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观点看大马人口政策问题

   当代马华文存3经济卷 80年代

从经济观点看大马人口政策问题

傅金华

 

前言

 

世界上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朝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实行人口缩减政策。

 

但是,发展中国家之一的马来西亚当前所欲推行的人口政策却刚好相反。它非但不再鼓励节育反而鼓励膨胀性的人口增产,希望将人口总数迅速推至7千万人。

 

到底什么因素促使当前大马经济发展政策之制订者拟订这种政策呢?这样的一个人口政策到底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而且对大马的未来有什么深长的影响呢?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以经济的观点来探索膨胀性人口政策所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膨胀性人口政策的影响

 

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的急遽成长将会同时导致下列的各种问题:

 

1)若粮食的生产不能赶上依几何级数(即低于24816的级数倍数成长)增长的人口,将会造成粮食的分配不够,或人民将以其所得绝大部份用于购买粮食而无剩余用于提高生活的水准。

(2)  将会产生为数众多的依赖性人口(即一批低于15岁以及逾55岁不能从事生产的人口)

(3)  在缺乏进步的生产技术的配合下,将会降低个人劳动生产力。

(4)  在普遍存在的所得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庞大的人口导致缩短贫富之间的鸿沟所做的努力愈来愈艰难。

(5)  需要庞大的教育经费开支。

(6)  需要更多的社会基本设施来应付需求,如居住环境、水力、电力的提供等。

(7)  需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亦即意味着需要有持续的高度经济成长来维持。

(8)  需要更多的家庭照顾、医药照顾等。

(9)  需要更多的资本形成来应付经济的成长。一般上,在人口成长率偏高的国家,其资本形成显得缓慢迟滞。

(10)犯罪率将会提高。

 

这些问题将会循环的交互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一旦循环运行不当,将造成贫穷的恶性循环。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目前大马积极致力于消灭贫穷的过程中,离开所订目标尚有一段遥远的距离,而仍需奋力为提高1300多万的人口的生活水准而努力的情况下,这种膨胀性的人口政策是否属明智之举,实有待商榷。

 

“适度人口”的理论

 

首相所提出的这项朝向7千万人口目标进军的人口政策,是以适度人口的理论为基础。

 

所谓“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且在这个人口数量的定点上,个人的平均所得将达致最高点。若人口减少或少于这个适度数目,则其所产生之劳动生产力将不敷以最大的效率来使经济圆滑运作,但若人口超逾此数,则将产生过剩的劳动力而导致个人所得相形递减。

 

在这个“适度人口”的理论下,人口的压力有其积极的作用。

 

(1)人口压力可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人口的遽增致使生活水准降低而形成一种生活压力,人们因此而产生反压力,并迫使经济成长。

(2)  庞大的人口为一种资源,可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来源。

(3)  为长期投资之原动力。

(4)  人口增加可导致行政管理、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发展过程的改进。

(5)  若能与都市化过程相配合,则人口压力将更富激励作用,导致更多公共设施之供给随着需求而大量增加。

 

这些所谓的积极作用若经深一层的剖析,似乎含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意味。亦即先产生一种压力后迫使反压力的出现。从计划经济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好高鸯远的政策。

 

除非我们有极大的把握能在人口遽增的同时一直保持高度的经济成长,确保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素质的不断改善,否则,高度的人口成长将给社会带来一种负担。

 

配合新经济政策

 

如副首相拿督慕沙希淡最近在“1990年的新经济政策的挑战研讨会上所指出,基于经济的成长率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将会展延至1990年。

 

这意味着尽管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以及极有信心保持持续的经济成长,但鉴于客观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下,经济成长过程往往是不如人愿的。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在经济上的一点小成就而种下一个必须让下一代负担的后果。

 

笔者认为,这项政策或许另有下列的作用:

 

(1)政治因素——旨于改变当前各族在人口结构之比例。

(2)扩展大马之军事力量。

 

但是它却忽略了一些本身的条件:

 

(1)忽略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弱点,就是我们所依赖的大部份是原产品的出口,而在贸易条件上一直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2)  对外依存度太高,国家的发展极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3)  目前仍未有稳固的工业化基础。

(4)  在生产技术方面,本国尚未具备一种研究与发展的能力。

 

故此,我们究竟是否有能力在下一世纪中期支撑一个7千万的人口负担,或者在未来20年后支持一个较目前人口膨胀高达双倍数的人口;而且有没有这个需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慎重考虑稠密人口压力

 

从目前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未来的生产形态必须是机械化、科学化的。在产业发展方面必然是朝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精密工业方向来发展。但是,若过多的人口负担将造成人力过剩,以致工业发展导向偏重于人工使用而舍弃高度技术的机械生产方法,而其所出产的产品又必会因附加价值低导致贸易处于不利的状况。

 

未来的企业发展形态是依赖资本额较高的企业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亦是以累进的加速乘数理论来支持。若因人口负担重,而导致资本形成须依赖外国,则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不利。

 

另外,靠低廉劳工来吸引外资应只是暂时性的权宜之计,若一直以此来作为吸引外资前来投资的条件,则本国工业难以升级,而劳工亦易受外国资本家剥削。

 

这些都是在朝向劳力密集的发展策略时所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稠密的人口压力。这也是在推行人口増产政策前必须重加考虑的。

 

华人宜注重人口素质及生活素质的提升

 

在这方面,马来西亚华人的反应如何呢?

 

一种对政治地位即将丧失的恐惧感,已经迫使华人社会接受人口比例数字的摆布,而开始倡议大量增加人口来平衡各族比例了。

 

这到底是否为一种解决困境的办法?

 

若华人所占的人口比例永远维持在总人口的35%,是否就能享受到国家财富的同等比例?

 

笔者认为在当前现实环境下,华人必须考虑一旦人口增加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后果。

 

(1)人口之年龄结构产生变化,依赖性人口增多,真正能从事生产的人口相对地减少。

(2)在负担依赖性人口的情况下,起码在15年内华人社会的资本形成较缓慢,而在必须自力更生和缺乏强大政府机构支援的情形下,整个社会之经济发展将会受阻。

(3)在土地发展方面,由于华人不易获得土地的分配,因此未来的居住问题也将受到挑战。

(4)社会基本设施方面将不敷应用。新村发展一直受忽视,而政府未来的发展重点却在乡区及城市中的某些特别区,故此若华人人口增加,则难以配合社会设施的提供。

(5)  受大专教育之机会恐将成为可望不可及。在提高华人素质以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的方面将遭困难。

(6)  一旦华人之经济受庞大人口拖住,则在其他社会文化等层面之发展将会停滞,难以跨前。

(7)  在经济成长追赶不上人口成长的情况下,华人的生活素质将难以改善。

(8)  依赖性人口的增加,将使生产性人口之个别生产力相形地递减。

(9)  在缺乏卫生、医药照顾下,人民将会产生营养不良之健康问题。

(10)在拥有庞大人口的社会中,若国家无妥善的法治管理,犯罪率将肯定地上升。

 

基于上述种种的因素,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上,华人应注重其人口素质及生活素质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应注重民族因教育水准提高及在经济力量强大后所散布的影响力有多大,而非光依赖人口的多寡来维持及保障其社会地位。

 

地位的重轻应是与影响力的强弱成正比。我们必须要持有一种观念,就是人口多未必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有强大影响力的,则很有可能是来自一个占绝对少数人口的民族。

 

犹太人在今日世界舞台上所占的地位与影响力就足以让我们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引以为例。

 

(08/1984《文道月刊》第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