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城话旧
何克忠著
主要记述了马来西亚麻坡的历史和发展。这些文章通过采访历史研究者和退休公务员,并引用了当地刊物和史书的资料,回顾了麻坡的起源、早期行政管理、经济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华人在其中的贡献。特别着重介绍了港主制度及其代表人物林图的事迹,以及麻坡华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筹款、抵制日货运动,并详细描述了日军侵占麻坡时期华人所遭受的迫害和屠杀。文章旨在保存和传播麻坡的历史记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香妃城话旧》是一本关于麻坡(Muar)历史资料的专辑,由何克忠君撰写。何克忠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态度认真审慎,他的作品真实而动人。这本书最初发表于一九六九年,后于一九八四年再度发表,前后经过三次增删。
这本书的出版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一九八四年麻坡开埠百年大典之际,虽然各民族都参与了庆典活动,但庆典及相关的官方史料展览和出版物(如马来文的《麻坡简史》和《麻坡一百年》)却忽略了华人在麻坡开埠过程中的贡献部分,这让许多麻坡华人感到失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六十六个团体组成的“麻坡华人社团庆祝麻坡开埠一百周年纪念工委会”得知何克忠君计划出版《香妃城话旧》时,立刻决定捐献出版基金。这本书被南马文艺研究会列为《南风文丛之四》并出版,旨在彰显华族先辈的业绩,弥补官方史料的不足。
何克忠君在撰写本书时,展现了严谨的史料处理态度。他参阅了大量的英文、马来文书刊以及新闻资料,不下十部。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他也进行了考证和修正,例如在初步报道林图事迹后,得到了林图嫡传子孙林金寿的澄清,毅然修正了有关“林图处死独生子”的传说。
书中的内容涵盖了麻坡历史的多个重要方面。根据目录和内容提及,它包括了对麻坡港主制度的探讨、对林图生前史迹的考正,以及**“华人的一页血泪史”**(分为两部分)。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何克忠君早年发表的引起深刻印象的文章内容,如《铁道服务•发售鸦片》、《早期的麻坡》、《麻坡的港主制度》等。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新一代的麻坡人尤其重要。许多年轻人无从获得麻坡一百年来华人勤苦奋斗的史实,而《香妃城话旧》记录了先贤们流血流泪的事迹,反映了他们在开荒辟野和建国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这本书,华族人士在麻坡开埠史上的光辉一页得以被记住和流传。
《香妃城话旧》的出版,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随着这本书的面市,能够看到更多关于麻坡史料的书籍出现,鼓励更多人研究和撰写华族对国家贡献的史料,让华人的创业建国功迹,万世流芳,留传千古。
南风文艺丛书之四
南马文艺研究会出版
本书获得麻坡华人社团庆祝麻坡开埠一百周年纪念工委会赞助印费两千元
南风文丛之四
香妃城话旧
何克忠著
南马文艺研究会出版
香妃城话旧
作者:何克忠
出版:南马文艺研究会
Persatuan Kesusasteraan & Kesenian
Malaya Selatan,
32, Jalan Satu A,
Taman Sri Maharani,
84000 Muar Johor.
承印:新明印务
Sin Beng Press
No 80, Jalan Abdullah,
84000 Muar, Johor
定价:马币$3.00
初版:1987年11月
封面设计/题字:陈培仁
督印:王志方
谨以本书
纪念敬爱的母亲
丘梅英居士
(1909—1983)
目录
序(年红)
香妃城话旧
早期的麻坡(一)
早期的麻坡(二)
铁道服务•发售鸦片
麻坡港主制度
林图生前史迹考正
华人的一页血泪史(一)
华人的一页血泪史(二)
附录
香妃之城一一麻坡开埠百年庆典
人瑞细述当年事
麻花车大游行庆百周年
麻坡华团赞助本书印费
麻华团庆祝开埠百年纪念工委会名表
麻华团庆祝开埠百年纪念收支表
后记
序
年红
一九八四年,我从居銮县回到麻县服务,恰好碰上了麻坡开埠百年大典。各民族都参与了这个历史性大节日的活动,可惜的是,庆典中却忽略了华人开埠所作贡献的部份。由于庆典侧重于官方的资料,民间的史料自然很难有立足之处。“史料展”是个最明显的例子。这使许许多多的麻坡华人大感失望!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巫、印三大民族在过去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麻坡迄今仍保留着三大民族杂居的特征,十足是马来西亚的社会缩影。麻坡庆祝开埠百年,虽然出版了麻坡简史(Sejarah Ringkas Muar)和麻坡一百年(Muar 100 Tahun 1884—1984)两本书,但是全是马来文的作品,对于大部份的华裔麻坡人来说,没有什么收获。这难怪由六十六个团体组成的“麻坡华人社团庆祝麻坡开埠一百周年纪念工委会”一听说何克忠君打算出版《香妃城话旧》时,便立刻决定捐献出版基金。无疑地,这是一项深具意义的好事!
何克忠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一向的态度是认真和谨慎。这个条件不只使他成为一位受人敬重的新闻从业员,同时也使他写出的作品,真实而动人!这点可从收集在本书中的各篇史料里头看出。据我所知,他的《香妃城话旧》最初发表于一九六九年,而后再度发表于一九八四年,前后増删三次,所参阅的英文和马来文书刊,以及新闻资料不下十部。由此可见他对史料处理的态度。至于林图的事迹,何克忠君初步报导后,得到林图嫡传子孙林金寿的澄清后,毅然修正有关“林图处死独生子”的传说,正是他认真看待史料写作的好例子。
何克忠君出身穷寒,他一担任记者职,我便和他认识。他个性刚强,威武不屈,正好反映出他深受母亲丘梅英女士的影响。他先后发表的《香妃城话旧》、《铁道服务•发售鸦片》、《麻坡开埠功臣林图生前史迹考正》、《早期的麻坡》、《麻坡的港主制度》等都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曾多次向他提议,出版一本关于麻坡史料的专书,他却谦虚地表示要作慎重的考虑。如今,他终于作了决定,我当然深感快慰;相信麻坡人也会感到欣喜。
新一代的麻坡人,很多都无从获得麻坡一百年来华人勤苦奋斗的史实,有一些人在享有今日的繁华时刻之余,也难得重温一下先贤流血流泪的事迹。因此,希望《香妃城话旧》出版之后,能看到更多的麻坡史料书籍面市,让华人的创业建国的功迹,万世流芳,留传千古。
(24-1-85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