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为先进工业国
傅孙中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今年2月28日在“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成立仪式上,发表一篇题为〈马来西亚迈向前路〉的工作论文,宣布政府决心在30年后,即公元2020年,把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先进国家(Fully Developed Country)。
发人深思令人向往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我国目前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正当人们热衷于谈论大马与泰国,谁有望继台湾、香港、南韩和新加坡这四条经济小龙之后,跃居亚洲第五条小龙而成为新兴工业国(Newly Industrialised Country),首相表明,我们的抱负不只是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国,而是成为一个先进工业国,这高瞻远瞩雄图大计的美好景象,的确发人深思,令人向往。
当然,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成,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循序渐进,始克有成。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先取得新兴工业国的地位,才能逐步提升发展为先进工业国。
首相的理想远景是:到了公元2020年,我国将是一个精诚团结的国家,我们拥有一个自由、民主、容忍、具爱心、人民享受经济公平、繁荣与进步的社会,而且具有高尚道德价值观。
须先克服九大挑战
他认为,我国要成为一个先进国家,必须先克服自独立以来便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九项挑战,那就是:
(1) 建立一个有共识的马来西亚,我们只有一个“马来西亚族”;
(2) 建立一个有信心的社会,人民对马来西亚感到自豪;
(3) 塑造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楷模;
(4) 建立一个具高尚道德的社会,人民具有高度宗教意识和道德水平;
(5) 建立一个自由和宽容的社会,全体大马人不分肤色和信仰,可自由推动他们的传统文化与信仰,并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
(6) 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一个有创造力和向前看,在科技方面作出贡献的社会;
(7) 建立一个爱心社会,一个懂得回哺的家庭制度;
(8) 确保经济平等的社会,各民族公平分享国家财富;及
(9) 建立一个繁荣社会,其经济必须具竞争力、动力及回弹力。
经济为主涵盖面广
很显然的,虽然首相构思的国家远景是以经济发展方针为主,但其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哲学和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全面发展,以期达致全球169个国家中,19个被公认的全面发展国家的水平。但首相认为,这19个先进国仍有各自的弱点,我们应有自己的模式,不必模仿这些国家。
说实在话,我国不可能成为第20个先进工业国,因为尚有一些国家比如南韩及新加坡等,经济发展程度领先我国,另一些在伯仲间。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剑及履及地实现我们的理想远景。特别是一些现有先进工业国是否能容忍他国尾随其步伐,而不施加种种关税与贸易限制给予阻挠。在他们眼中,日本是一个错误先例,他们可能不愿看到第2个“日本的翻版”出现。
首相认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率只要每年维持7%,国民生产总值每10年増加1倍,30年后便能达到先进国的繁荣境界。
在60年代,我国的经济増长率平均是5.1%,70年代7.8%,80年代5.9%,30年来的平均增长率是6.3%。如以过去20年作标准,平均増长率是6.9%,相差0.1%理应可以达到。按此标准,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90年增加8倍,如果人口增长率照旧是现有的每年2.5%,则人民将会比90年富裕4倍。
动员全国共同迈进
以上是从静态的观点估计,但经济发展是动态的,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国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应变力和竞争力,问题在于如何动员全国的力量,朝向共同目标迈进。过去两个世纪,一些国家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已显示人民的意愿、智慧、技能与创造力是主要源泉。日本能在战后短短20余年从废墟中发展成为先进工业国,全拜官民一致合作、勤奋苦干、守纪律、讲效率所赐,很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首相所强调的,我国要实现公元2020年的目标,须确保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才能吸引外资涌进,促进经济成长。我国是个多元民族国家,欲谋国家安定团结,经济繁荣滋长,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先有各民族平等与公平竞争的基础。只有采行自由开放与公平竞争政策,才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使经济具有竞争力动力与回弹力,为国家创造更大财富,扩大经济蛋糕,惠及各族人民。
改弦更张纠正偏差
无可否认,新经济政策推行20年来,将国人划分为土著及非土著,片面强调“土著利益至上”,不但未达致“全民团结”目标,相反的,却加深了种族鸿沟,造成种族两极化,有损国民团结。而且对工商执照的颁发、准证的领取、工程的投标,甚至大学入学额,实施种族固打制,使非土著丧失公平竞争机会,影响投资与再投资意愿,导致专才的培训与国家经济成长受挫。
际此90年后的“新发展政策”即将出炉,为了达致30年后成为先进工业国的崇高目标,势须改弦更张,纠正这些偏差,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工商社会环境,以“绩效与需要”取代“种族固打”,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使大马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投资中心。
在吸引外来投资时,应选择能引进新科技、带动本地辅助工业发展、增加国人就业机会、产品主要出口能增收外汇的外资企业,确保顾及外来投资可能对国内中小型企业带来的不利冲击。毕竟我国的工业发展仍以中小型工业为主,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中小型工业扮演重要角色,扶助大企业的发展。
培养专才适应需要
另一方面,为适应国家工业与科技资讯社会的到来,我们需要培养及吸收更多大专人才,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利。因此,我们的教育政策也必须配合世界教育潮流趋势,注入更自由、民主、开放的概念,迎合国人的教育需求。如果人才的培养受到抑制,弃置大量专才不用,造成人才外流,资金外流,外流成才,那么,吸引外资的工作将出现“此长彼消”局面,事倍功半,极为不智。
首相选择在“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上揭示国家30年后的远景计划,充份表露他对私人企业界协助实践所厘订指标的依重。实际上,在这之前,政府已颁布“公共企业私营化大蓝图”,准备在5年内把246个中央、州、或地方政府辖下机构私营化,以减轻政府的行政及经济负担,提高生产力及工作效率,使私人企业界在我国经济成长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在在说明政府将借重私人界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快车的主要引擎。
消除障碍加强信心
制造业将是私营化的主要领域,无疑的,如果私营化取得普遍成效,将大有助于加速经济增长步伐。但怎样确保私营化蛋糕公平分配给各族分享,使各族都能作出贡献,这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如果私营化计划变成“土著化”,或由“政府垄断”转换为“私人垄断”,消费者的利益将受损,那将失去其原意,不能不加以纠正及防范。
从“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教育协商理事会”到现有“商业理事会”的设立,体现了政府有意征求民间提供对国家重大施政的意见。前二者尚未见有很大成效,现在“商业理事会”由正副首相担任主席及署理主席,成员包括多名内阁高级部长,是个极富权力的机构,理应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消除一切阻碍经济成长的障碍,及时纠正各种行政偏差及繁文缠节,切实贯彻“官民合作”概念,使国人有更大信心与决心去迎接未来挑战,致力促使我国发展成为先进工业国。
(02-06-1991《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