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共从崛起到解散
王金河
马来亚共产党(马共)是动荡时代的异胎,从诞生至成长,始终不能见容於它寄身的母体。如今,西风压倒东风,国内外的形势迫使马共解散,走出森林,重投社会。
马共在1930年正式诞生,至1989年12月2日解散,经历时59年7个月零2天。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几番人事更新,即令少年十五二十时入伍的马共,也不胜深山岁月的催迫,垂垂老矣。回首前尘,谁无感慨?
星洲日报曾在今年9月上旬推出系列文章“赤的幻灭”,追求赤色的诱惑如何迷困马共,以致无法自拔,却给人民增添建国的苦楚。如今,马共终於作出明智的抉择,放下武器,追求正常与美好的生活,全国人民都期望“马共”从此成为历史名词,不再带来任何烦恼。
在今天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里,回顾马共41年来的武装斗争,徒然令人伤感。可是,历史是一面镜子,世人都应该记取历史的教训,总结本身及他人的宝贵经验作为未来活动的指引。
马共是在1920年萌芽,由印尼共党分子引介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加坡,它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南洋共产党”。至1930年4月30日,马来亚共产党正式成立,肩负建立一个“马来亚共和国”的任务。马共当时当然料想不到,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美梦,且是一场延续整60年后才会转醒的恶梦。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为了阻止法国及英国扩张势力,煽动及援助殖民地及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迫使英国易守为攻,苏联假手中共渗透马来亚的活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
共产党早年向马来半岛伸张势力时,原本希望把华、巫、印三大民族同时争取过来,不过一直没有多大作为。出身隐秘的莱特(Loi Tak)於1931年抵达新加坡后,率领马共发起一连串群众运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马共在抗日后援会的名义下招收大批支持者。至1939年4月,莱特正式出任马共总书记,并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配合英军抗日。光复后,马共继续以“和平斗争”方式号召人民推翻英殖民地政府。
1947年3月,被疑背叛马共的莱特带着马共一笔马币35万元的公款失踪,年轻的陈平接任马共总书记,至1948年2月起发动武装斗争,导使人民经历了12年的紧急状态。
当陈平接棒领导马共时,半岛各族群领袖已致力成立政党争取独立,被英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的马共所获的支持日趋薄弱。1955年12月28日及29日举行的“华玲会谈”闹到不欢而散。陈平重返森林,而东姑阿都拉曼则宣布政府的大赦期限在1956年2月8日届满。
地下活动陆续瓦解
1957年8月31H,马来亚宣告独立。马共不能再以抗英作为武装斗争的理由。马共退至马泰边境负隅顽抗,间中发动零星攻势,而马共主持的地下活动陆续被瓦解。当政府於1960年结束紧急状态时,即已显示马共不足为患。
马共在保安部队追剿下,不只青黄不接。整个组织也萎缩到奄奄一息。马共内部的分裂以及和平社会的繁荣景象,在在说明:马共的武装斗争毫无意义。
进入1980年代以后,马共的活动实际上陷入停顿。当泰国政府於1987年起展开大规模的招安行动以后,600余名马共分子投诚,解甲归田,如今在泰南5个友谊村里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大马政府在泰方的配合下,排除了重重障碍,终于跟马共达成协议,订在今天签署和平协定,将马共正式解散。
马共活动大事记
1930年4月30日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成立,致力建立“马来亚共和国”。
1937年 中日战争爆发,马共号召人民抗日。
1939年4月莱特正式出任马共总书记。
1942年至45年 马共参与抗日,陈平加入136部队,战后赴伦敦参加胜利大游行。
1947年3月莱特失踪,陈平接任马共总书记。
1948年 马共开始武装斗争,英殖民地政府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实施紧急状态。
1955年12月华玲会谈,失败告终。
1960年 紧急状态结束。马共退至马泰边境。
1970年 马共内哄,分裂成三大派系。
1983年 马列派和革命派组成联合阵线,与陈平领导的中央派抗衡。泰军首次在也拉府与马共中央派和谈,不欢而散。
1987年4月马列派和革命派共700余人投诚,分住泰南5个友谊村。
1988年8月阿都拉C.D.填补慕沙阿末留下的空缺,出任马共主席。
1989年12月2日陈平代表马共与马、泰政府在合艾签署和平协定,解散马共。
(02-12-1989《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