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的反省与再出发——回顾与理想

 当代马华文存1~政治卷• 80年代

 

大马华人的反省与再出发——回顾与理想

叶夏贵

 

前言

 

最近,我国局势的发展,有助我们反省华人社会在我国的地位,而在给华人定位的同时,我们得事先探讨华人的心态和观念,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马来社会,及国家政治经济前途的看法和分析,做一了解和反省。

 

今天,我尝将所学的社会科学知识,从一个大马人(不限於大马华人的格局)的客观立场,来观察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尝试对我国社会思想的弊端,提出理想的理念方案。从心态和观念上,甚至行动的改变方面,来着手推论和展望我们的未来,希望这个再出发能对社会带来更多正面的意义。以下共分为几个部份来讨论:

 

(一)第三代华人的回顾。

(二)华人的经济优势

(三)华人政治

(四)华人的心态与反省

(五)结论

 

第三代华人的回顾

 

多数华人移民到马迄今约有一个世纪左右了。华人到马的时间比马来人迟了几个世纪,但是,在经济上却占了优势。一方面因为华人勤劳肯干,有经商的知识和手法,另一原因是,殖民地政府在政策上,考虑到本身经济利益,而与华人社会保持经济上的密切合作。英国人是大盘商、大矿主,扮演进出口商的角色,而华人却扮演着直接与马来人,或异族交易的中间商角色。因此,有苦干节俭精神、经商手腕高、经济动机强烈的华人,在殖民地政府的有意合作下,在经商领域与马来同胞比较是占尽了优势,甚至几乎垄断了商业市场。我国独立后,华人在资本上的累积和殖民政府的退让,已经在经济上部份取代了金融界及进出口商的地位。反观马来社会的商业活动,因为本身进取心不够,和知识水准有段差距,加上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华印移民商业竞争的客观因素,以到停滞不前,不能继续充分发展。马来人只保留了土地权务农及皇族阶级的政治权,至於经济活动是罕见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天外国资本在我国经济上,占有百分之六十,但是,由於华人主要的生意直接往来对象是马来人,而都市林立多数是写中文字的华人商店。因此,马来社会在直觉上,总觉得华人在经济方面占尽优势,如果以华巫社会作一比较,在客观事态上,的确反映出华人在经济上遥遥领先。这种比较在维持族群经济的平衡上,或许有使马来人发愤图强的意义。华人社会却不应对马来人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和奋斗,而感到沮丧、恐惧和嫉妒。华人要求的应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分配和分享,而不是独占。

 

如果,不能排除“比较族群经济地位”的观念,对全体大马人民在争取国家利益,与外资的垄断和竞争奋斗时,就缺乏一致的步伐。另一方面,更由於从政者和一些社会领袖无意有意的偏激言论,以及政府政策的偏差,而使两族关系两极化。争取教育和文化权益,是不能与经济的独占和优势同等看待。这是马来社会和华人社会必须有所认识和区别。第三代华人何去何从?回顾一下这个社会历史性的事实,有助我们作深一层次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建立共同的理念和信心。

 

华人的经济势力

 

上面提到,华人常以中间人或买办的角色,从事商业活动。如果单从经济利益和华巫社会的得益来看,马来社会所赚取的钱,几乎最终还是要流到华人社会中去。多数马来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用品都必须从华人商店购得,因此,华人社会最终还是拥有多数的社会财富分配。在以钱生钱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下,马来社会如果没有特殊力量的支持和协助,恐怕很难有发展的机会。假如我们对换角色,即以马来人的立场看和感受,心中难免会为民族的经济现状和前途,而感到忧心和不满。今天,华人在政治经济权利上不断受损,在文化教育上受很大的阻挠,华人经常表现愤愤不平和无力感,这是相似的民族感情和平等精神。相对地,马来社会在政治上占优势,政府以国家税收和政治力量来资助马来人,因此,长期以来多少填满了马来人在经济上不平的缺陷。另一方面,於华人社会过去的经济优势,虽然目前对现状感到不平和不满,但一般看来经济活动还有舒展的机会。因此,比较明显和一致的反对行动,是反映在教育文化和政治权力上,而不是在经济。

 

