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后的国家经济政策方针
赖顺裕
1990年象征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象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一年,实施了20年的新经济政策已宣告结束,再过数月,新的经济政策即可在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的孕育下诞生。
虽然这个经济谘询理事会(简称经谘会)不是一个法定组织,没有制订法令的权力,但是,政府首长已经一再声明,只要是该经谘会一致通过的建议,内阁都会没有异议地加以采纳。因此,经过一整年的期待后,人们都急于一窥“1990年后国家经济政策”草案的真面目。
1990年后国家经济政策肯定成为今年全民所最关注的课题,在内阁将这份草案制定为国策之前(也许还会“蔓延”到之后),一个恐怕难以避免的现象,是人民之间继续分为两个集团,继续为发展与分配的问题,争吵个不休……
在这场争论中,无疑的,土著(以巫统为主要代表)一直都是占尽上风,该社群挟其“大多数”的政治优势,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20年间,已经取得农业、矿业、金融业及船运业等重要经济领域的控制权,在工商领域的参与权也在不断地增长中。
反观非土著社会的成长机会,在种族性固打制的束缚之下,已相对的缓慢下来。不过,由于官方与非官方的统计数据具有甚大的出入,所谓各族经济成就的标准,也就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但在一般上,非土著社会对政府不平等政策普遍感到不满,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非土著社会对经谘会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而代表华社民间团体(全国约4千个)参与经谘会的董教总及雪华堂,在“人力资源小组”力争华裔权益不果后选择退出,以免“背上黑锅”、“成为历史罪人”,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结果。
我们相信华社当然会谅解董教总与雪华堂代表们的心境,他们到底并非政治人物,缺乏“协商”与“妥协”的习惯与经验,不能苛求他们达成所托任务。不过这么一来,剩下能为华社据理力争的,只有经常被反对派视为“出卖民族利益”的马华与民政党了。
8点建议保权益
马华公会在经谘会上提出的八点建议,假如能够受到一致接纳,倒不失为既维护国家利益且兼顾华社权益的政策方针。这八点建议如下:
(1) 确保国家经济制度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取消或减少官方干预;
(2) 真正不分种族消除贫穷,而非只给予某一族群特别照顾;
(3) 铲除官僚作风与令人窒息的繁文缚节,加强行政效率,消除或减少政治干预;
(4) 政府的各项开支,包括基本设施、教育、宗教等,公平惠及全民;
(5) 确保国家资源与资产是属于全民,而非由单一种族垄断;
(6) 确保各级民事服务的结构,真正反映我国的种族组成,聘请与升迁制度真正基于“量才而用”的原则,而非一个种族的专利;
(7) 根据绩效,奖励能者,激起人民奋发之心,促进经济成长,鼓励国内外投资;
(8) 消除或减少种族的敏感,促进团结;
马华公会认为,来自华社的代表应该好好利用这难得的征询民意机会,争取民族权益,通过不断沟通与协商,提出一份“各族大致还能接受”可行的经济政策建议书。
该党指出,在经谘会上,有着各种族的代表,肯定会出现不同观点的论调。因此,与会代表必须拿出极大的耐心与勇气,与谈判桌上那些可能属于“极端份子”的代表周旋到底。
在维护与争取民族平等权益的斗争中,马华向来所强调的,是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态度,通过协商来加以解决,同时认为这是一场长期艰苦的奋斗,不可能期望“在一次斗争中就实现全部的目标”。
马华公会这种斗争哲学是长期以来寄人篱下的必然产物,这种斗争哲学往往使它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它自己也承认,“如果在尽力之后,仍然没有成果,或只是部份的成功,那也绝不是什么罪过了”。
团结蓝图惠全民
虽然政治力量强弱悬殊,使到马华公会无法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去与巫统周旋到底,但是,在维护与争取族人权益上,该党所提出的计划,却是十分之周详,且深具远见,值得全体国人重视,“马来西亚团结蓝图”便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
马华公会穷两年余的时间,草拟出这份团结蓝图,目标在于纠正过去20年来新经济政策所出现的偏差,使未来的经济政策能够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即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来建设国家经济,使全民共同受惠。
林良实医生在发表这份蓝图时特别强调,政府的政策不应该妨碍任何一个社群的勤奋努力,使他们不能尽展才华,对国家经济作出贡献。相反的,任何政府的政策,都必须一视同仁地给予全民同等的机会与奖励,使到人尽其才,全力以赴,如此国家才能进步。
林良实医生也明确指出,1990年之后,重组社会的政策应该终止,并放弃固打制,代之以绩效制,因为一个强大的土著工商界实际上已出现,实施更公平与自由制度的时机已经到来。
缩短贫富间距离
民政党在拟订1990年后经济政策方面,也跟马华一样曾下过一番苦功,而且两党的立场与观点,不论是在纠正新经济政策的偏差方面,或是在建议未来所应采取的方针方面,都极为相近,其不谋而合的程度,简直达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地步。
该党亦提出4点建议,作为制订未来经济政策的基础,即是:
(1) 1990年后的经济政策,须不分种族地消灭贫穷;
(2) 这项新政策必须能够促进高速度和健康的经济成长;
(3) 新政策必须能够达致全民团结;及
(4) 以“需求和业绩”并重的观点来处理分配的问题;
民政党是一个走多元化路线的政党,它从不主张按种族分工的政策。虽然它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但是,它却宁可强调阶级的不平衡,来取代种族间的不平衡,因为它认为在我国,阶级间的矛盾比诸种族间的矛盾来得更大与严重。
因此,民政党对未来经济政策的主张,重点是放在缩短各族内上下层阶级收入的差异上,从而建立一个更公平与合理的全民团结社会,而不必触及种族间的敏感课题。
