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灾难是一门必修课!
杨邦尼
中国512汶川大地震,震垮了校舍、医院、古迹和无数的楼房,高墙瞬间倒下,意外的震开中国内地的媒体天空,中国和外国传媒从来没有像这次如此亲密的零距离、零时差的看见灾难现场的拯救,和许多动人的故事。不用等到北京奥运,内地与境外媒体借着地震灾区采访的“裂口”和松绑,对自身和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理解和同情。
人类历史不乏灾难,无论是天灾、疫病、人祸、战争。我想起法国哲学家布朗秀(Maurice Blanchot)一本名为《灾难书写》的书,它不是一本恢弘的哲学论著,更像是哲人对20世纪灾难的呓语和片段的诗意书写,两次世界大战、集中营、广岛原子弹、大屠杀、饥荒、瘟疫、各地的逃难潮,从欧洲到美洲,从中国内地到海外;苦难、愤怒、恐怖、绝望和伤亡超越言语所能承担,21世纪灾难没有远离,它步步逼近,近在眼前!
虽然人们总是对于灾难的发生往往过于被动,比如风灾,地震、病菌传染等的猝不及防,布朗秀说:“是黑色的灾难带来了光。”这次汶川大地震,让人们看见灾难黑暗中的光与爱,不仅让上百万灾民陷入囹圄,灾区外的我们认认真真的上了一门“灾难课”,原来一口洁净的水,一盏灯,或一个可以庇风雨的楼房不是理所当然,它们会毫无预警,从你身上剥去。
如果汶川大地震有所谓“获益”的话,对我们这些远在偏安的大马人民来说,我们几乎是生活在天堂了,不说远的,和临近的东盟国家比起来,狮城是弹丸海岛,没有任何天然资源,四周的邻国又对它不友善,它却在危机四伏中发展起来。至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有人祸与天灾,地震、火山、海啸、台风。
泰国的军人政变成了它政治的常态,还有潜伏的宗教分离势力;越南的越战、柬埔寨的种族屠杀;寮国内陆国家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刚独立的东帝汶几乎是一个被东盟遗忘的小国。缅甸更不说了,一场不寻常的热带风暴,军政府视人命如刍狗,重重的深锁国门,不救治,不受援。
一场大地震,把原本地理课本上地震、热带气旋的知识,活生生的摆在学生面前。我和学生讲,大马何其幸福,属于印度马来古褶曲山系,地质稳定,多平原与丘陵,相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是新褶曲山,又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衔接地带,多地震,火山,地壳活动频密。我们没有洪涝、旱灾,地上有广袤的雨林可以砍伐,海中有天然气和石油,充足的雨水、和缓的丘陵让油棕、橡胶可以恣意茂盛的生长。大马是一个没有灾难的国家。
我们不曾经历大灾大难,却要有感受灾难和体会灾难的敏感心灵。教导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认识灾难,灾难如果降临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是怨天尤人还是坚持到底,中国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对着惶恐哭泣的女孩说:孩子,这是一场灾难。你既然幸存的活了下来,就要好好的活下去。
写了一首短诗,送给灾区的朋友:我唱歌,就不觉得痛了,虽然歌声流窜瓦砾罅缝,处处碰到了头。我唱歌,就不觉得痛了,虽然音符震断了尾,努力往上游,游到有光的岸。我唱歌,就不觉得痛了,虽然歌声压成了黑色唱片,继续歌唱……
星洲日报/六日谭‧作者:杨邦尼‧硕士研究生‧20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