上述的社会分工和财富分配所造成的族群不平衡和紧张,是一直在发生着,甚至到了1969513日达到高潮。马来民族中心主义者,在经济爱国主义。(Economic Nationalism)的主导下开始抬头。政府利用马来政治权力作根本上的社会改革,以新经济政策达致社会经济分配的重组。广义而言,它是提供马来社会发展经济的机会;狭义来看,它是为马来社会培养一批中产阶级,以及稳定马来社会,达致族群经济的平衡和社会安定的作用。毕竟,政治资源是有限的,马来官僚必须有巩固的资本家之资助才能顺利生存。对马来官僚而言,华人资本家并不十分可靠,不是不太重视国家和民族利益,就是过於偏重本身族群的利益。

 

这种改变,使马来社会从以往的官僚--农民的单纯阶层关系,演变成官僚--中产阶级--农工阶级。以马来社会的立场,中产阶级有助於促进官民的差距,对华裔社会而言,这项新经济政策,无疑地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它要求华人让些经济机会给马来人,使他们分配到一些社会剩余价值利益。长远来看,这是有助稳定族群关系。不过,从整体社会的利益来看,因为内争,以致国家忽略了外资的独占和侵略性。

 

华人社会所疑虑的,是马来官僚和资产阶级,利用政治权力来扩大经济势力,对华人社会经济造成压制和威胁。因此,在马来官僚继续走种族经济和政治的当儿,华人除了自力更生,自寻经济出路外,更有必要结合、团结并协助马来民间资本,来突破官僚的垄断,达致公平的分配。

 

华人政治的困境

 

今天,从华人社会在经济的发展来看,资本雄厚的高阶层虽面临困难,中阶层经济仍然在发展中。然而在民主法治的国度里,投票是决定社会的前途。族群人口组合的比例,使华人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在政治,而不在经济。

 

马来官僚若以族群力量和利益来断定民主和政治前途,华人在政治领域,恐怕永远是输家。因此,那是否意味着华裔妇女应为下一代前途,而提高生产率?这显然是一项消极的办法。其实,华人应该从方面着手,在思想上,提升华族的民族意识和民主行为,并尝试去了解和结合马来人及印度人的力量,一起发展民主宪政。只要我们有能力组成一套理论,提供社会公平合理的政策,通过长期的提倡和争取,前途将是无量的。这一代不行,期盼在下一代吧!

 

一个政党,若目标仅限於某一种族,最终会因社会思想的变迁,以及多元利益团体的建立而面临危机,并无法单独领导整个国家。国阵的领导,只属混合协商而不算是联合各族的政治。譬如,巫统是房东、马华、国大和民政等是房客。这种合作领导形式,长远来看,不但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种族政治的问题,而且有碍国家政治的整合。今日,我国现实政治确实是如此。

 

华人政党除了为本族争取更合理和公平的权益外,并且有必要超越本族的范围。在理念上努力去促进华裔与马来同胞和印度同胞,结合起来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奋斗。然而,今天的华裔政党,以马华为例,它是在马来人委托下领导华人。因为,它的主要党领导层的国会议员,多是在马来选区选出,因此,它是否能代表华人社会,确令人怀疑。如果不是由於经济历史性格的表现,恐怕更要被华人社会所唾弃。马华不能真正代表华人社会的心声,因此,它就有名正言不顺的困扰,而党内的不够民主却是它的致命伤。在野党方面,举民主行动党为例,它是标榜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论上,是超越单族言论的限制,然而,它的支持力量却主要来自华人社会,并且越来越陷入种族政治的泥沼,也是另一个名正言不顺的困境,同样的,党内民主化也是民主行动党所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以我的看法,如果华人政党能名正言顺,各尽其职,那华人的政治力量和代表性就能提升,华人的权益就会更有保障。总而言之,华人在长程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方面,除了要建立起为华族本身争取公平和权益的基础,同时更有必要超越种族的界线,来思量其他同胞和整体国家的处境和前途。就目前现实来看,华人社会民主理念和纪律化法治生活的提倡和训练,无疑确是首要的工作了。

 

华人的心态与反省

 

