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华人经济大会”评析
傅孙中
“冠盖满华堂”的第2届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大会,经过两天的全体会议及分组讨论后,通过了3组报告及10大议决案。
这项以“朝向2020之国家发展”为主题的大会,讨论的项目包括:如何促进多元种族经济融合、华人工商界的前景和应扮演的角色、促进土著与非土著经济合作、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工业化趋势、高科技发展、官方及公共领域的施政问题、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议决案以及国际经济演变的冲击等课题,特别强调如何与土著合作,以达致2020年宏愿的先进国目标。
改弦易辙强调合作
由于在14年前举行的第1届华人经济大会,被形容为“在充满敌对的气氛下,冲着新经济政策的进行而召开”。因此,当年大会所通过的10大议决案,在2年多后拟成备忘录提呈给政府,所取得的成效令人失望。
本届经济大会,随着今年初举行的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召开,决定改弦易辙,从“对抗走向合作”,突出“华巫联营”概念,以响应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在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提出“土著和非土著经济应该融合”的号召。
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曾邀请马华工商联合会派代表参加,提呈促进华巫经济合作的意见。本届华人经济大会也投桃报李,邀请马来工商联会及印度人商会代表出席,提呈论文。同时受邀出席的政商翘楚,极一时之盛,特别是马华的正副部长,几乎全部与会,足见对此大会的重视。
从各华文报章所刊出的盛会图片,高官显要齐聚一堂,一些不知就里的市井小民,还以为是马华公会召开代表大会,把马华与工商联会视为一体。另一些小生意人则声称,这是“华人企业家大会”,本身不够份量参与。这是大会的“包装”给予人们的印象,并不一定正确。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精神实质,以及大会所通过的议决案是否能体现广大华裔的心声,取得共识与共鸣。
一脉相承呼吸与共
综观本届大会所通过的10大议决案,可说是相当平衡与具有代表性的,与第1届华人经济大会的10大议决案,尚能一脉相承,呼吸与共。这些议决案都是华社的基本要求与愿望,虽嫌概念式,不像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4个工作组所通过的63条议决案,在各工商经济领域提出具体诉求,有巫统部长在旁聆听,可以轻易取得落实推行。华人经济大会虽也有华人正副部长参与,毕竟“当家不当权”,只能作一般呼吁与促请,增进官商的谅解与合作。
华人生意以中小企业为主,一向面对资金、技术、市场与政府政策法令的困扰,满肚子苦水。本届华人经济大会,侧重探求华巫合作途径,失诸深入检讨各行各业所面对困境,开拓新机运,是美中不足。
“大会吁请政府全面施行以’绩效与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早日废除’土著’与'非土著'之区分,让国民在各行业各领域内自由竞争和融合,确保在2020年之前达致全民团结的目标”,并“促请政府全面检讨及修订现行有关管制或调节工商业活动的所有法令条例和行政措施,以符合新国家发展政策,第2经济展望网领以及2020宏愿的意旨”。这2大议决案的通过,已廓清了较早时大会宣传过份渲染“土著”与“非土著”经济合作,予人间接认同当局将国人分为“土著”与“非土著”的错误印象。
正义呼声不是“对抗”
在这一点上,第1届华人经济大会所表达观点与立场更为详尽,以致前首相已故敦胡先翁讲了“气话”,表示要以首相职与当年的经济大会主席已故丹斯里李延年博士交换百万财富。这是华裔工商界对新经济政策执行产生偏差的普遍感受与批评,是正义的呼声,岂能谓之“对抗”?
致力华巫经济合作,加速国家经济发展,谋求达致全民团结的方向基本上是正确,不可非议的。但合作必须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才是真诚、有意义的,才可提升马来人的竞争能力。正如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最近在哥打答鲁为巫统妇女组工作营主持开幕致词所指出的:“如果马来人要继续受保护,不给予机会与其他种族自由竞争,国家在朝向工业化的时代,马来人将会落在他族的后头。”
尽管上述要求废除种族区分,与采行以绩效为准则的经济政策提案,遭受巫青团长拿督斯里纳吉及一些马来商会领袖的公开反对,但并不能否定它的实际意义。印尼吸取了过去“排华”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的惨痛经验,已公开宣布废除将印尼公民划分为“土著”及“非土著”,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我们为何不能突破这旧框框?
巫青团等公开反对废除“土著”与“非土著”区分,也说明了第3届土著经济大会虽然没有高唱种族调子,改而致力“土著与非土著联营促成土著工商社会”,并邀请华商代表参加。这只是策略改变,“土著利益至上”的主导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因为看到表面现象而欢呼,那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冷化淡化勿蹈覆辙
大会对内通过丹斯里黄文彬会长演词中建议设立“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发展中心”,为华商在研究政府政策、加强资讯交流等方面提供协助;对外通过促请政府设立一个,包括各民族工商界代表在内的全国浴询与监督机构,使国家新发展政策顺利推行,确保“2020年宏愿”得以实现,是非常切合时需的,希望能早日落实。
关于前者,第1届华人经济大会曾通过设立一个常任的“社会经济研究中心”,负起相同任务,惟至今未见执行。当年大会的议决案,耗资5万元请专人费时两年余始拟成备忘录,有关课题已被冷化淡化,希望这次不会重蹈“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覆辙!
14年人事几翻新,第3届华人经济大会将于何年何月举行?如果要再等14年,那已受动摇的华人经济根基还有多少个14年?我们建议配合政府5年经济发展计划的提出,召开一次华人经济大会,探讨与争取华裔参与经济各领域主流的机会,开拓新机运。采取主动,总比跟着别人的音乐跳舞来得更积极。
(30-08-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