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巴生大蓝图

   当代马华文存3经济卷 80年代

评巴生大蓝图

陈友信

 

自从去年4月巴生市议会公布《巴生大蓝图调查报告书》后,巴生中华总商会及吧生区内120个社团组成工作委员会,积极展开研究工作,并依期提呈一份备忘录。

 

公众应积极参与研讨

 

如今,当局已拟好《巴生发展结构大蓝图草案——政策建议书》(以下简称为大蓝图政策建议书),并鼓励巴生民众参与研讨,在规定期限中可呈上意见书。《大蓝图政策建议书》纠正了《华团备忘录》所指明的数据之偏差及不一致性,并补充了主要的遗漏(如吉胆岛及班达马兰新村的发展),但针对备忘录所提出的政策性偏差并未接纳。巴生前市长在与巴生大蓝图工委会代表团会面时曾称道:调查报告书的展示仅是要巴生民众审核资料之准确性,及充实数据,并不是征求民间对策略反建议。

 

目前公布之《大蓝图政策建议书》,则是明文指示是民间对发展策略提出补充及反建议的适当阶段。此政策建议书阐明巴生未来20年的发展指南,巴生各社团及热心人士应义不容辞地全面参与研讨工作,并总结出建设性意见。在上次针对调查报告书所做的备忘录里,大部份目前依然适合的反建议,应被再次呈交有关当局,以便当局对发展政策做出必要的检讨。

 

以下是笔者针对《大蓝图政策建议书》初步分析后,认为应受关注的3项要点:

 

(1)发展策略

《大蓝图政策建议书》重申其发展策略是贯彻新经济政策,其中被再三强调的是重组社会的目标,建议书并没实际提议不分种族地消灭贫穷。

 

任何一项城市发展,当局都必须清楚列明各领域的发展策略及贯彻各领域的发展总方向。《大蓝图政策建议书》显然存有下列不足之处:

 

(A)市区发展:

 

市区发展重点何在?是刺激商业及工业活动以增加工作机会,藉以满足从乡区向市区移居人民的需求?或是鼓励市区居民迁移乡区,开垦马来保留地及增强乡区生产力?当局似乎期望这两者并行,但其中之矛盾难以调和。

 

其实,市区发展与农村建设有密切关系。当局在接受乡村居民向市区迁移的现状,并没有针对此现状对农村经济所将产生的影响做客观的估计,令人担忧。市区经济发展素来须依靠农村生产活动为其后盾,这点当局不应不察。

 

(B)工业发展:

 

在《大蓝图政策建议书》第9页图表2.1里,当局列明所倡议的区域性政策建议中,巴生被划定为重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心。然而在建议书中的第XVII项中,所注明的巴生重点建设是小型工业。这种自相矛盾的策略,印证此建议书中的工业发展缺乏一个中心发展概念,如此将难以获得预期的实效。

 

政策建议书中没有宣布工业发展策略是注重资金密集或劳工密集,或高科技的工业。在建议书的预测中,工业/制造业将为巴生区增加每年平均25003千个工作职位(见第15页图表2.8)若无明显的工业发展策略,此重任何以承担?

 

174页图表17.1,当局也列明在1984-1990年期间,将不会有任何拨款给工业发展,上述之通过工业活动产生每年25003千个工作职位,唯有期望私人工业界负责,似乎是要求过高。

 

C)屋业发展

 

根据第19页图表2.12,1990年巴生区尚有48.7%人口的收入每月低过600元,而这群贫民将无能力购买售价2.5万元的廉价屋,此现状是严重的。在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当局并没有列明将挪出国有土地,以进行廉价屋工程。本国市区上地价格异常高昂,所以私人发展商绝无可能自愿兴建廉价屋,唯有当政府以国有土地联合发展商进行工程发展,并以既定的利润率控制市场,始能造福巴生贫民。

 

任何有效之交通策划,必须毫不含糊鉴定该交通策划将注重于公共交通设备或是私人交通系统。除此,针对交通策划是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商业活动或居民设施,也须有主次先后的优先秩序,否则在发展期间取舍不易,执行官员无准则可随。

 

2)策划准则

 

政策建议书中所公布的策划准则事关重大,巴生各社团及民众不能等闲视之,策划准则是当局实施其发展概念的具体指南,它也表达了政府的发展方向。

 

现举宗教实施为例(见176页附录1,各宗教膜拜场所保留地分配如表1

 

1:各宗教膜拜场所保留地分配表

膜拜场所

策划准则

最小之场地

1.回教膜拜室

200位教徒1

1/2

2.回教堂

1400位教徒1

2

3.其他宗教之庙堂

4000位教徒1

1 1/2

另注:所有膜拜场所之地点将为回教室教局所决定。若以4千名各宗教教徒为单位;

 

 

 

巴仙比率

4千回教徒所占膜拜场地:(包括膜拜室及回教堂)

16

91%

4千其他宗教教徒所占膜拜场地:

1 1/2

9%

根据调查报告书,回教徒及其他宗教教徒/膜拜场所比率是:

 

回教徒

其他宗教教徒

1984

82%

18%

1984-2005

91%

9%

       

从表1的两套数字中,可见得此不平衡之比率是以政策为依归,而不是一时疏忽之作。至于为何其他宗教徒所需的膜拜场所占回教徒的10%左右,倒是个尚待解答的问题。

 

关心宗教自由的各族人士应关注此问题,否则此策划准则定将付诸实行。

 

3)人口预测

 

根据政策建议书的资料,巴生区人口比率将在未来20年内经历剧变。其数据如图23(见图表2.2及第11页图表2.3)。

 

根据上述数据,似乎有某个新的人口政策将在19902000年之间贯彻,导致人口比率的剧变。华裔人口增长率在1990年至1995年近乎零,但雪州在1970年至1980年之平均增长率为3.7%。这是否意味除了正如调査报告书所提的巴生区内大约在增加的居民人数中有54%是迁移入巴生区,而巴生华裔居民也将有迁移出巴生地区的倾向。

 

2:巴生地方策划管辖区的各族人口比率

种族

1980

1984

1990

1995

200

2005

巫族

37.2%

40.0%

40.8%

44.0%

46.6%

48.3%

华族

43.3%

41.0%

41.5%

35.9%

32.2%

30.6%

印族

19.1%

18.7%

17.5%

19.9%

21.0%

20.9%

其他民族

0.3%

0.3%

0.2%

0.2%

0.2%

0.2%

 

3:巴生地方策划管辖区的各族人口每年平均增长率

种族

1980-1984

1984-1990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巫族

7.25%

5.7%

5.4%

4.9%

4.4%

华族

2.2%

5.5%

0.35%

1.1%

2.4%

印族

4.6%

3.8%

6.8%

4.8%

3.4%

其他民族

5%

-2.2%

3.5%

3.5%

3.5%

 

1990年是全面检讨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一年,而巴生区人口结构预测将在1990年后产生大变动,是否与新的国家经济政策有所牵连?或仅是巧合?这有待当局给予解惑。

 

人口预测的数字资料有需分列出自然生长的增加人数及乡区移民,这将有助于对市区发展做进一步的研讨,民间人士也希望知晓乡区移民率如何预算?是否根据19801984年之巴仙率?或是基于某种政策准则?

 

当局若是鼓励乡村往市区的移居现状,与此同时又明文规定要刺激马来保留地区的经济发展,两者相悖而行,令人费解。

 

18-8-1986《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