华人从落叶归根到落叶生根的时代,心态上也有巨大的改变。马华文学自50年代后,便积极提倡爱国思想,灌输华裔生於斯死於斯的观念,成为马来西亚的爱国者,与马来同胞同等身分。住在别人地方的观念,已逐渐没落。把马来西亚视为祖国(Tanah Tumpah Darah),是血缘关系也是政治性的,代表了回馈和效忠的精神。

 

华人与马来同胞之间的心态,因时间年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不过,基本上我们可以理出下列几种心态和表现行为:

 

(1)歧视--占有、利用。

(2)谦让或自卑--顺从、笼络、认命(Nasib)

(3)极端质懑、冲动。

(4)恐惧--排斥、逃避。

(5)同等--尊重、理解、理性的不平。

 

这些心态,在华人社会与马来社会都同时存在着,而且互相交错和重叠。每个人都有多重层面的心态。至於那方面占高分量就得视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地位、阶级与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直以来,华巫关系和心态,因为彼此在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互相竞争,而趋向极端。

 

值得高兴的是,自去年531日开始,语文出版局(DBP)成立了翻译谄询委员会,推动族群之间的文交流,从文学来促进团结。因此,这种转机有助於沟通彼此的思想,调整彼此的差距,促进情感的交流和理性的了解。它自文学领域上起步,更有必要扩大到其他如政治、经济、社会等阶层。这种建立在平等合理、民主法治精神上的反省,能够让我们协调思想和行动去面对未来。把对种族的不满和愤懑,或是自卑与恐惧的心理排除。以同等和互助了解的精神,建立起互惠,理性与热情的态度,重新评估不平的因素和对象,作反省与再出发。

 

华人的再出发

 

“五一三”种族冲突所留下的伤痕仍延续到现在,大家在思想上充满种族不平的遗迹抱怨社会,甚至逃避而不自知。使我们无法理智、心平气和地分析自我和友族间关系,彼此就在这种竞敌的气氛下生存和奋争。显然的,马来同胞因有政治作后盾而节节有成,社会凝聚力也强。反观华人社会的无力感到处弥漫,缺乏了自我反省的态度,以及更无法理智去观察和分析华巫的关系。

 

华人必须从合理安定的马来社会地位的基础上,作衡量和评估,才能争取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公平和合理的待遇。同时,有必要作长远的计划,结合马来同胞的力量,来保护和建设国家的共同财产。其实马来社会不代表政府、任何一族,或大部分国民,经济穷困对国家都会不利。

 

在心态和观念上、行动与组织上,我们可努力的目标有下列几项:

 

观念上

行动与组织

1.主动性

1.(A)了解马来人也让马来人了解。
(B)
参与华人社会组织与民主政治。

2.同等性

2.尊重与对友族一视同仁。
3.
结合马来同胞与印度同胞力量。
4.
自强。(A)自强和自创前途。
(B)
组织或参与多元民族共同利益的团体。

 

 

任何团体和群体之间都会有对立的现象,那是很正常的。但是,X寸立必须要有原则,能够有互相渗透的作用,从量到质变,转化融洽和合作的社会。华巫关系应该从竞敌转变为竞争,井发展到伙伴合作的关系。国家、人民、政府的三角关系必须明确树立。人民必须团结,政府必须有效地确保国家,成为保障全国人民利益的工具。具体来说,我们要努力避免官商利用种族之间的不平,使他们结合垄断的手段合法化,下阶层民众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照顾,或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项监督工作是有必要存在,应由全民来负责。

 

总结上述,下面提出几点我们应努力和注意的方向:

 

1.了解马来人过去经济地位的弱点。了解马来文化和回教实质精神。

2.争取文化教育的地位和权益时,应该与经济利益有所分别来看待。

3.长远来看,华人的重要工作,是积极推动参与民主政治,争取政治权力。

4.以法治和基本人权观点作为出发点,争取本族权益。

5.从民间组织,华人社会应与马来社会建立共同利益的基础。

6.结合并协助马来民间资本,突破官僚资本的垄断。

7.建设华裔文化、丰富国家文化、提倡学术领导的风气。

8.华裔知识分子应站出来,并结合友族知识分子,为社会民主和人权宪法而奋斗。

 

在新的观念、新的心态、新的合作精神下,我们反省,并且再出发、再努力,把马来西亚建设为更强的国家。

 

14-16/12/1985《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