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陈达:我国南洋迁民的渡海方法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第五辑  关于东南亚华工的私人著作》


六、陈达:我国南洋迁民的渡海方法

录自《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年版,页44-47

 

    至于渡海的方法,在轮船未通以前,大致用帆船(在汕头俗称“红头船”在闽南俗称“青头船”),闽、浙、粤沿海各区都有制造的。航海时的驾驶人员,都是本地有经验的航海家。蒸汽机器发明以后,改用汽船,大部分由外商经营。以大体论,不论帆船与汽轮,我国的迁民于渡海时往往尝受危险与虐待,直至近年,船中卫生才比较有了进步。关于帆船及汽船的航运情形,下面引语可示梗概,有些老年人尚能记忆“红头船”的概况。如潮州附近一位八十四岁的回国侨民说:

 

    我小的时候,记得村内有红头船八艘开往南北洋的,北到天津、上海;南往曼谷。北往时载潮柑,南行时运豆、茶、丝等货。最大的船可坐二百余人。自汕头开船,差不多过一个月才至暹罗。普通的“过番客”只带一个本地的水罐、两身衣服、一个笠帽、一条草席。下船以后,只可听天由命了!”(中略)

 

    闽南各处,如海澄,很早就有人往南洋去。三都殖民尤早。据某绅未刻的笔记,凡“青头船”及汽船时代的旅行,其概况可于下节见之。文中所云轮船,俗名“漳福建”,据说是我国迁民自己经营往南洋最早的轮船。

 

    三都移民海外,可分数个时期。唐、宋以来,既不可考,惟新安族谱载元末明初邱毛德通番事,则是时荷兰,葡萄牙间有至者。又载明嘉靖六年,邱某客死马来半岛,隆庆间有赴吕宋,万历间有往交趾经商者。据海澄标志所载,明时澳门设太监衙,遣一阉驻之,征内外商船税。然则,有明一代,都人之附番舶及乘舟浮海冒险往游南洋者,已踵相接矣,观于今日槟榔屿俗民所操语言,悉附澳门所属之土腔,可知都人在槟所占势力由来已久。

 

    清初郑成功屯兵金厦,占据台湾,斯时地方不靖,居民相率自高浦附舟投台军垦荒,各社族谱所载,约略有可考。乾隆间(1736-1820)海禁綦严,都人结队陆行至澳门,附番舶出洋经商者,据私人所存之旧帐簿,记某站乘轿宿店,费若干钱,殖民行迹尤班班可考也。光绪三年(1877)小刀会谋反,居民附之者甚多,事败,逃往南洋,于是都人侨居南洋群岛,经营商业,娶妻成家者,日益众。今日南洋有所谓家园者,大抵祖宗于此时期,本其奋斗建设之精神,树立鸿业,故其子孙袭之,享着不尽。

 

    咸同之际,英人蚕食缅甸,法人并吞安南,借助都人实多,盖海禁既开,内地人民,数数出洋,势力澎涨,晋用楚材,彼等又乌得知所谓国家主义者。

 

    光绪初年(1875-)新安邱忠波购汽船数艘,通航槟榔屿、新加坡、香港、汕头。厦门,铁轮转动无患。石尤(时有)慕富之徒,咸附以赴洋,荒地忽变繁区。然斯时行者,犹有衣锦还乡之想,洋客归来,亦所时有,都中景况,不亚于农业时期。迨光绪末年(1899-1903),国政日非,民俗日下,携眷旅居南洋群岛者,势如奔涛,不可复遏。

 

    及改革以来,潢池盗弄,烽火频年,旅外富人,闻风却顾,不敢言归。且又狃于目前之计,有法律之保护,优乐不思蜀。间有返棹者,非贫病无聊之辈,即作奸被逐之徒。昔时出洋,必泣辞尊长,今日一言出洋,举家欣欣有色,于此可以悟人情,觇世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