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
胡春艳 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目录
总序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与不足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概念界定
五、本书所用变量分析及几点说明
第二章 马来西亚华族母语教育的发展状况及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东南亚华族母语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现状
一、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阶段的历史回顾
二、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马来西亚华族母语教育发展状况透视
一、“成就困境”中的华文小学
二、“成就困境”中的华文独立中学
三、艰难前行中的华文高等院校
第三节 对比分析——制度的分析视角
第三章 马来西亚华族母语教育生存的政治生态透视
第一节 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及其架构
一、马来西亚政治体制的形成及特点
二、马来西亚的宪法制度
三、最髙元首与统治者会议
四、内阁(联邦政府)与政策制定
第二节 马来西亚的议会制度与选举制度
一、马来西亚的议会制度
二、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
第三节 马来西亚的政党制度
一、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的形成
二、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 马来西亚的族群政策与族群关系
一、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5·13”事件后相对融洽的族群关系的形成
第四章 独立前后的马来西亚华教政策制定(1946—1969)
第一节 政府华教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透视
一、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
二、僵硬对抗的中马关系
三、马来亚共产党的影响
第二节 华人社会力量主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方式
一、社会运动理论与华教运动的形成
二、华人社会力量主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方式
第三节“二战”后英殖民政府华教政策的制定及其力量博弈
一、从马来亚联邦到马来亚联合邦
二、“二战”后英殖民政府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1951年巴恩报告书》与《1952年教育法令》
四、《1954年教育白皮书》与董总的成立
五、博弈结果分析
第四节 联盟政府华教政策的制定及其力量博弈
一、联合邦立法议会选举与“马六甲密议”
二、1956年《拉萨报告书》与《1957年教育法令》
三、I960年《达立报告书》与《1961年教育法令》
四、“华文官化”运动及《1967年国语法令》
五、独立大学的创办
六、博弈结果分析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马来西亚华教政策的制定(1971—1990)
第一节 政府华教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透视
一、民族一国家的建构与国族的打造
二、尚存疑虑的中马双边关系
三、马共问题的困扰
第二节 1969年“5·13”事件及同化的教育政策
一、“5·13”事件后的马来西亚政治
二、“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文化与教育政策的单元化
三、巫统内部的党争——温和派与激进派的斗争
第三节 马来政府华教政策的制定及其力最博弈
一、“5·13”事件后的马华改革与《1972年教育修正法案》
二、《1979年内阁教育报告书》与3M制之争
三、20世纪80年代华人政治的特点分析
四、1987的华小高职事件与“茅草行动”
五、博弈结果分析
第六章 国家发展新时期的马来西亚华教政策制定(1991—)
第一节 政府华教政策制定的国内外背景透视
一、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转换及“华文热”的凸显
二、中马关系的良性发展与马共问题的彻底解决
第二节 冷战后马来政府的施政哲学及华社力量的分化
一、政府对内政策的日趋缓和及其施政哲学
二、政府“统合化”下的华团分化
第三节 政府华教政策的制定及其力量博弈
一、“宏愿学校计划”的出台及华社的抗争
二、《1996年教育法令》的制定及华社的抗争
三、2003年数理英化政策及华社的抗争
四、博弈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语
一、国际因素对马来西亚华教政策制定的影响
二、马来西亚华教运动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三、马华公会在争取华教权益上的局限性分析
四、马来西亚华族母语教育的前景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胡春艳
法学博士、讲师。1980年7月出生于河南商丘,2007年至2010年在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及华侨华人方面的研究。2007年以来,先后在《世界民族》、《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暨南学报》(哲社版)及《国际问题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国侨办、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及河南省社科联等多项课题。
本书获暨南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
建设项目“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项目资助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编委会
主编:曹云华
副主编:陈奕平
编委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子昌、庄礼伟、吴金平、陈奕平、张应龙、张振江、周聿峨、高伟浓、曹云华、廖小健、潮龙起、鞠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
胡春艳著
暨布大學出版社
中国•广州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胡春艳著•一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9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
ISBN 978-7-5668-0246-0
Ⅰ.①抗… Ⅱ.①胡…Ⅲ.①华文教育一教育史一研究一马来西亚一现代
IV.①G749.933.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40196号
出版发行: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人:徐义雄
责任编辑:黄圣英、张钊
责任校对:黄颖
地址:中国广州暨南大学
电话:总编室(8620)85221601
营销部(8620)85225284 85228291 85228292(邮购)
传真:(8620)85221583(办公室)85223774(营销部)
邮编:510630
网址:http://www.jnupress.com http://press,jnu.edu.cn
排版:广州市天河星辰文化发展部照排中心
印刷:佛山市浩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787mmx1092mm1/16印张:15.125
字数:301千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
印次:2012年9月第1次
定价:36.00元
(暨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总编室联系调换)
总序
在20世纪,华侨华人问题曾经四次引起学术界关注。第一次是20世纪初关于南非华工的问题;第二次是“一战”后欧洲华工问题;第三次是五六十年代东南亚国家出现的“排华”问题;第四次则是80年代中国经济崛起与海外华侨华人关系的问题。每次华侨华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时,都有大量高水平研究著作问世,不胜枚举。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由过去只有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华侨大学等少数几家壮大至目前遍布全国的近百所科研院校,研究领域从往昔以华侨史研究为主,拓展至华人政治、华人经济、华商管理、华文教育、华人文学、华文传媒、华人安全、华人宗教、侨乡研究等涉侨各个方面,研究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融入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方法与视角。与此同时,政府、社会也愈益关注华侨华人研究。国务院侨办近年来不断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并先后在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地设立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凝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形成了华侨华人研究与政府决策咨询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机制。而以社会力量与学者智慧相结合的华商研究机构也先后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地成立,闯出了一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华侨华人研究新路径。
作为一所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在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暨南大学创立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华侨华人研究是学校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事业部,网罗人才,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出版《南洋研究》’等刊物。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学术机构一华侨研究所,由著名学者朱杰勤教授担任所长。1984年在国内招收首批华侨史方向博士研究生。1996年后华侨华人研究被纳入国家“211工程”1一3期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0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暨南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华侨华人研究院,并聘请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刘泽彭出任院长和基地主任。2011年,学校再次整合提升华侨华人研究力觉.将华侨华人研究院与国际关系学系(东南亚研究所)合并成立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继续聘请刘泽彭同志出任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和基地主任,由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研究知名专家曹云华教授出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时,学校还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努力打造“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研究院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釆取以研究项目、开放性课题为中心,学者带项目、课题进院的工作体制,致力于多学科和国际视野下的前沿研究,立足于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努力将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
值华侨华人研究在中华大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际,为进一步彰显暨南大学科研特色,整合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发掘华侨华人研究新资源,推动华侨华人研究学科的发展,学校推出“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本套丛书的著作多为本校优势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作者中既有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也有学界新秀。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多学科视野探索了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些新问题、新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套丛书的出版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学校从“211工程”经费中拨专款予以资助。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领导与部分教师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在策划、选题、组稿、编辑、校对等环节投入大量精力。同时,暨南大学出版社对丛书出版也给予高度重视,组织了最优秀的编辑团队全程跟进,并推荐丛书申报国家级优秀图书。在此,我们对所有为本丛书出版付出宝贵心血与汗水的同仁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们期盼本丛书的出版能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激起一点小浪花,引来国内外同行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为学界贡献更多高水平的成果!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编委会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