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艺术节,解禁皇家山

 

新山艺术节,解禁皇家山
杨邦尼
 
 
2010年第7届新山艺术节低调演出,在老城市区,市民口中的皇家山(Bukit Timbalan),苏丹依布拉欣大厦,这座结合印度—伊斯兰建筑,繁复雕花塔尖拱门兼具土耳其和阿拉伯风,昔日皇家重地,表演艺术进驻,摘掉神秘面纱,皇家山顶有种自在与舒适。
 
为期近一个月,从6月29日首场的澳洲少年合唱团拉开序幕,以新山开埠故事的《瑰丽大地》音乐剧,这是“一个大马”的演出,编剧,执导到配乐,演员各族参与,到7月23日,结合武术与舞蹈的《霸王别姬》,多元与异质。
 
当新山的华语文化人在嚷嚷边城文化宛如沙漠时,另一群在地的新山人,容我称呼他们为“英语文化人”,当中包括马来、印裔和华族,在默默耕文化的田亩。由官方出资,柔佛表演艺术协会主办,我读着一册丰厚的艺术季节目介绍,英文撰写,遂和主办人闲聊,何以没有国文或华文版的节目单,因为“人手不足”,文案由一人撰写,艺术节的宗旨:在表演艺术的发展上,确保柔佛不落人后;创造,鼓励与推动一个欣赏艺术的市民社会;营造轻易接触、有能力负担的艺术活动;俾使新山成为大马表演艺术中心;提供柔佛与大马艺术工作者演出场合、国际与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游客,提升柔佛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艺术节的四大元素:在地、国际、教育与互动。
 
7月10日晚,让我带领新山华文读者去皇家山,在苍郁的青龙木大树下,听一场即在地、国际和世界级的音乐会。
 
刚从南非表演回来,参与世界杯的文化季,来自吉隆坡的AKASHA,古梵文,意为无限空间,7位团员,分别来自澳洲、印度尼西亚和本地,马来人、印度人、华人,语言交流众声喧哗,团长来自悉尼,一口马来腔的英文,加一两句华粤语。这是地道与真实的大马声音,我坐在台下,彷佛那声音正来自雨林,山岳,和各民族的呼吸一同起伏。任何的艺术必需扎根土地,本地的即国际的。
 
www.jbartsfest.com试看演出的乐器:六弦琴、低音吉他、电子琴、有20弦的西塔尔、马来单面鼓、秘鲁卡甬鼓、中东的达剌布卡立鼓和印度的塔布拉双鼓。我们无法以这是哪一族、哪一地的音乐框限,正如它的演出名称叫“混合”那样。演出中,没有记者或观众大喇喇的用闪光灯拍照,近300人的观众,有各色人种,来自新山的各族外,还有土耳其、韩国和远自比利时的一对夫妻,陶醉在微风如熏的皇家山顶。(艺术节网址:
 
星洲日报/六日谭作者:杨邦尼自由撰稿人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20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