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化的远景
陈毓平
政府为了锐意突破当前经济困局,首先以向东学习政策,革新国家朝野行政效能系统,继之以私营化政策,溶汇于官民合作概念,拓展更为宽阔的自由市场,鼓励民间资财人力,参与发展建设事业,期以提升生产水准,加速经济升级,达到高成长率的经济发展,使整个国家能朝向工业化的理想目标迈进。
这些政策与概念,经由国家领导人一再的强调,并在许多不同场合下,向全国工商界及公众阐释公共事业私营化的需要与远景。大体上,这个政策的概念,是受到民间的欢迎,只是其中实施的条例及其细则部份,还未有具体的厘定,尤其是关系多元种族利益部份,如何作出适宜分配或确定,仍是值得多方探讨。
不过,从公共事业私营化的大课题来看,对于标榜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倒是颇能刺激自由企业奋发成长的因素之一。
刺激自由企业成长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昨日在民事雇员职工会主持“私营化发展的商榷”研讨会开幕致词中,也特别援引现存三种主义的国家,就其经济制度作了浅显的比较,以说明本邦私营化政策的可行性。
根据首相的说法,在共产主义制度中,人民只是独裁者领导之国家下的一群奴隶,虽然国家可能更强大,但人民的生活水准与程度并未有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虽未带来独裁者的统治以使人民成为奴隶,然而它却将国家沦为无政府状态,在此情况下,没有一样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那么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无从谈起。另一种由社会主义演化而成的“福利国家”,即治理国家者将照顾每一个人,由出生到死亡的福利均照顾得无微不至,这却是一种奇想,因为要这样做,治国家者必须拥有庞大的开支能力。但是这种开销能力,仍然须由全体人民负担,而人群之中的贤与不孝,上智下愚之流,都足以混淆这种福利的实施。
政经体制历经演变
其实,经过近百年来,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都在演变,我们也看到共产主义或中央极权制的地区,民生经济的发展形式,早有趋向没落的改变。苏联半世纪以来的经济形势,修正再修正,最终不惜以资本主义的私产制来激励民心,虽然如此,仍不能挽回因共产主义制度下衰败的经济成长,国民因之感到前途暗淡,酗酒风气盛行,公开抗议的事件层出不穷。至于英国、北欧和美国等福利国家,也显然出现愈来愈棘手的麻烦问题,自愿失业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社会朝气无形萎泄,更易导致经济呆滞的恶性循环。
今天在民生经济领域内成功的故事,须从新加坡、台湾、日本及南韩等地区说起,而它们成功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拥有自由的私人企业经济,政府配合民间的多元发展而制定的弹性条律,督导的成份多,管制的规定减至最低点,同时以各
种奖励办法,刺激民间企业团体,创造更高的业绩,国家的累进制课税,也就从中得到更丰硕的收益。这种互为依存的经济形态与关系,直接造就社会繁荣面貌,而民生问题也间接逐步改善,将人民的生活内涵及水准提升。
这种经济发展的新趋向,不仅成为本邦积极学习的对象,即使欧美的企业团体,在某些程度的管理与生产体制上,也不得不借鉴一番。
革新政策着重推动
但是,大凡国家的一种革新政策,如何推动与执行,才是最重要的课题,政府首长有热忱,有远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中低层负责执行工作者,有没有同样具备经济发展所应有的长远眼光与气度,才是与未来经济发展的成败攸关。目前民间工商界已经有所准备,并且也向政府提出“理想”的挑战。然而重要关键,公务员在迎接新的压力时,是否先有建立一种“主动”的观念,主动的帮忙大家解决困难,尤其是转换期间的各种行政事务,达致“便民”的地步,始有利于公共事业私营化的发展。
(21-12-1983《马来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