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2020年宏愿——实践是最困难的部分
张文欢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于今年2月28日在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的工作论文--“马来西亚未来的方向”是一份很重要的文献。
治国理念的提升
这是首相在70年代初期发表他的震撼性论著,《马来人的困境》、80年代初期大胆提出“向东学习”、“大宝号概念”、以及近年致力倡导“私营化”计划之后,对国家未来远景所表达的最新观点。标志着他治国理念的不断提升,也标志着在他所领导的,以巫统为主干的马来西亚国阵政府治国政策的转披点,在可预见的将来,政府政策将作出重要的调整几乎是必然的。
经济成长与现代科技
很明显的,首相这份论文强调的是经济成长和现代科技、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对达致发展的意义,而不再如过去般,局限於对国家财富依种族分配理论的说教。更没有重提他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的“华人商业霸权”论,以及主张华人应放慢脚步等待土著跟上来的60年代观念。
符合当前发展大势
这一治国理念的提升,符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而且有助於减少消极的争论,及有助於营造更良好的投资气氛,激励各族工商界携手走向积极建设的坦途。
因此,身为马来西亚国民,不管我们来自哪个种族,来自哪个阶层,我们都有必要认真地去研读首相的这份论文,深一层地去认识、了解、体会首相这项前瞻性的观念。
在他的论文中,首相毫不含糊地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使马来西亚在公元2020年之前,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国家。”(注:“全面发展国家”的原文是Fully Developed Country,也有译作“全面发展的先进工业国”。国内报章、杂志为方便起见,一般都称为“先进国”,本文一概采用“全面发展国家”的字眼。)
先进国的远景
对这个预期30年内实现的“全面发展国家”的面貌,论文这样描述:“马来西亚将成为一个团结的邦国,它将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社会,具有强烈的道德观念,人民生活在一个民主、自由、容忍、有爱心、经济平等、繁荣、进步、健全、同时有活力、有弹性、有竞争力的社会里。”
首相所构想的这个社会,的确是一个无限美好和令人无限响往的理想社会,难怪除了马来作家协会的某些个别会员基於狭隘的宗教思想,表示疑虑之外,连惯於寻虚抵隙的反对党领袖,亦是行动党秘书长林吉祥都找不到任何可资“抨弹”和反对的把柄,而异于寻常地保持缄默了。
须克服9项挑战
不过,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是不会凭空出现的。所以,首相紧接着提出了自独立以来便不断困扰着我国社会的9项挑战。
他说:“除非我们最终克服自国家独立以来所面对的几项重要策略性挑战,否则我们将无法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
这9项挑战的要点,略述如下:
第一,建立一个具有共同命运的大马团结邦国及创造一个共同命运的"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
第二,缔造一个自由、安定、自信、自豪的社会。
第三,建立一个成熟的,以多元种族为基位的大马式民主社会。
第四,建立一个有强烈的道德观与伦理的社会。
第五,建立一个开朗、容忍,全体人民可自由实践及奉行本身的风格、文化及宗教信仰,并对国家具有归宿感的社会。
第六,建立一个科学进步,具有革新精神和远见,对科技文明有所贡献的社会。
第七,建立一个以家庭制度为基位,充满爱心和具备爱心文化的社会。
第八,实现一个经济公平的社会。
第九,实现一个繁荣,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活力和弹性的社会。
先进国的实质内容
上述9项“挑战”,实际上是2020年宏愿总目标之下,未来30年国家在政经文教、科技各领域和伦理、道德方面所要达致的社会建设的个别目标;也即是首相所构思的“全面发展国家”必须具备的实质内容。--如果没有这些实质内容,所谓“全面发展国家”将是没有意义的,它充其量只是一个乌托邦。
经济发展和成长是确保一个全面发展国家的总目标及此总目标之下任何个别目标能够如期达致的基础。因此,首相在他的论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释他所设计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策略,同时讨论经济成长的意义。
经济成长的意义
他乐观地指出:过去20年来,我国的平均经济成长率是6.9%,而在未来30年里,我们所需的只是额外的每年0.1%成长率。也即是说,只要维持每年平均7%实质成长率,到2020年之前,我们将比1990年富有四倍(以人口常年増长率2.5%为标准),足以使国家有能力为全体人民提供充足的衣、食、住、行以及卫生、医药、教育和其他必须的设备。
这些物质的丰足,正是上面所提达致目标的基础。
马华4大目标与9项挑战
我们欣慰地发现,首相的治国理念与马华多年来努力要达致的理想,几乎不谋而合。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林良实在此之前,曾先后披露,马华总部策略研究组已草拟一份“大马团结蓝图”。以便带动华社面对90年代的挑战,同时推动华社与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寻求更大的发展。
马华“大马团结蓝图”4大目标
