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魂林连玉
林连玉先生与华校教总二三事
陆庭谕
《南洋商报》1984年1月14日《商余》版有锺敏璋女士所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华教奋斗史一幕》,林连玉先生用放大镜读过以后,勾引起许多回忆,便写下一篇《读<华教奋斗史一幕>书后》,而再亲笔写下大字标题“马来西亚到今日还有华校继续存在,不要忘记华校教总的功劳”。
的确,华校的起死回生是华校教总救起来的。当年的钦差大臣对林连玉先生说过:“由于你们教总带头反对,所以政府的教育政策不能推行。”自从1951年开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问题便和华校教总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华校教总又是和林连玉先生分不开的。这些大事,自有专文介绍,我现在只写一些本刊编者所要不曾见报的二三事,聊以塞责。
教总会庆日的历史意义
华校教总成立于1951年12月25日,这一天就是教总的会庆。大家都知道12月25日是圣诞节,是公共假期。教总与主耶稣同生日,教总理事里的教徒首先叫好。林连玉先生说,这是“云南起义”日,是蔡松坡将军在云南起义,领导义军推翻袁世凯称帝的日子。前两年,台湾来的朋友说那是“民族复兴”日,是蒋公总统“西安事变”中脱险的日子。这真是见仁见智了。
教总几乎借不到中华大会堂举行成立典礼
教总订期成立,由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去函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商借会场,那时已接近圣诞节,中华大会堂覆函因装修期间不便出借,林连玉先生亲自到福建会馆见大会堂会长洪启读先生交涉。洪会长说:“已经告诉你,装修期间不借......。”林先生说:“我看了来,不是什么大工程,没有妨碍,再则,24、26两天都出借,为什么偏偏不借给教总?”洪会长无话可说,只好悻悻然道:“你看可以用不是用罗......。”这是一段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小插曲。
教总会址的决定
教总收到教育界同仁捐款五万余元,槟城各界人士中元节点唱筹捐来十七万多元,共有二十多万元,于是决定建会所以会养会。
在物色地点过程中,南益机构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在马六甲街拥有一地段,约十个店面,教总有意的话,该机构愿意让出两个店位。林先生知道南益机构在该地段有一发展计划,不愿因此而破坏该计划而敬谢(这就是目前“光前大厦”矗立之区)。
古路律金陵酒家对面,目前的万字票广场一带,地主愿意优待地价卖给教总,全段五十万元,如果教总要一半也可以,一半则二十五万元,地主还愿意捐款若干,这也是对教总的敬意。林连玉后来追忆说,我们当时的钱买地就完了,还要建筑费呢。虽然陈六使先生愿意协助,他却认为要全面推动教育工作,则计划太大,我们的人力物力不易支撑,也怕有一天人亡政息或拱手奉送。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有两间大会馆都因会馆有财产而人事纠纷,争讼不休,这使到林连玉先生决定稳扎稳打,以三万多元买现在会所的地段,建筑四层半的楼房,所得捐款刚好用完。
本来,现在教总大厦前面,据说将建一条和谷都律平行的公路以贯通太子路和暗邦路,那时,教总大厦的经济价值便提高,谁知,计划后来改变,教总大厦还是偏安一隅,奈何!
槟华厅碑记撰文者另有其人
凡是到过教总大厦的人,都知道教总的礼堂命名“槟华厅”,为纪念槟城华社捐献教总之德,碑记其事。撰文者林连玉,书写者孔翔泰。其实,撰文者是周曼沙先生而非林先生,这又是一段秘辛。原因是当时王宓文先生婉拒,管震民先生也谦辞,孔翔泰先生则自告奋勇,但不理想。为了不使迁延失时,周曼沙先生便起草此文,寄给林连玉先生,道是如果林先生同意便亲笔抄一遍寄回槟城,请孔翔泰书写,如此一来,因是林先生执笔,孔先生自无话说,这便两全其美了。林先生也认为此法可行,所以照办,便如上述。
教总大厦不举行落成典礼
按理说,教总大厦落成是一桩盛事,应该举行落成典礼,剪彩开幕,但林连玉先生独排众议,认为华教问题纷至沓来,斗争日渐白热化,教总大厦可能变卖或典押,何必多此一举?不举行开幕典礼,正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佥以为然,便不举行落成典礼。而丁品松总务先生则一再批评林先生“败家仔”,要不得。
本文原载1986.4《中学生辅导刊物:没有围墙的大学》。作者为教总副主席。
教总大厦
林连玉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