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风暴下痛定思痛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经济风暴下痛定思痛

陈锦松

 

经济风暴就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席卷亚洲多个国家,个人银行的存款币值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下降百为之三四十。那些计划安排孩子放洋留学的家长,不得不重新调整孩子的升学大计;那些已在国外念书的孩子,不得不安排回国,以纾解家庭拮据的经济难题。

 

政府的高等教育基金,会激起大学生的热烈响应,申请者众多,以致在短短2天时间内就分发出4万多份的表格。不论面对如何艰巨的经济困局,教育都是不能停止的,也不应被停止。

 

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那吉表示,虽然财政部因国家经济衰退而削减对教育部的拨款,但一些重要的教育发展计划,如贷书计划、学生食物补给计划,教育拨款及兴建学校的计划都会继续进行。这是具有远见的。

 

在国家有难的时刻,政界领袖不得不吁请国人共度时艰,团结一致,帮助国家度过此一难关;首相劝请人民把手饰换成现金存入银行,副首相希望国人把在外国的产业变卖换成现金汇回国家,而购买国货成了爱国运动的主轴。然而这些呼吁似乎并没有激起预期的社会回响。

 

反之,可以看到一些人如惊弓之鸟,更关心个人利益是否受损,宁舍内资银行把钱存入外资银行;挂着爱国的旗帜,劫取丰厚的商业利益;买屋子的国人担心屋业半途而废,或者是失去每月供期的预算;一些公司行号更趁经济风暴无故裁退员工,使人力资源部不得不提出警告。马新社在最近更接获多家公司投诉,指责一些供应商在发给本地购物者的发货单,是以美元计款的事件,使中央银行不得不出面说明在大马的居民必须以马币付款,而不得以外国货币进行交易。

 

当然“爱国思想”或“民族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建立的,就如罗马城也不是一天盖成的。韩国总统金泳三因为韩国面临经济风暴而向全国人民道歉,这是责任政府的体现;而韩国的学生运动,尽管有时反抗得过于激烈,但它被视为社会的良心。社会必须要能接受异见及允许想像的的空间才可能在危机发生前作好防患的工作。

 

诚如知名经济学者高希均教授所言,有想像力的建议,在静态社会常会被不同的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匪夷所思、不切实际、标新立异。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充满想像力的建议来刺激,这个社会就很难绽放出进步的火花。

 

大众传播媒介原就应提供更大的“空间”,允许各种不同的观念、思想及言论发挥监督、提醒及警惕的作用。经济风暴的发生必有近因与远由,它也不是一夜造成的,问题是为何我国的经济如此脆弱,我们是认真检视自己根本的弱点,还是只一味怪罪狙击客?难道之前没有人有先见之明

 

当时的经济风暴,事实上也让社会平时不受关注的现象浮现在桌面上,让我们看到一些事实与真相。大量的外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大量的外汇也因此流失。数目庞大的海外留学生也带出一笔为数不少的外汇,而国内的大学发展却无法应付学生升学的需求。国内私立学院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也是拜国内大学之不足所赐,但家境贫寒者是否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才是关键的问题。

 

许多的华裔家长,集毕生的储蓄,以卖房子、提取公积金、借贷等方式供子女出国深造,以圆望子成龙的美梦,现在梦未圆而子女却被迫返乡,其无助与无奈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就是回国的海外留学生,也需要适应本地大学或学院的教学方式及体制。国内学院在政府教育政策的开放下,可在国内开办完整大学课程而不须学生出国以考取学士学位,目前私立学院必须要在师资、设备上加强、提升,以期达到一定的学术要求及水平。

 

同样的,国内的大学为了让更多学子能进本地大学就读,也已増加了入学的录取人数。但如果设备不足,教学品质跟不上人数的激增,只会引起学生的怨声载道,使学习的心情严重受干扰。教育规划必须讲求策略,没有策略就没有远景;尤其是教育,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经济风景是“恶果”还是“善果”,仍是未定之数。如何化劣势优势,让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做几件事。

 

一、任何搁置的大型工程计划,若不具生产力,应该完全取消,而把资金及精力用来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有不足之处的高等教育,如大学。同时对那些因经济问题而被迫回国的学生给予全力的支援,确保他们能完成大学学位。这些学生将会感激政府在他们最困难时给予援手。

 

二、认真地开放更多的言论与思想之空间,让民间力量来发挥监督政府政策及施政的成效,鼓励发表异见,允许讨论及思辩,使社会更具创见。

 

三、建立责任政治的观念,政务官必须对他们职权管辖范围内的错误负起责任。

 

四、铲除贪污及特权,如果政府不能树立廉洁的体制,每一个人都会付出重大的社会成本,甚至最终连社会安定都会赔进去。

 

25-01-1998《星洲日报》)