拿督林也在今年马华党庆仪式上公布“大马团结蓝图”的4项最终目标如下:
(一)消除种族间,尤其是土著与非土著之间的歧异,确保各族人民自由奉行其风俗、文化与信仰,缔造一个真正的马来西亚民族社会。
(二)实现一个公平与民主的社会,确保各族人民在国家、社会、教育、文化、政治与经济等领域里都能获得公平参与机会,没有任何一个族群会有被排斥在国家主流外的感觉。
(三)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援助各族群的贫弱人士,减轻他们的贫穷压力。
(四)努力奋斗,使国家迈向一个更完善的境界;确保一个向科技发展、繁荣、进步的大马社会,充满活力,并有高度竞争力。
4大目标、体现在9项挑战中
只要细心分析、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华“大马团结蓝图”4大目标,其实已分别被接受和纳入首相2020年宏愿的“9项挑战”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中。
其中:
第一个大马团结蓝图目标,是体现在9项挑战的第一及第五项中;
第二个大马团结蓝图目标,则体现在9项挑战的第二、第三及第八项中;
第三个大马团结蓝图目标,在九项挑战的第四及第七项中有更细致和具体的论证;
第4个大马团结蓝图目标,与9项挑战中的第六及第八项中的意愿和目标,完全一致。
达致目标的先决条件
从上述所列双方具有共同点的例子中,我们深信:马华的意愿与首相所要实现的全面发展国家理想目标,无疑是一致的。
这是很重要的,首相领导的巫统固然是国阵政府中最具权威,大权在握的主干,而马华虽常被揶揄当家不当权,毕竟仍是国阵政府中群众基础最札实的第二大成员党,代表着国内第二大族群的利益。所以,巫统马华在治国理念上取得共识,具有一致的观点,无疑是确保首相2020年全面发展国家的理想目标能够顺利达致的先决条件。
实践是最困难的部份
先决条件既已具备,接下来将是实践的部份;事实上,实践才是最困难的部份。
因为,要实践首相论文中的治国理念,政府势须对过去和目前的一些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些政策向来是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它们包括:
1.消除贫穷政策
过去20年,政府为消除贫穷所釆纳的政策是大力推行不必通过竞争为土著累积股权的信托制度,作为一种策略手段,来纠正被认为不健全的各族收入不平衡现象。
但是在国家投下大笔公共开支的支援下,消除贫穷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却制造了新的不平衡现象,即各族内部的贫富不均正在扩大,并有取代过去存在的,种族收入不平衡弊端的趋势。
这肯定是不符合2020的理想目标的。
2.社会重组政策
新经济政策於20年前推行后,在重组社会名义下所推行的许多政策和条例措施,出现很多偏差,特别是在强制私人公司重组方面,出现很多不合理现象,引起很多争论和不满,此外在公共服务领域,也存在同样毛病,与重组社会目标的原意背道而驰。
3.土地和农业政策
过去政府的土地政策,特别是在耕地的分配,采取的是限制开放的策略--政府毫不通容地摧毁非法木薯芭,和小姜农的辛劳收获物,以及严刑凌法对付所谓非法拖网渔民,便是上述政策的典型例子。
此外,政府也未采取行动,有系统地扶持和鼓励“合法”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族农民。而其结果,导致马来西亚的农业落后於泰国,甚至印尼--作为一个天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的,拥有大量土地可供农业发展的国家,我国每年需要输入以亿元计的农产品,包括从泰国输入生果、粮食、肉类和从印尼输入蔬菜、渔产,是令人颓丧的。农业现代化如何起步?
4.教育政策
普及技职训练是开发人力资源的要素。培训思维能力、激发个人潜能的教育制度,则在提高科学、工艺水准使人力资源有更高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於政府的教育政策始终未能摆脱导致国内不同族群争论不休的框框,可能影响首相强调的人力资源发展概念的实现。
以上几项政策的弊端,如何纠正?如何调整?除了需要魄力、才干之外,还需要勇气和宽阔的胸襟,实非易事,而在实践首相2020年的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预见的困难,还有下列多项:
1.政策与执行偏差
由70年代开始推行,为期20年的新经济政策,标榜两大目标:(1)不分种族,消除贫穷;(2)重组社会,消除依经济地位识别种族特征,以促进国民团结。
这两大目标,鲜明正确,谁也不能反对,但是在实践中,由於政策与执行偏差,出现了强调土著利益至上和种种抑制国内非土著公民经商、设厂、开矿、伐木、农耕、就业和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合理措施,而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也惯常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使非土著社会产生挫折感、疏离感、彷徨、颓丧,以致对前途失去信心。
20年来,许多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士千方百计移民欧、美、澳、纽,而国内城市地区和新村的非土著选民,在大选中偏爱反对党,就是对上述弊端的无声抗议。
我们当然不苟同这种消极态度,但是我们更不能无视造成上述现象,以及导致国民团结遥遥无期,种族两极化日愈尖锐的政策与行政偏差。
首相有关2020年目标的论文所展示的治国理念,尽管至善至美,但是执行政策的官僚是否跟得上首相的前进步伐,在拟订条例时确保不致乖离首相的原有理念?而作为政策的主要执行者的公务人员、官僚,是否能体会首相治国理念的精神、原则,公正执行政策,避免行政偏差一如过往那样,无止境地出现?