消除种族间差异
反观民主行动党,虽然号称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可是,它一贯的作风却是强调种族间的不平衡,而较少谈及社会阶级的不平等。
对于1990年后的国家经济政策,该党认为应该优先注重下列3点方针:
(1) 不要再强调马来西亚人的族群与宗教差异,或将他们划分。相反的,应该突出他们共同的国民与公民意识,缔造国民团结;
(2) 马来西亚真正的财富与力量来自各种族、语文、文化和宗教多元化;及
(3) 落实绩效的原则,同时采纳社会经济需求为标准,推行一项纠正计划,以纠正社会经济的不平衡与不公平。
该党秘书长林吉祥除了抨击新经济政策乃开全民团结的倒车之外,也强烈非议在种族偏差的措施下,国家的庞大天然与人力资源及资金未能充份地加以发挥和利用,使到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逐渐落在他国后头。
据他指出,当我国独立时,国民平均收入乃领先除日本之外的亚洲诸国,可是30年后,却落在南韩、台湾、香港及新加坡这些新兴工业国之后。因为过去20年来,南韩、台湾的国民平均收入增加了23倍,香港和新加坡也增加了15倍,但我国只增加了5倍。
现任巴生港务局的马华国会议员曾永森律师,对我国与亚洲新兴工业国经济的此消彼长,也有一个生动的描绘。他指出,当我国独立之初,台湾的足球队须在我国付机票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前来吉隆坡参赛,但如今,台湾投入我国设厂的资金,却数以10亿元计。
固打制备受争论
尽管非土著社会提出种种的论据,以支持及主张采取更为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巫统及马来社会仍然无动于衷,并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原订目标,即消除贫穷与重组社会,必须在1990年后继续实行下去,同时有关固打制更加不可取消。
去年11月19日巫统大会所通过的经济提案,已清楚且决定性地说明了马来同胞对未来经济政策的立场。该项提案促请政府在制定90年代的经济政策时,重组社会的步骤必须坚持下去,因为马来人在这个国家的主权,必须反映在国家经济拥有权之中。
该党认为,达致经济成长的目标必须与重组社会同时进行,以消除土著社会仍然落后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且坚持把固打制继续施行下去,因为绩效标准与自由竞争都是不合理及欠公平的。
维护固打,反对绩效制的人士当中,以巫青总团长那吉的态度最为坚决。他在巫青大会及一些场合上曾公开表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欠马来人所牺牲的债务仍未清还,因此他们争取分享更大份的经济蛋糕是合情合理的。为了达此目的,土著不应以参与30%公司股权为满足,其最后目标应该为按人口比率分配国家财富,“马来人不是30%的民族”。
巫统署理主席兼副首相嘉化峇峇也明确指出,固打制在现阶段是一定要继续实行下去的,因为“一些种族”在经济领域仍然落后,而且种族色彩仍无法全面消除。
不过,嘉化峇峇也保证,固打制是不会永久实施下去的,只要各族的经济水平接近,土著与非土著之间的成就达到平衡,即是取消固打制时机成熟之时。
经济成长受限制
按照经济成长的规律看来,嘉化峇峇的保证,恐怕还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实现。任何一个受到束缚的经济政策,都不可能全面地促进经济的成长。受到束缚的一方,即使排除主观上的心理障碍,也会在客观的环境上,面对种种政策及人为的约束,而无法发挥所长,结果必然是成长的速度受到限制。
曾有人指出,假如政府在新经济政策中全力鼓励,并真正促进华巫联营企业的实行,土著今日在公司的股权当远远超出所宣称的19%。证诸亚洲四小龙的后来居上,以及印尼与泰国的隐隐威胁,我们没有理由不期望政府以更远大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经济发展。
同样的道理,假如那吉能够改变其眼光,从国家而非种族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并在策略上易固打制为绩效制;我们相信,历史所欠马来人的债可能获得加倍及加速地偿还(假如真有所谓历史的债的话)。
开明意识渐成熟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马来社会当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固打制的不良弊端。马来西亚前锋报在一篇社论中,就促请当局认真检讨固打制,并在拟定1990年后的经济政策时加以伸缩性地实行。
该社论指出,不单只非马来人,甚至连马来人本身也不喜欢只惠及某个集团的措施,类似的分配并不能达致所要求的愿望。
固打制除了只惠及一小撮人之外,更可能使马来社会变得更加依赖,失去公开接受考验的勇气,结果是需要新经济政策更大的照顾和保护。
马大经济系教授佐摩博士则认为,现有的新经济政策不可能在1990年后全面取消,但也不应以目前的策略推行下去。
他认为未来的发展策略,应着重于国家的建设,在分配方面则需制订一个为全民所接受的方案,因为未来一二十年的经济情况,已经跟70年初制订新经济政策时的环境全然不同了。
财长达因再努汀也表示,我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取得经济成长,但是经济成长必须在政治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达致。因此,90年后的国家政策,将继续着重加强国民团结的措施,言下之意,政府认为某些用来维持政治稳定的措施(如固打制),还是要维持下去。
跳出种族主义观
从以上所引述的各方言论看来,我们可以预见,1990年后的国家经济政策,将会沿续贯彻新经济政策的现有精神与目标。不过,在策略上则可能会増加一些弹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们发觉,在参与1990年后经济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华裔代表已经跳出纯从种族主义角度出发的框框,而从整体国家与全民的立场来探讨问题的发展形势,从而提出符合全民需要的解决方案,这种与国家形成一体化的意识,是应该受到友族的赏识与赞扬的。
且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九十年代的挑战。
(01-01-1990《马来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