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一条路
议会民主竞选承诺
陆庭谕
议会民主的可贵,就在于每隔若干年,政府、政党及参政者,都必须面对严峻的考验,正如一家股东或私人的营业机构,每年结帐都要召开股东或家庭会议检讨得失一样,才能有所改进。
马来西亚是个实行议会民主的国家,从1955年开始部分民选之后,1957年宣布独立,1959年便按照宪法规定,第一次全部民选。以后是1964年、1969年、1974年、1978年、1982年都有进行全国大选和州选。可惜地方议会选举在1964年以后成为绝响,竞选的群众大会也在1978年的大选中被禁止举行。这对培养公民意识以及民主精神,尤其是:公民是国家主人翁,政府部长以至大小公务员都只是人民公仆的观念不能长足进步,是有待加强政治教育的。
马来西亚是个新兴的国家,她又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所以民主、民权、民生、民有、民治、民享都是重要的课题,这就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语文、教育和宗教信仰的各个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的争论了。虽然,马来西亚的宪法里有民主、民权等的基本人权,但经过多次的修宪,再加上所谓“偏差”和马来极端种族主义者的嚣张,更令非土著寝食难安!
自从五一三事件之后,统治者的地位、回教列为国教、马来民族的特权、马来语文成为国语等等课题都受禁止批评。虽然如此,民主、民权、民生、民有、民享与民治的公平合理之争还是方兴未艾的。也由此可见,保有议会民主的政体是弥足珍贵的。
在单元民族的国家里,民间团体尤其是在野党就是压力集团或监督集团。在多元种族的国家里不同族群的民间团体和在野党,更是不可忽视的压力集团。压力集团不一定能取代政府或当权者,不过,自有其一定的作用。例如,最近的巫统大选,就逼使政府宣布大地鸿图、国产车和槟威大桥等官方记录非官方机密,恢复公务员养老金制等。所以不平则鸣的压力集团是正常的,不可或缺的民主支柱。
政党政治,原来就充满党同伐异,勾心斗角,你虞我诈,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读者诸君,不妨看看中文繁体字的党字,原是尚黑的“党”呢,当然是巧合,不过,也不无道理。最近巫统的大选,和过去的马华及国大党的党争,有什么两样?
政党政治的目的就在夺权,尤其是主宰国家命运的政府大权。所以每逢大选,竞选的花招都推陈出新,究其实,还是动之以情,诱之以名利,投其所好的“诺言”而已。
回顾过去的大选,执政党所许下的诺言,有多少项兑现?对我华族更是如此,从对董教总《马六甲会谈》的背信弃义开始,“最后目标"的借尸还魂,1961年教育法令等等的变本加厉的措施,可见—斑。
风水先生骗人不过三两年,政府的执政党一骗就是五年十年。例如,关丹增建华小,经过两届大选才建出来。沙叻秀新村华小的拨款一百零五万,第二次大选过去了,还未见分文。关于新山宽柔四小的迁校问题,淡杯新建华小变国小的问题,巴生兰花镇华小投标不见公布与动工的问题,蕉赖康乐华小动土后变卦的问题,昔加末昔华独立中学和加影育华独立中学的覓办问题,究竟什么时候有可告慰华社的消息呢?因此,人们对最近务边补选中,政府突反常态而放出将对合作社的存户,一元还一元的宣传承诺,将信将疑,不是没有原因的。
没有不满,就没有压力,就没有反应与回馈。没有1956年的争取公民权与官方语文以及出生地公民权的大会就没有优待申请公民权的措施和1957年8月31日及以后出生的自动成为公民的条文(这已被修改),也就不会有宪法152条条文的白纸黑字。没有倡办独立大学的运动就不能逼使政府宣布取消出国深造的禁令,也不会有拉曼学院的成立。没有1975年华团教育备忘录就不会有马哈迪内阁报告书维持华小、印小的现状的条文。如果没有各政党以及群众的反抗,三M课程早就使华小变质为马来西亚语文小学了。所以,不能没有压力族群或压力集团的存在。否则,务边区的补选怎会听到政府部长的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的“红包”呢?也难怪人们希望每个月都有大选了。
不过,话得说回来,如果政府每逢大选都为竞选而承诺,甚至利用银弹攻势,而又由此而得逞,不仅是群众政治教育的失败,也是议会民主的讽刺!
(198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