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刘鉴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古至今,任谁都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浪潮;马共总书记陈平也不能例外。
昨夜星辰昨夜雨。从华玲和谈失败到合艾和平协议的签署,当中经历了多少风雨?牺牲了多少人命和光阴?
华玲和谈在1955年。当时我还是一个不通世事的中学生。这次历史性事件在我回忆中残留的仅仅是对和谈破裂的惋惜及从报上看到陈平那年轻朴实的书生形象。
华玲会议曲终人散后,陈平、陈田及拉昔迈丁即消失在仁丹附近的莽莽林海之中。从此以后,陈平销声匿迹,没有人确知他在哪里,也没有人再见他的近貌。但他没有让人民遗忘,他的名字不时出现在报纸上,他成了政府的首号敌人,因为他领导的马共,一直与政府对抗,对国家保安造成威胁。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谁会料到,事隔34年后,陈平会再度露面,与马泰当局签订和平协约。而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竟然能到合艾亲睹陈平的风采,并且见证了轰动东南亚的签约仪式。
回顾华玲和谈破裂,是由于双方态度强硬,各持己见,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一次,马泰政府及马共三方都带着和解的诚意而来,所以都能以灵活的态度处理某些敏感问题。同时,三方发言时皆节制谨慎,避免引用那些足以刺激对方的字眼,诸如:“投降、恐怖分子、改造、革命、解散”等。
在签约仪式上,陈平强调:“和平协议是一项光荣的和解。”马泰政府与马共三方联合公报也确认这是一项光荣的和解。这种漂亮浮夸的外交词令似乎纯为了照顾马共的“面子”,所以陈平也赞赏我国政府的谅解和忍让精神。
这样的和解对马共是否有失面子的争论是没有实质意义的,重要的是通过和谈化干戈为玉帛。这毕竟是最上乘的解决方式。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欢迎和平协议,因为它符合人民的整体利益。
当年主战的是陈平,现在主和的亦是陈平。他顺应时势,解散部队,结束武装斗争。这样做需要勇气。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领袖缺乏的正是这种知错能改的勇气。
马共成员大部份是陈平的同辈人。41年武装斗争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早已磨尽,只剩下两袖清风及在异乡的高山丛林里颠沛流离的岁月。月是故乡明,思乡情怀人皆有之。那些来自马来西亚的马共成员,包括陈平本人难免渴望南归故土。
其实,陈平与马泰当局代表谈判时已表露了归乡的心愿:希望回返马来西亚,组织社会主义政党,参加合法的政治活动。
岁月无情催人老。34年前在华玲出现的陈平,风华正茂,雄姿英发;34年后在合艾亮相的陈平,圆脸秃头,两须灰白。当年的那份俊逸没有了,却多了一份老练。
在签约仪式过程中,尽管他始终挂着微笑,以至被一些记者形容为“招牌笑容”,我却捕捉到他眼里那一抹不易察觉的苍凉。
陈平14岁就参加了马共活动,直到如今67岁。半个世纪的斗争,到头来只落得一场空。回首50年坎坷岁月,方恍然悟出一个真理:武装斗争之路行不通!
面对泰境的逶迤群山,苍郁森林,遥望南方的归路,陈平当有辛弃疾在郁孤台的抑郁情怀: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鹉鸠。
(3-12-1989《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