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投票倾向的涵义
星洲日报社论
第10届全国大选结果经已尘埃落定,国阵再度执政,并击破替阵欲否决她夺取三分二多数议席的企图。不过,在东海岸的两个马来州属,国阵不但无法重夺失去了10年的丹州政权,反而在丁加奴演滑铁卢败下阵来,让回教党夺回自1959年后所失去的州政权。
本届大选投票结果,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大选前掀起的烈火莫熄的“反风”与安华效应,在马来选民身上产生作用,导致国阵失去丹丁两州,在霹雳、吉打、玻璃市、雪兰莪,马来选票出现相当程度的分散,替阵在此有所斩获。回教党成为反对党的最大赢家,公正党虽获得部分支持,但所得席位不多。
其二,华裔选民不为反风所动,反而更倾向支持国阵,造成行动党重量级领袖纷纷败下阵来,在州选中亦溃不成军,其前景令人关注。华基政党马华、民政、人联党政绩辉煌,协助国阵力保江山。
其三,老牌政党--人民党无法突破,全军覆没;团结党只夺得3国席成绩欠佳,新成立民主党所有候选人按柜金皆被没收,扮演不了“第3选择”的角色。
其四,非政府组织和一些民间团体等的造势行动与舆论,并不能真正反映手中握有神圣一票,沉默的大多数选民的声音。
其五,两个阵线对垒已具雏形,替代阵线的主力落在回教党身上,她们之间今后能否继续合作,有待考验。
在投票前,由于反风与安华效应,人们普遍预测国阵在面对替阵一对一的挑战时,仍然会获得执政权,但是,却无法肯定这股反风是否能够否决国阵夺得三分二席位。开票结果,华人与马来人的投票倾向明显不同。回教党与公正党的两股力量汇合,在丹丁两州显示其不同凡响的力量,国阵招架乏力。替阵攻下丁州所有8个国会议席及夺得28个州议席执政丁州,显示了回教党势力高度膨胀,也使回教党成为国会内最强大的反对党。
行动党声称为了否决国阵三分之二多数席,不惜冒最大的风险与回教党等组成替阵,这种做法无法获得华裔选民的广泛认同,原因是回教国仍是华裔最为顾忌的事。行动党不能从与回教党结盟获益,反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华裔选民倾向国阵,反映了华裔要求稳定的意愿,国阵所使出的“安定”牌策略果然奏效。这是自上届选举国阵获华裔大力支持后的第2次,打破了所谓的“钟摆论”。华裔选民过去被视为支持反对党,但接连两届反过来支持当权的国阵,这种心态反映了华人即使在一些措施与课题对国阵不满,时有怨言及诉求,但在维持安定与反对建回教国的大前提下,还是投国阵一票。公平、民主与改革等口号所产生的冲击,还不足以令华裔选民舍弃国阵而就反对党。
本届大选,种族课题明显地被淡化,是一种良好的趋势。身为大马人的一份子,不论那一族群,他们所遭遇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国家的问题,应从国家而非种族的角色去考虑与解决。华裔选民支持国阵,协助国阵再获三分二多数议席,自然是希望新政府能落实大选宣言中的平等对待各族的诺言,在照顾较落后的族群时,也不应忽略其他族群的要求。
无法在丹、丁执政以及一部分马来选民转向,是国阵必须剖析与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发展”牌在这两州无法打动选民的心?多年来对土著的充分照顾,为何还会有这一阵反风?是不是追求民主、公正、透明、改革等课题对那些反当权者更有吸引力呢?
(01-1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