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政党:纷争与理念的省思

 当代马华文存2~政治卷• 90年代


华人政党:纷争与理念的省思

何国忠

 

对大部份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章而言,华人政党之间的纷争是有它一定的市场价值,几乎每一份报纸每天都会拨相当多的版面报导政党之间的攻击,小报或八卦杂志更是积极经营这方面的新闻。有心人也许会说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为,但从商业利益来说,只要不是无中生有,在法律上似乎并不会惹麻烦,文字官司在华社是少之又少的。我们的媒体的确是助长了党同伐异的风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如华社不是积极关注这一类的新闻,报章或杂志显然也不会让这类新闻此起彼落。

 

互相批评或指责是政治竞争的必然产物。在政治的发展中,反对党对执政党的批评,更是起了一种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但是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之间的你攻我讦,其间的特性显然不能用这种简单的政治政验来分析。

 

政党成立的背景不同

 

从历史来看,政党无疑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宪政的产物。西欧国家的中产阶级及工人运动崛起以后,开始有团体向贵族及上层阶级争取拟定国家政策的权力,这些团体为了维持或扩大其在政治体系范畴内的势力,都得诉诸于民众的支持。也就是说,西方民主宪政下的政党是人民在一些政治的主张或利益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进而从事提名候选人和竞选的活动,希望最后能对政府的政策和人事取得控制权。

 

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也是在利益的号召下而成立的。比如1949年马华公会的成立,其目的就极为单纯,是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权益而从事的政治活动。但在种族政治的影响下,华人政党和西方初成立政党的理想是大不相同的。从独立到现在,没有人敢期望华人政党能对政府的政策和人事取得控制权。

 

在这种情形下,华人政党之间的冲突是不能用一元化的理论来涵盖,它里头存有一些吊诡的现象,比如民主行动党批评马华公会,说监督可能还可以,说制衡就言不及义了。以马华公会今天的地位来说,其在国阵的附属性质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它的所谓协商,成功与否几乎都是掌握在巫统的手里。有时我们还可以发觉,在一些课题上,他们几乎是扮演了反对党角色,制衡巫统权力的滥用,监督行政的偏差,大体说来,主动力量是极为微弱的。

 

马华主动力量很微弱

 

在人口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种族政治的发展不只让马华公会不能突破困局,它对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的支配也是让这两个政党的格局极难开拓。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虽然是多元种族政党,任谁都知道这两个政党的党员都是以华人为主,一直没有办法让马来人认同。所谓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对大部份华人而言显然就是要求平等。大部份华人不满政府的许多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政策对华人不公平。我们常说争取权益,事实上要求的就是平等,平等一直都是华人梦寐以求的。

 

因此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政党极容易和一些华人的思想合流,演变到最后华人社会已经认定它们是为了争取华人权益而存在的政党了。何启良先生说多元种族主义是一个理想,而不是一个政治事实,我觉得这个看法极是。这些政党的大部份精英大致也认同这种看法,大家都为争取华人的选票努力,没有人能将华社的情绪置之不顾。事实上学者讨论华人政党时,一般也不会将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这两个政党排除在外。

 

政党辩论议题层次不高

 

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彼此之间在报章上的对峙就有迹可循了。在许多偶发性的事件中,他们几乎就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议题层次不高,有时更是无聊,实在是不值得一书。但他们似乎坚信此消彼长、一弱才有一强的观念,因此才会乐此不疲,让庸俗和含混的争论不断持续下去。假如我们追根究底,可以发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和种族政治结构有关,但华社对政治认识的不足显然也有一定的关系。对大部分华人来说,马华公会、民主行动党、民政党,除了在形式上有反对党和执政党之分,在行动上有协商和压力方式的不同外,就没有其他实质的差别了。大部份华人是不了解,也从没关注政党意识形态的问题。对华人政党的党员而言,从这个政党换到另一个政党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更可怕的事是,牵引或带动这种换党的潮流,常常是我们所谓的政治精英。这种随意换党风气的产生,其原因可能是功利主义的作崇,也可能是党员情绪化的反应,但起最大支配作用的应该还是华人政党本身,华人政党内部的操作存有极强烈的非理性倾向。

 

理性工作做得不够

 

目前华人政党的状况,我们是可以借用法兰克福学派曾经引用过的一个名词:“为了目的之无目的性”(Purposelessness for purpose)来形容,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多获一些议席,政治纲领倒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课题。这几个政党的党员,除了以华人问题为己任的空洞口号外,对自己政党的方向大体是不甚了解的!政治精英在这方面是难辞其咎的。以在朝的马华公会而言,我们知道它的历史最久,也是名符其实的华人政党。大部分华人不支持马华公会,主要是因为不满意它的表现,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心和它过不去。换句话说,民主行动党、民政党这两个多元种族政党之所以会成为“华人政党”,完全是因为华人社会认为马华公会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或是抗议马华公会的无能而产生的第二种选择。整体而言,马华给我们的感觉是缺乏全盘性的计划,缺乏具体的方针,缺乏鲜明的改革诉求,许多事情虎头蛇尾,只有5分钟热度。他们在政治上的路走得如此艰难,常常陷入困境,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他们理性工作做的不够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马华的政治精英没有尝试从知识和良心出发,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带领群众,或者最低限度不应该让他们自己的党员不知何去何从,从政治的变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推卸不了的责任,也应该不是一个过份的要求。

 

华人政治困境的原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疏解。以上是我个人对华人政治盲点一些小小的意见。政党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在竞争的过程中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理念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政治运作。这些年来,华人政党之间一直沉迷于无谓的论争中,不在政治主张或政治思想下功夫,这对政治文化的提升是一点都没有帮助的。

 

05-03-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