这些,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2.土著商业集团与个人面对严酷挑战
过去20年,政府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采取信托制度的策略来提高土著的经济地位和进行经济建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这种异於竞争制度的策略却产生过份依赖政府的弱点。
首相的2020年全面发展国家概念中,有关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是:(1)强调私人工商业界扮演的角色,(2)私营化计划,(3)企业自由化,(4)工业化。
他在有关论文中指出:
“我国将依靠私人工商界,以作为经济成长的最基本原动力。”
“私营化计划将继续成为国家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基石。”
“企业自由化将有助於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
“加速工业化运动,是由普通工业迈向先进工业唯一可行之路。”
首相以上这些观点,与经济开放、、注重科技、自由竞争及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是一致的,但对过去20年依靠政府扶持和非竞争性因素致富,已成习惯,视为理所当然的某些土著商业机构和个人而言,要求他们放弃轻易致富的方法,在自由、开放的经济中与私人工商界公平竞争,无异是一项严酷挑战。因此,他们是否会心悦诚服支持首相的经济开放策略,是值得怀疑的。
3.持久维持政治稳定的困难
谁都知道,政治稳定才能营造良好的投资气氛;加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大量投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提供安全感,使人民在安定中各尽所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追求卓越、满足个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间接促进社会的进步。
平心而论,我国基本上没有可以导致政治不稳定的“民不聊生”现象。但是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团,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为了争夺选票,以最激动人心的沙文主义、宗教狂热言词煽动各别族群的情绪,制造猜疑、分裂,甚至仇视,然后从中混水摸鱼的玩火行为,却从未间断过。政府也许可以扑灭一万个火头,但最怕是万一疏忽,星星之火便足以燎原了。
46精神党党魁东姑拉沙里最近刻意歪曲华裔商家前往中国投资,为国家开拓市场的动机为“对中国的情意结”,质疑有关商家对大马的“效忠情操”;以及行动党不顾三保山风波已在国阵协商精神下,符合华社的意愿和利益,合理及圆满解决的事实,又企图通过“三保山10周年纪念”来挑起华裔不满的情绪,就是明显的例子。严重地威胁我国的政治稳定。
在这种威胁下,要持久维持政治稳定,实非易事。
4.种族狭隘观念
要实现首相2020年理想,虽然有赖於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配合,但归根究底,最主要和最决定性的因素则有赖於各族人民的精诚合作并给予实质的支持。
由於历史的和人为的因素,在国家独立3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各族人民中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以种族效忠为取向的狭隘观念,是不必否认和掩饰的现实情况。
首相不久前为全国青年大集会主持推展礼时指出:
“我国人民容易受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误导,闹得晕头转向,而浪费掉原本应集中於国家发展的精力和时间。”这是事实!但是,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人民容易受小事误导?则有加以探讨的必要。
必须承认,种族狭隘观念是导致人民容易受小事误导的主要因素。
而人民拥有种族狭隘观念的根源,则是不同种族根据本身的意愿,对“种族平等”的定义作出诠释而出现分歧。
学术界、政治人物对“华人支配工商业”的过度和刻意夸大,使马来同胞先入为主地视华人为掠夺者,有所顾忌,处处设防,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对非土著特别是华人根据宪赋权利争取权益的言论和行动,难免会有过敏的反应。
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将国民分为土著与非土著,强调土著利益,实行种族固打制来大力扶持土著;并对非土著申请工商业执照、开办学校、大专学位、奖助学金、公共机关职位等等,施加严格的限制,刻意通过诸如工业协调法令的规律手段,强制非土著公司股权重组、就业种族比率重组等等,则使非土著,尤其华人公民在感情上受伤,有着被歧视的屈辱感。
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我国人民难以摆脱以种族效忠为取向的种族狭隘观念的因素。
