董总的背景文选)
附录(一)董总简介
附录(二)教总的由来及其转型
附录(三)校长职工会背景及对董校风波的立场
附录(四)郑云城——《家长总会的定位与路向》
附录(五)刘月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