人民既然存在着种族狭隘观念,那些居心不良的政治野心家和顽固的种族沙文主义份子便有机可趁了。
他们只要以种族之名,抛出一个小火球,就能误导人民,小则引起一场争论,大则可以掀起一场可怕的灾难。
在一个服膺民主制度的多元种族国家中,种族特性是被允许保存的,但是落伍的种族狭隘观念,则须设法扬弃。
首相在全国青年节大集会上对国内种族关系的精辟、开朗见解如果能转化为政策,并在执行中加以贯彻,也许能消除形成国内各族存在种族狭隘观念的某些背景和因素,特别是猜疑心和屈辱感。
我们要引述首相对种族关系的几段谈话,来与各族人民共勉。
首相说:“有人认为,多元种族的社会结构是我国发展的障碍。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并鉴定多元种族社会的优点,我国将比单元种族国家发展得更快。”
“肤色不是阻碍我国发展的问题。”他又说:“多元种族社会结构不是分裂的导因,相反的,如果多元种族社会求同存异,为共同的理想而并肩合作,国家将能发展得更快。”
结论
以上对首相马哈迪医生工作论文各项要点的简介;对首相论文中所表达的治国理念的探析,以及就首相为实现2020年全面发展国家目标所提及的9项策略性挑战与马华“团结蓝图”4大目标底共同点的比较;和就实践首相治国理念可能面对旧势力、现实环境和种族主义的阻挠,可能面对突发的困难等等的讨论。是要帮助华社和马华各级干部更全面、深入地掌握首相论文的精神实质,作好心理准备,给予配合和支持。
必须强调和指出的是,首相的2020年目标,无疑是一项福国利民的伟大构思,但是,要真正得到贯彻,如期实现,则必须具备或营造下列条件:
1.持久的政治安定
历史经验显示:长治久安是世界上任何国家要达致进步、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国也不例外,我们今天享有的进步与繁荣,是联盟和国阵在其长期执政的过程中采取中庸、协商的方式治理国家的结果。
执政党的治国记录证明,它虽然不能使到多元社会的我国所有民族的意愿100%实现,但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要求,而使国家在安定中发展。
因此,全体人民必须为本身和后代的福祉,珍惜长治久安的局面,继续支持现执政党。我们没有理由纯粹为了政治实验,而轻率进行“改朝换代”的冒险(一如在吉兰丹州所出现的局面),来取代能良好操作的国阵政府。
2.抗拒宗教和种族极端主义威胁
长久以来,我国面对着两项重大的威胁:
(A)宗教狂热主义。
(B)各族中的沙文主义者,长期对本族群人民进行敌视或鄙视他族的潜移默化式“耳语”或公开的煽动情绪,来加强其种族主义势力。
不幸这种种族主义势力在朝野中都存在着并有其立足点。这两项威胁,对国民团结构成巨大的压力,也是某些政策被民间误解以及某些政策被行政人员偏差执行的根源。
因此,政府、政党和民间主要团体必须正视和寻求共识,彼此配合,有效抗拒,最终铲除这两项威胁,才能为长治久安奠下稳固的基础。
3.协商精神必须获得贯彻
联盟时期的良好协商精神近年以来似乎已逐渐为强势政治所取代,这也是造成反对党有机可趁,号召人民“改朝换代”的部份因素。因此,国阵成员党之间必须有真诚的合作精神,互相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同时内部协商的机制必须确保能有效操作。
必须指出,国阵成员党之间的平等关系不能单靠“善意”来维持,而必须建立在政治力量均衡上,有效发挥在朝制衡的作用,才能持久和具有实质的意义。因此,除非代表各族的成员党获得其族群的全力支持,否则协商的效能就难於确保--这点是值得华社深入思考和作出抉择的。
4.人民必须具有更积极的思想态度
提出治国理念,规划治国策略、拟订治国方案、计划,是国家领袖的责任,但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力量来自人民,为了实现福国利民的2020年全面发展国家目标,全体人民必须具有更积极的思想态度:--
(A) 在政治上,应发扬真正的民主精神,积极参与政治,以全民和国家利益为重,克服狭隘的思想意识,抗拒及反击偏激言论、行动的干扰。
(B) 在经济上,勤奋努力、建立进步、积极进取的工作规范、自动自发、提高生产力。
(C) 在文化、教育上,加紧学习新科技,跟上科技革命的时代步伐。通过掌握新科技,培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力争上游,赶上先进国。文化价值应以“向前望”为导向,而不是“往后瞧”自我陶醉於传统文化的优越梦幻中--这点对华人社会尤为迫切。
放眼世界,面对现代化
我们必须从以往的自我孤立,自我陶醉、自我膨胀的封闭小天地,破茧而出,放眼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光明磊落、虚怀若谷的胸襟来包容新的事物,取代偏狭小气的心态。
总而言之,就我们华社而言,为了实现2020年的宏伟构想,我们必须在政治上,在经济上,在文化教育上,掀起一场彻底的革新运动,必须调整我们整个民族的价值观。要达到这点,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统一的政治领导中心;华社各自为政,在思想上、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不能再任由它继续存在下去,否则30年后我们将发现本身被抛离在国家发展主流之外,未能分享国家进步、发展带来的幸福和成果。
改造华社、强化马华、完善国阵是走向2020理想的第一步。
(1993年《万花竞放宏愿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